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一些大中城市今年小學入學人數達到近年峰值
中新網8月30日電 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司長田祖蔭30日表示,受人口政策影響,一些大中城市今年的小學入學人數都達到了近年來的峰值,教育部指導各地健全常住人口學齡兒(er) 童的摸底調查製度,全麵掌握當地適齡兒(er) 童的入學需求,切實做好學位的供給保障工作。
在30日舉(ju) 行的教育部新聞發布會(hui) 上,有記者問:今年中小學招生入學已經基本結束,請問今年的總體(ti) 情況如何?教育部采取了哪些舉(ju) 措?
田祖蔭回應稱,中小學的招生入學工作事關(guan) 教育公平,事關(guan) 人民群眾(zhong) 的切身利益,中央領導重視,教育部也高度重視,今年5月份印發了《教育部辦公廳關(guan) 於(yu) 做好2023年普通中小學招生入學工作的通知》,進一步規範招生秩序,健全公平入學的長效機製。目前看,各地總體(ti) 落實情況良好。圍繞做好中小學招生入學工作,落實文件要求,主要做了三個(ge) 方麵的工作。
一是積極應對小學的入學高峰。受人口政策影響,一些大中城市今年的小學入學人數都達到了近年來的峰值,教育部指導各地健全常住人口學齡兒(er) 童的摸底調查製度,全麵掌握當地適齡兒(er) 童的入學需求,切實做好學位的供給保障工作。有的地方還結合當地的實際,提前發布了學位預警,引導家長合理預期。要求學位資源短缺的地區采取有力措施,通過新建改擴建等方式積極地挖潛擴容,擴大優(you) 質學位的供給,保障適齡兒(er) 童的就近入學。我稍微解釋一句,學位預警,是希望把工作做在前,政府采取措施建學校、擴資源。家長也能知道招生入學的有關(guan) 情況,引導合理預期。這幾年,北京市、杭州市、廣州市等地方都結合當地的實際,探索了不少好的做法,各位媒體(ti) 朋友如果有興(xing) 趣,可以追蹤了解詳細的情況。
二是不斷完善基本入學製度。按照義(yi) 務教育法、民辦教育促進法等法律法規的要求,近幾年,中小學的招生入學改革持續深入推進:在義(yi) 務教育階段,堅持免試就近和“公民同招”,禁止通過考試或者變相考試選拔學生;普通高中方麵,堅持屬地招生和“公民同招”,完善“一依據、一結合”(依據初中學業(ye) 水平考試,結合初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jia) ),形成中考的改革模式。在學前教育階段,《擴優(you) 提質行動》文件明確提出,優(you) 化城鄉(xiang) 學前教育資源布局,探索建立幼兒(er) 園服務區製度,努力保障適齡幼兒(er) 就近就便接受普惠性的學前教育。
三是努力保障特殊群體(ti) 的平等入學。指導各地健全和落實控輟保學長效機製,堅決(jue) 守住不讓適齡兒(er) 童輟學的底線,做好殘疾兒(er) 童、留守兒(er) 童、流動兒(er) 童、事實無人撫養(yang) 兒(er) 童、孤兒(er) 、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等群體(ti) 的入學工作,加強關(guan) 愛幫扶和教育資助,落實“兩(liang) 為(wei) 主、兩(liang) 納入、以居住證為(wei) 主要依據”的隨遷子女入學政策,保障隨遷子女平等接受義(yi) 務教育。2022年,農(nong) 民工隨遷子女在公辦學校就讀和享受政府購買(mai) 民辦學位比例超過95%,今年初步測算,也得到了進一步的鞏固和提升。
田祖蔭指出,今年以來,教育部會(hui) 同有關(guan) 地方查處了多起違法違規舉(ju) 辦的培訓和競賽機構活動,借此機會(hui) 教育部再次強調,嚴(yan) 禁中小學校與(yu) 校外的違規培訓、競賽機構相勾連,嚴(yan) 禁以競賽成績、考試證書(shu) 、培訓證明等作為(wei) 招生入學的依據或者參考。對違反規定的地方和學校,我們(men) 將發現一起查處一起,決(jue) 不姑息。請廣大家長不要輕信違規競賽與(yu) 招生入學掛鉤的虛假宣傳(chuan) ,不要盲目給孩子報各類培訓班和讓孩子參加違規競賽。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