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不畏艱難 挑戰自我

發布時間:2023-08-04 14:30:00來源: 光明日報

  【冠軍(jun) 話大運】

  大運會(hui) 開賽以來,我始終關(guan) 注著,年輕的大學生們(men) 總讓我想起自己的運動員經曆。

  回憶奪冠之路,正是因為(wei) 懷揣理想、敢於(yu) 擔當、勤勞刻苦、砥礪奮鬥,才讓我登上了國際最高領獎台。

  教練在選拔我的時候曾問我“你怕不怕吃苦”,我的回答是“不怕!”。現在回想起來,真是沒吃過苦的人才敢說不怕吃苦。

  13歲到北體(ti) 大第一天,我就接到訓練安排,長跑一萬(wan) 米。沒想到後麵的訓練更為(wei) 艱苦,沒有道鞋就光腳踢;趾甲踢掉了,裹著醫用白膠帶接著踢;腿踢得積水了,用彈力帶繃緊再踢……為(wei) 了能夠更好地提高競技實力,最初我與(yu) 男孩子一起訓練,一起對打,打到腰部岔氣,在地上翻滾快窒息。

  功夫不負有心人,最終在全國錦標賽上我奪得了冠軍(jun) 。練習(xi) 跆拳道一年就奪得冠軍(jun) 是前所未有的,這讓我意識到突破極限、創造奇跡,一切皆有可能。之後,我把理想和目標錨定在2000年悉尼奧運會(hui) ,這也是跆拳道首次被列為(wei) 奧運會(hui) 比賽項目。

  1996年我入選國家隊時,對奧運會(hui) 其實沒有任何概念,認知僅(jin) 停留在看過的北京亞(ya) 運會(hui) 。當時很多國外專(zhuan) 家認為(wei) 中國跆拳道不可能在五年內(nei) 參加奧運,更不用說獲得獎牌。

  在國際偏見下,中國跆拳道隊堅定信念,別人練一個(ge) 小時我們(men) 就練十個(ge) 小時,我們(men) 想證明中國跆拳道一定行!在備戰期間,別的國家選手放鬆休息時,我們(men) 保持訓練,腳底血泡三四層用針紮破接著練。每天被踢得胳膊腿上全是瘀傷(shang) ,哭完接著練。

  功到自然成。在2000年悉尼奧運會(hui) 上,我完勝四場奪得了世界67公斤以上級第一個(ge) 奧運會(hui) 跆拳道冠軍(jun) ,站到了最高領獎台上,讓中國跆拳道有了第一塊金牌。世界記住了中國,記住了“陳中”這個(ge) 名字,此後這個(ge) 新興(xing) 體(ti) 育項目開始受到全國關(guan) 注。

  獲得奧運金牌後,我全身心地投入了跆拳道事業(ye) 中。跆拳道對我而言不單單是個(ge) 運動項目,它是我的事業(ye) ,是我的理想和夢想所在。但在2002年釜山亞(ya) 運會(hui) 前一個(ge) 月,我意外受傷(shang) ,狀態由巔峰跌入低穀。右腿後十字韌帶斷裂,半月板損傷(shang) ,複雜的膝傷(shang) 一直陪伴我至今。醫生診斷手術後恢複時間要一年多。由於(yu) 要備戰2004年雅典奧運會(hui) ,所以我選擇保守治療,堅持帶傷(shang) 訓練。

  受傷(shang) 期間,教練們(men) 、隊友們(men) 不離不棄,依然相信我、支持我,他們(men) 給了我戰勝病痛的勇氣。我當時想,就算殘疾我也願意出戰。這次戰鬥更加艱苦,膝關(guan) 節經常腫大,為(wei) 減少支撐傷(shang) 害,後來隻能躺在地上訓練,然後站起來打拳。沒想到,練了一年後因禍得福,我成了全麵型選手,在2004年雅典奧運會(hui) 上成功衛冕。2005年,盡管進行了半月板的手術,但右膝裏的韌帶依然斷裂。忍著傷(shang) 痛,2006年多哈亞(ya) 運會(hui) 上我拿下金牌;2007年摘得世錦賽桂冠,實現了我個(ge) 人的大滿貫。

  不經曆風雨怎能見到彩虹,正是因為(wei) 有了困難才讓我內(nei) 心更加堅強,信念更加堅定。運動員的經曆,明確了我的奮鬥目標,教會(hui) 了我如何看待輝煌和如何麵對逆境,特別是要相信自己。如果沒有當時的艱苦奮鬥和咬牙堅持,一定沒有現在的我。希望我的成長經曆對當代大學生有所啟迪。

  成都成就夢想,大運會(hui) 給予世界大學生築夢、追夢、圓夢的平台。此次大運會(hui) ,北京體(ti) 育大學共派出44名運動員、7員教練員、1名輔助人員在內(nei) 的50餘(yu) 人的代表團,他們(men) 將以比賽為(wei) 窗口,展示北體(ti) 學生良好的精神麵貌,為(wei) 國爭(zheng) 光,為(wei) 民族爭(zheng) 氣,為(wei) 校增輝,為(wei) 人生添彩。我想對賽場上的選手們(men) 說,青春追逐夢想,希望你們(men) 與(yu) 我一樣,不畏艱難、挑戰自我,踐行使命擔當。最後預祝成都大運會(hui) 圓滿成功,祝各位參賽選手取得優(you) 異成績。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