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滬蘇的地鐵與東北六市的“抱團兒”

發布時間:2023-08-21 16:30:00來源: 央視新聞客戶端

  上海與(yu) 蘇州,跨省毗鄰。

  兩(liang) 個(ge) 月前,6月24日,蘇州軌道交通11號線開通。城市裏新開通一條地鐵線,早就不是新鮮事。但這條11號線的“新鮮”,在於(yu) 它的東(dong) 端,於(yu) 昆山花橋站,與(yu) 上海軌道交通11號線相聯通。

  這就意味著,上海與(yu) 蘇州兩(liang) 座城市的中心城區,已可坐地鐵互達。兩(liang) 個(ge) “11號線”,仿佛兩(liang) 座城市各自伸出雙臂,緊緊相擁

  滬蘇地鐵的聯通,對兩(liang) 地市民來說,是新的選擇、有益的補充。滬蘇之間已有發達的公路、高鐵,而地鐵則“別具一格”——雖然比高鐵慢,但站點更多,隨來隨走,票價(jia) 便宜,且高峰期時能分流高鐵的超高客流。

  十年前,上海地鐵就通到了昆山,實現了“地鐵跨省”。昆山,非等閑之地。每天有大量人群,往來於(yu) 滬、蘇主城區與(yu) 這座“全國最強縣級市”之間。兩(liang) 個(ge) “11號線”的聯通,構成了全國最長跨城地鐵線路。

  城市間通了地鐵,心理影響很大。因為(wei) 地鐵是典型的城市之內(nei) 、家門口的通行方式。當你可以從(cong) 家門口坐上地鐵,抵達另一座城市的時候,其本質,並不是地鐵幹了高鐵的事,而是——這兩(liang) 座城市,正在走向同城化

  翻開兩(liang) 年前印發的《長三角一體(ti) 化發展規劃“十四五”實施方案》,能看到“積極推動上海與(yu) 近滬區域同城化”等關(guan) 鍵表述。事實上,整個(ge) 長三角三省一市,不僅(jin) 上海與(yu) 蘇州之間,在南京、杭州、合肥、蘇錫常、寧波等都市圈,都在按此方案的要求,提升同城化水平。這是相關(guan) 地方的探索,更是重大國家戰略。

  在蘇南,如果你開車出行,會(hui) 直觀地發現,城與(yu) 城之間的界限已很模糊。低密度城區連綿不絕,鄉(xiang) 村也收拾得幹幹淨淨,不乏便利店、公共服務中心等城市生活要素。住在此城、到彼城上班,住在鄉(xiang) 村、到城裏上班,已是常態。這正是滬蘇通地鐵的“同城化”土壤。

  在前幾天剛舉(ju) 辦了國家生態日主場活動的浙江湖州,這裏的人們(men) ,正盼著湖州與(yu) 上海之間高鐵的即將開通。滬蘇湖高鐵,是長三角城際軌道交通網中在建的一條骨幹線路。待明年建成通車後,從(cong) 上海經蘇州到太湖南岸的湖州,隻需半個(ge) 小時。

  從(cong) 上海西行,能遇見的第一片連綿青山,就是湖州的莫幹山。這是華東(dong) 的避暑勝地,今夏遊人如織。很快,它就要進入到大上海的“半小時生活圈”了。

  “同城化”當然不隻是交通的聯通。在上海,匯聚著8家整車企業(ye) 。而蘇州60%的汽車產(chan) 業(ye) 鏈規上企業(ye) ,是其重要供應商。在蘇州臨(lin) 滬地區,集聚著幾十家大型倉(cang) 儲(chu) 企業(ye) ,與(yu) 大上海兩(liang) 千多萬(wan) 人生活相關(guan) 的食品、農(nong) 副產(chan) 品、電子產(chan) 品、電商快遞等,在這裏集中、周轉。很多世界500強企業(ye) 的中國區總部在上海,廠子在蘇州。

  人的同城化流動最為(wei) 可感可知。在地鐵、高鐵上的乘客們(men) 中間,很多人,正是先進產(chan) 業(ye) 集群、諸多科研機構等等,在區域內(nei) 實現一體(ti) 化布局、同城化存在的見證者、受益者。

  無獨有偶。就在滬蘇兩(liang) 個(ge) “11號線”聯通的5天後,在吉林省遼源市,跨三省區的6位市長,坐在了一起。他們(men) 來參加的會(hui) 議,名字很長——“吉南遼北蒙東(dong) 六市一體(ti) 化高質量協同發展第二屆會(hui) 議”。

  吉林南部的四平、遼源、通化,遼寧北部的撫順、鐵嶺,內(nei) 蒙古東(dong) 部的通遼,這六市,山水相鄰,習(xi) 俗相近,總人口1123萬(wan) ;經濟體(ti) 量都不大,六市加一塊兒(er) ,大致與(yu) 昆山相同,隻相當於(yu) 蘇州的五分之一;多為(wei) 老工業(ye) 城市、資源型城市,既麵臨(lin) 巨大轉型壓力,又有著較大成長空間。

  與(yu) 其單打獨鬥,不如“抱團兒(er) ”發展。在國家有關(guan) 部門的倡導推動下,六市謀求一體(ti) 化發展,既是壓力倒逼,也順應大勢。一年前,大家第一次坐在一起謀劃時,就提出了“一體(ti) 六同”——堅持一體(ti) 化規劃,交通同網、園區同建、產(chan) 業(ye) 同興(xing) 、開放同暢、服務同城、生態同治。今年則進一步形成了十個(ge) 方麵的一體(ti) 化共識。

  “抱團兒(er) ”並不容易,難點不少。原來各忙各的,現在很多事,要習(xi) 慣商量著來。在引資、引才上,要從(cong) 彼此競爭(zheng) 為(wei) 主轉向相互合作為(wei) 主。在生態環境治理、公共服務共建共享等方麵,要打破體(ti) 製機製障礙,更多更深更實地去做。

  客觀地看,東(dong) 北的六市一體(ti) 化,比起長三角的一體(ti) 化、滬蘇的同城化,整體(ti) 水平還有相當差距。但已經站在了同一個(ge) 方向上、同一股潮流裏

  從(cong) 曆史縱深看,“同城化”探索的先行者是廣州與(yu) 佛山。“廣佛同城化”起步於(yu) 十幾年前,廣州的地鐵很早就直通佛山主城區,“廣州服務+佛山製造”的協同深度不斷增強。今天,當地在“同城化”的前麵又加了兩(liang) 個(ge) 字——“全域”。

  從(cong) 全國看,城與(yu) 城之間通了地鐵的,還有杭州與(yu) 紹興(xing) ,武漢與(yu) 鄂州,西安與(yu) 鹹陽,等等。提出“同城化”目標的,還有四川的成德眉資,江蘇的寧鎮揚,山東(dong) 的濟淄,等等。“促進中心城市與(yu) 周邊城市(鎮)同城化發展”,已是麵向全國的普遍要求。

  “一體(ti) 化”不等於(yu) “一樣化”,“同城化”不等於(yu) “同構化”。“一體(ti) ”與(yu) “同城”的本質是追求高質量發展,是在區域內(nei) 深度優(you) 化資源配置,促進優(you) 勢互補、結構合理,讓各自的特色形成更好的匹配,促進統一大市場,暢通國內(nei) 大循環。

  領先者“抱團兒(er) ”,為(wei) 了更強。落後者“抱團兒(er) ”,為(wei) 了變強。

  坐著地鐵到另一個(ge) 城市去,這種感覺,今天很奇妙,明天很尋常

  (文丨總台特約評論員 楊禹)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