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簡牘中國】甘博文創產業持續發力 讓遊客把更多文物“帶回家”

發布時間:2023-08-04 14:50:00來源: 中央廣電總台國際在線

  國際在線報道(記者 呂冬):甘肅省博物館(下稱“甘博”)是國內(nei) 最早成立的綜合性地誌博物館之一,全館各類建築總麵積4.3萬(wan) 平方米,其中展覽大樓建築總麵積2.8萬(wan) 平方米,館藏彩陶、漢代簡牘、漢唐絲(si) 綢之路珍品、佛教藝術等各類珍貴曆史文物、自然標本8萬(wan) 餘(yu) 件(組),匯集了甘肅從(cong) 遠古時期到近現代的珍貴文化遺存。

  甘博“鎮館之寶”銅奔馬(又稱“馬踏飛燕”)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曆史。它是中國旅遊標誌物,也是古絲(si) 綢之路極具代表性的曆史文物載體(ti) 。多年來,銅奔馬吸引了眾(zhong) 多海內(nei) 外遊客打卡甘博,一睹其真容。去年,甘博以銅奔馬為(wei) 原型開發“馬踏飛燕”係列文創產(chan) 品,在保留文物原型特點的同時對產(chan) 品進行卡通化處理,矯健優(you) 美、疾足奔馳的駿馬變成了造型呆萌、咧嘴憨笑的“小綠馬”,產(chan) 品一上市就大受歡迎,瞬間成為(wei) 甘博文創的銷量冠軍(jun) ,幾次賣到斷貨。從(cong) 去年6月至今,“小綠馬”已經售出了10萬(wan) 隻。

  甘博文創中心負責人崔又心在采訪中告訴記者,在精品文物中找尋創意點並設計文創產(chan) 品時,首先會(hui) 選擇遊客比較熟知的、擁有較強文化背景的文物,遊客在對這類文物的認知和喜愛程度上會(hui) 有更多的偏向,但同時創作團隊也希望文創板塊不單單對遊客熟知的文物進行展現,更能展現出深藏在博物館角落裏其他有意思的文物,用創意的方式讓它們(men) 出現在遊客的視野裏。

  今年,從(cong) “五一”假期起,蘭(lan) 州旅遊便持續升溫,甘肅省博物館的遊客接待量也明顯增長,目前達到了曆史接待量的峰值,展廳內(nei) 遊客接踵而至,文創中心更是“人氣爆棚”。崔又心表示,目前館內(nei) 的文創產(chan) 品主要受眾(zhong) 群體(ti) 是年輕人,創作團隊希望能夠通過創意突破吸引到更多年輕人的目光,“隻有真正吸引到年輕人,讓更多的年輕人參與(yu) 到文化傳(chuan) 播中,我們(men) 才能真正做好文化傳(chuan) 承。”崔又心告訴記者,以往博物館、文物帶給大家的印象似乎都是十分嚴(yan) 肅穩重的,所以在推出“搞怪文物”產(chan) 品時,有時會(hui) 伴隨著一些爭(zheng) 議,但創作團隊希望用更活潑、更俏皮、更貼近年輕人的方式來設計產(chan) 品,所以就一定要有所突破,而有突破就會(hui) 存在爭(zheng) 議。崔又心直言,作為(wei) 文化傳(chuan) 播者,應該以開放的心態包容爭(zheng) 議,尊重多元觀點,同時有質疑、有討論恰恰證明了大眾(zhong) 對文創產(chan) 品和博物館是有關(guan) 注的,“有爭(zheng) 議就奮起直追,然後繼續向前。”

  值得一提的是,在“小綠馬”火爆全網後,甘博沒有停下文創產(chan) 品的開發工作,今年陸續上市的以館內(nei) 經典展品銅犛牛為(wei) 原型的“牛哞王”、以鯢魚紋彩陶瓶為(wei) 原型的“鯢娃娃”、以莫高窟第249窟飛天形象為(wei) 設計靈感的“天外飛仙掛件”等新文創產(chan) 品,也備受遊客青睞。據甘肅省博物館副館長班睿介紹,甘博的文創工作已經持續做了近20年,生產(chan) 打樣的產(chan) 品已超過1000件,“小綠馬”成功破圈,也是團隊深耕文創產(chan) 業(ye) 、堅持守正創新的結果,“未來,我們(men) 會(hui) 持續加大在文創產(chan) 業(ye) 上的研發和投入,做到讓遊客不僅(jin) 能在博物館裏看到文物,還能把文物‘帶回家’”,班睿說道。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