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樂器從田間地頭搬上舞台!來看安吉殘疾樂手們迎亞運的故事
距離杭州第19屆亞(ya) 運會(hui) 越來越近,杭州、浙江乃至全國的亞(ya) 運氛圍日漸濃鬱,越來越多的人和亞(ya) 運產(chan) 生了交集,今天,一起來認識奏響竹鄉(xiang) 之聲的安吉殘疾樂(le) 手們(men) ,來看他們(men) 迎亞(ya) 運的故事。
這幾天,竹樂(le) 演奏——《翠穀傳(chuan) 音》正在緊張排練中,不久前,這個(ge) 節目入選杭州亞(ya) 運會(hui) 、亞(ya) 殘運會(hui) 開閉幕式暖場節目資源庫。
浙江省安吉縣同行殘疾人藝術團副團長 程明鳴:蟲鳴鳥叫 、青蛙的叫聲 、下雨的過程, 連呼吸都感覺很清晰。給你最直觀的感受就是這個(ge) 感受。
說起節目創意,團員們(men) 說是從(cong) 劈竹子的勞作中獲得靈感,研製出了竹管琴、竹笛、竹鼓等20多種竹樂(le) 器。還有不少樂(le) 器,直接從(cong) 田間地頭搬上了舞台。
浙江省安吉縣同行殘疾人藝術團團員 戴頌勵:這個(ge) 叫攤匾。在農(nong) 村裏麵大家就在這裏麵曬東(dong) 西用的。需要用黃豆和攤匾進行碰撞產(chan) 生的聲音,去模仿別的聲音。
玩轉攤匾,要有技巧更要有力道。這對視力殘疾的戴頌勵來說十分不易,經過不斷苦練,他現在能把黃豆拋七八米高,而且還能一顆不掉地全部兜住。有聽力障礙的29歲的葉烽靈,演奏主旋律樂(le) 器——竹管琴。零基礎上手,實在不容易。
浙江省安吉縣同行殘疾人藝術團團員 葉烽靈:剛開始的時候真的壓力很大,不過還好我記憶力比較好一點,把它背出來。
眼下,樂(le) 團最重要的任務就是備戰亞(ya) 殘運會(hui) 的演出,登上亞(ya) 運場館大蓮花的舞台。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