麵對“超強台風” 廣東如何“超強應對”?
一夜風雨,“蘇拉”過境。
疊加天文大潮,路徑捉摸不定,一路攜風帶雨。早在台風“蘇拉”登陸前,就有不少媒體(ti) 用“多年罕見”“威力驚人”來“勾勒”這場超強台風的模樣。
從(cong) 路徑上看:台風移動路徑複雜,預測路徑幾乎沿著廣東(dong) 海岸線一路襲擾。這就意味著這次防台廣東(dong) 不得不同時在“點”和“麵”上雙線作戰。
從(cong) 威力上看:“蘇拉”極可能是2018年“山竹”之後對廣東(dong) 風雨影響最為(wei) 嚴(yan) 重的台風。廣東(dong) 必須紮牢每一個(ge) 點位,排除每一個(ge) 可能存在的風險,才有可能做到萬(wan) 無一失。
異常複雜的形勢,必須異乎尋常地重視。
作為(wei) 全國台風大省,廣東(dong) 每年夏秋都遭遇多次不同等級的台風正麵襲擊,在“防台”上,廣東(dong) 可謂經驗豐(feng) 富。然而麵對這場超強台風,廣東(dong) 並沒有完全依靠以往經驗指導此次實踐。
從(cong) 8月30日開始,幾乎是台風預測路徑最終明確鎖定廣東(dong) 的同時,廣東(dong) 接連三天召開了全省防台風工作研判會(hui) 、防台風工作部署會(hui) 和全省防台風電視會(hui) 議三場重要會(hui) 議,就全力做好台風防禦各項工作作出係統、全麵的部署安排。
這種自上而下的緊張感讓廣東(dong) 全省迅速行動起來。
切換狀態,嚴(yan) 陣以待,廣東(dong) 全省快速進入“臨(lin) 戰”:船舶有序進入防台水域、在建工地停止施工、幼兒(er) 園及中小學停課、公園景點臨(lin) 時關(guan) 閉停業(ye) ……台風“蘇拉”登陸前的24小時裏,廣東(dong) 各城市應急處置體(ti) 係高速運轉,一場立足最嚴(yan) 峻情況、以高標準嚴(yan) 要求強台風防禦戰正式拉響!
台風就是“大考”,麵對“超強台風”,廣東(dong) 如何“超強應對”?
以“迅”應“汛” “前置”跑出加速度
“報告!我們(men) 現在已經到達指定位置,馬上通過航拍對漁船回港避風情況進行檢測。”8月31日18時,廣東(dong) 正式啟動防台Ⅰ級應急響應。響應發布後不到1個(ge) 小時,廣東(dong) 省應急管理廳前置小組組員們(men) 就已經到達了台風可能的登陸地粵東(dong) 。
這個(ge) 被形象地稱為(wei) “追風者”的應急小組,每當台風發生的時候,不僅(jin) 要根據災害發生的地點就近出發,還要利用便攜式設備,在災害現場開展應急通信保障和巡查,為(wei) 省級層麵決(jue) 策提供現場一手真實信息。他們(men) 也是這場台風裏第一批“逆風而行”的人。
屏幕另一端,廣東(dong) 省應急管理廳應急指揮中心異常忙碌,作為(wei) 全省防台風的“中樞”,指揮調度會(hui) 議一場接一場,幾乎沒中斷。為(wei) 應對這次的台風“蘇拉”,各個(ge) 職能部門24小時無休,隨時調度前方,緊盯台風最新路徑以及全省各地的雨情、水情、風情,並根據最新的台風動態,向已經前置到現場的多方救援力量撥出電話、抽查防禦工作。
“鎮裏那幾處低窪的居民區全部轉移沒有?”“漁船靠岸以後有沒有再組織人上船排查防止遺漏?”指揮中心問得仔細,前置力量則用腳丈量防台一線,給出堅定回答。
與(yu) 風“競速”,廣東(dong) 以“迅”應“汛”,不打無準備之戰。既然台風行蹤不定,幹部就先“前置”到起風的地方去。
提前布防、應急救援、應急避難……“前置力量”迅速在一線集結:廣東(dong) 省消防救援總隊在台風可能“造訪”的地市惠州設立了前方指揮部,組織深圳、汕尾、惠州、揭陽、汕頭五個(ge) 支隊及總隊跨區域增援力量共9066名消防救援人員、210艘救援艇投入防風救援工作;台風登陸前一天,潮州、汕頭、揭陽、汕尾、惠州、深圳、東(dong) 莞、廣州、珠海、江門、中山11個(ge) 地市搶險救援力量前置4844支隊伍,接近14萬(wan) 人搶在台風登陸前紮在了一線。
防台之下,不乏憂民之切。眼下,廣東(dong) 部分地區晚稻進入分蘖高峰期。一旦台風登陸帶來強降水,稻田受浸,後果不堪設想。如何加強指導性信息傳(chuan) 遞,讓農(nong) 民快速采取防災措施,是廣東(dong) 農(nong) 業(ye) 部門考慮的重點。台風來臨(lin) 前,廣東(dong) 省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廳就已經派出多個(ge) 防台督導組,前置到揭陽、汕尾、惠州等地督導重點防禦區域的農(nong) 業(ye) 防台風工作,還帶來了2.7萬(wan) 多台排灌設備用於(yu) 全省農(nong) 業(ye) 的防災救災。
寧可十防九空、不可失防萬(wan) 一。廣東(dong) 在“抗台”之前主動“防台”,跑出抵禦“加速度”。
人民至上 “我要守住這個(ge) 閘!”
9月1日10時,汕尾捷勝漁港。
根據當天的台風預警預測分析,台風“蘇拉”不斷逼近汕尾,而這裏就是最前線。
風力漸起,眼前的港灣已經掀起巨浪。剛剛從(cong) 市場巡查返回的捷勝鎮副鎮長王創綜擔心風浪大雨中航閘的安全,又在風雨中趕往閘口。
“平時都有專(zhuan) 人在管理,但是台風天就要加強人員,因為(wei) 三個(ge) 閘開起來要半個(ge) 小時。我們(men) 這四個(ge) 人今天就固定在這裏。”安排好群眾(zhong) 轉移,叮囑了村幹部盯住內(nei) 澇風險點,王創綜又把自己也安排進了今天值守閘口的人員名單。
廣東(dong) 是全國海岸線最長的省份,沿海地區防台難度可想而知。主動補位,靠前站位,已經成為(wei) 像王創綜這樣千千萬(wan) 萬(wan) 廣東(dong) 基層一線幹部在台風天多年的“習(xi) 慣動作”。
前方守住“陣地”,而在“王創綜”們(men) 身後,在更多的市縣,一場場規模浩大的萬(wan) 人轉移正在緊張進行。
9月1日下午,“蘇拉”路徑突然再次調整,直奔珠海。與(yu) 此同時,一場萬(wan) 人緊急大轉移在與(yu) 台風競速。黨(dang) 員幹部、公安幹警、基層工作人員……一道安全屏障在風雨中築起,為(wei) 群眾(zhong) 護航。台風期間,珠海16445名防汛責任人全部上崗到位,全市轉移沿海低窪地區、危破房、地質災害隱患點、工地等涉險人員87230人,一人不漏全部轉移。283處群眾(zhong) 安置點、醫療點、物資點在群眾(zhong) 到達前就已經各就各位。
事實上,直到最後登陸珠海前,“蘇拉”的走向仍然撲朔迷離:是否登陸?登陸的具體(ti) 時間和地點又在哪裏?不斷調整的台風路徑,不僅(jin) 是對廣東(dong) 災害防禦是否可靠的一次“全境考驗”,更是對所在城市治理精細化程度的“全境檢驗”。
“東(dong) 莞根據實際需要組織轉移10.2002萬(wan) 人。”9月1日晚上,廣東(dong) 東(dong) 莞,數字大屏上轉移群眾(zhong) 數精確到個(ge) 位,這種“心裏有數”讓人安心。
“讓群眾(zhong) 去避險,我們(men) 來逆行!”截至9月1日上午,全省各地已提前轉移危險區域人員超78萬(wan) 人。這背後,是低窪洪澇地區群眾(zhong) 家中響起的一陣陣急促的敲門聲,是黨(dang) 員幹部一次次逆風涉水深入內(nei) 澇地區的身影。
聞“風”而動、向“險”而行。一個(ge) 不眠之夜,一群追風人,留下的更多是風雨中的背影,讀懂、看到的是“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廣東(dong) 態度。
“快停”“速複”背後的精準研判
9月2日,金灣區南水鎮飛沙村,驟雨初歇。這裏正是9月1日晚台風“蘇拉”登陸珠海金灣區的重災區。隨著台風“蘇拉”逐漸遠離,飛沙村全村迅速恢複正常運行。
8月31日至9月2日14時55分,廣東(dong) 有37個(ge) 台風預警信號和23個(ge) 暴雨預警信號生效,全省逾190個(ge) 鎮街錄得100毫米以上的累計雨量。9月2日上午,廣東(dong) 多地快速結束防風應急響應和防汛應急響應,同步解除“五停”指令。有序恢複公共交通、口岸、碼頭等,全力保障群眾(zhong) 生產(chan) 生活秩序,將台風對群眾(zhong) 的影響降至最小。
如果說應對台風“蘇拉”,廣東(dong) 各地因時因勢調整防禦措施逐城開展“五停”體(ti) 現的是防風精準。台風過後迅速恢複正常生產(chan) 生活,則體(ti) 現了廣東(dong) 高效恢複生產(chan) 生活信心和底氣。
“在台風到來時,我們(men) 能快速響應科學防範,台風過後,我們(men) 也能以最快速度指導一線恢複正常生活。”在廣東(dong) 省應急管理廳,一張集納全省航跡、人員轉移實時數據、各地風險災害實時數據的數字圖表在記者麵前徐徐展開,詳細到每一個(ge) 行政村的數據紅點在不斷更新、實時變化——快速恢複正常生產(chan) 生活背後,是廣東(dong) 全省相關(guan) 數據一網打通、“一網統管”帶來的防災高效,更有前後方默契配合的精準研判。
9月2日清晨,珠海街頭環衛工人和自發前來的市民協力清除倒伏樹木,深圳大鵬新區安置點,熱騰騰的早餐派發到受災群眾(zhong) 手中。街頭便利店、餐廳恢複營業(ye) ,煙火氣又開始在一座座城市裏升騰……
麵對“超強台風”廣東(dong) “超強應對”,背後是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超強擔當”。多少場風雨,就有多少次徹夜不眠的堅守。陽光重現,“追風者”們(men) 的腳步卻沒有停止——他們(men) 又投入新一輪台風“海葵”的防禦中。在風雨中撐起責任使命,詮釋著追風的意義(yi)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