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堅持問題導向 細化製度安排 上海:多方合力破解青少年維權難

發布時間:2023-08-10 17:22:00來源: 中國青年報

  當一對未成年姐弟被保姆“扔”在基層街鎮派出所的門口,他們(men) 下一步的生活怎麽(me) 安排?

  在上海市長寧區華陽路街道,民政部門管轄的街鎮未保站和共青團係統的青少年事務社工一起接下了這個(ge) 棘手任務。兩(liang) 名來自江蘇太倉(cang) 的未成年人住進了設在街道為(wei) 老服務中心內(nei) 的未成年人臨(lin) 時照護點,在兩(liang) 名同性別社工一對一照料下,度過了71天,最終由南京的外祖父母接回。

  日前,上海市青少年服務和權益保護辦公室(以下簡稱“市青少年服保辦”)黨(dang) 支部開始了為(wei) 期近兩(liang) 個(ge) 月的主題教育調研行動。他們(men) 調研的單位有華陽路街道未成年人保護工作站,也有法院未成年人家事審判庭、強製隔離戒毒所、就業(ye) 促進中心、網絡遊戲公司、社工機構等全國維護青少年權益崗創建單位。調研聚焦青少年核心利益,力求為(wei) 當下青少年維權找到更多解決(jue) 方案。

  多部門聯手 解決(jue) 特殊青少年實際問題

  被保姆“扔”給華陽路派出所的姐弟倆(lia) ,姐姐8歲、弟弟6歲。兩(liang) 人的父親(qin) 已失聯多年,母親(qin) 獨自一人帶孩子,彼時因涉嫌詐騙罪,已被公安機關(guan) 逮捕。

  “保姆把孩子扔下就走,派出所當時也蒙了。”華陽路街道辦事處副主任張軍(jun) 同時是街道未保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平時常與(yu) 公安、檢察院、法院、團委、教育局等部門坐在一起開未保聯席會(hui) 議。“收到”兩(liang) 個(ge) 孩子後,華陽路派出所第一時間與(yu) 張軍(jun) 聯係,尋求解決(jue) 方案。

  張軍(jun) 回憶,雖然事情圓滿解決(jue) ,但過程中一些細節還需再“複盤”。比如,孩子實際上是有法律意義(yi) 上的監護人的,住在街道臨(lin) 時照護點時間一長,容易產(chan) 生法律風險;其次,孩子的親(qin) 生父親(qin) 不見蹤影,孩子戶籍地也不清楚,能否找到他們(men) 的親(qin) 人當時是個(ge) 未知數……

  華陽路街道事務受理中心主任陳璐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類似的案例街道以前也遇到過,孩子的父親(qin) 因精神疾病長期住院治療,母親(qin) 病逝,孩子沒有任何直係親(qin) 屬。母親(qin) 的遺囑是變更監護人為(wei) 孩子姨母。但母親(qin) 去世後,孩子的實際監護人是長期居住在精神病院的父親(qin) 。未保站獲悉情況後,與(yu) 長寧區檢察院未保科聯係,啟動權益保護程序。

  一是為(wei) 孩子父親(qin) 做精神鑒定,確認其已無民事行為(wei) 能力,放棄監護權;二是對其母親(qin) 的遺囑進行背書(shu) 正式化;三是幫助孩子處理母親(qin) 後事,法院、檢察院和未保站一起,將家庭房產(chan) 、資產(chan) 予以凍結保護,待孩子年滿18歲後啟封。

  市服保辦相關(guan) 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實際上,像上述姐弟倆(lia) 這樣“雖有監護人但實際沒人管”的情況,並非所有基層街道都能像華陽路街道這樣對其進行照護,“一方麵有的街道怕擔責,畢竟孩子有監護人;另一方麵有的街道經濟實力、社工人手也不夠”。

  在主題教育的調研中,市青少年服保辦工作人員的思路漸漸清晰,上麵這些情況,恰恰是特殊青少年群體(ti) 維權工作的難點所在。

  聯席會(hui) 議不“空設” 未保工作必須聯動

  上海市陽光社區青少年事務中心長寧工作站站長武芳告訴記者,華陽街道未保站工作的核心是“未保工作聯席會(hui) 議製度”。在遇到監護人變更問題時,有法治副站長、長寧區人民檢察院第七檢察部主任提供專(zhuan) 業(ye) 意見;在遇到未成年人沒地方住的問題時,有未成年人臨(lin) 時照護點,街道出經費、區民政給保障。

  聯席會(hui) 議的存在,為(wei) 社工幫助青少年解決(jue) 具體(ti) 問題提供了製度保障。

  上海市長寧區民政局社會(hui) 救助科科長徐軍(jun) 告訴記者,長寧區目前每個(ge) 街鎮都有未保站,每一個(ge) 未保站按照要求都應配備一名法治副站長,這名副站長一般為(wei) 檢察院未檢科的檢察官。未保聯席會(hui) 議定期召開,以解決(jue) 未保工作中的實際問題為(wei) 主要會(hui) 議內(nei) 容,遇到特殊情況,街鎮還要臨(lin) 時召集相關(guan) 部門協商解決(jue) 問題。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注意到,這次主題教育調研行動還邀請了來自上海青年匯智團的青年代表。

  上海青年匯智團是由團上海市委、市服保辦在全國首創的青年有序政治參與(yu) 類項目。匯智團的成員包括職場青年、在校學生、外籍青年近900人。匯智團定期為(wei) 這些通過社會(hui) 報名海選上來的青年提供培訓,讓他們(men) 親(qin) 身實踐和參與(yu) 上海青少年規劃的各項工作,為(wei) 青少年搭建了一個(ge) 參與(yu) 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實踐“舞台”。

  “第一次知道街道、社區工作有那麽(me) 多難點。”上海青年匯智團議事會(hui) 秘書(shu) 處骨幹唐樂(le) 瓊說,下一步,自己打算把“有監護人但沒人管”的孩子的問題拿到議事會(hui) 上議一議。

  唐樂(le) 瓊建議,一方麵,可以充分調動社區內(nei) 大學生誌願者資源,讓大學生帶著社區困難青少年一起做公益、做作業(ye) ,為(wei) 其提供學業(ye) 輔導;另一方麵,在聽取社區青少年反饋這一點上,“我們(men) 還可以做一些量表,讓服務對象來評價(jia) 青少年事務社工的工作效果”。

  細化製度安排 提高社工工作能力和服務實效

  在實際工作中,年長的青少年事務社工協調能力強,遇事知道找哪些部門的人員一同商議,問題就容易解決(jue) ;年輕的社工對街鎮工作不熟悉,遇到問題無從(cong) 下手,不知道找哪個(ge) 部門。

  武芳特別希望能有一個(ge) 規章製度小冊(ce) 子,細致記錄每一類事找哪一個(ge) 部門、哪一個(ge) 人,並有其聯係方式,可以有助於(yu) 提升基層青少年事務社工的工作能力和服務實效。

  此外,針對青少年事務社工收集到的困難未成年人“學業(ye) 補習(xi) ”的需求,各級團組織將嚐試通過線上課程配送、線下大學生誌願者定期上門輔導的方式予以解決(jue) 。

  類似這樣的服務,即便在華陽街道這樣資源比較充足的地方,需求量也很大,需要投入更多人力。“我們(men) 街道18歲以下未成年人有8000多人,其中特殊困難未成年人超過百人,但青少年事務社工隻有1人。”陳璐說,社工除了服務個(ge) 案,還要負責轄區內(nei) 涉案青少年管理、學校司法教育、社區青少年活動等工作。

  主題教育走實走深,學習(xi) 成果要在工作中落實。目前,華陽街道已率先推出“愛心傳(chuan) 遞義(yi) 務家教”項目,已對轄區內(nei) 的3名特殊困難青少年開展了每周一次、每次一小時的一對一學業(ye) 輔導,家教老師是團組織推薦的大學生誌願者。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王燁捷 來源:中國青年報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