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檢解讀“檢察公益訴訟 助力流域生態環境保護治理”典型案例
央視網消息:日前,最高人民檢察院發布一批檢察公益訴訟助力流域生態環境保護治理典型案例,進一步深化流域生態環境保護治理公益訴訟案件辦理工作。流域生態環境保護治理難在哪裏?這批典型案例有什麽(me) 特點?最高檢第八檢察廳負責人就此回答了記者提問。
1.流域生態環境保護治理具有哪些特殊性?檢察公益訴訟是如何發揮作用的?
答:江河湖庫是生態係統和國土空間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基礎支撐。流域生態環境保護治理具有獨特性:一是整體(ti) 性。流域是從(cong) 源頭到河口的完整、獨立、整體(ti) 性極強的一個(ge) 自然區域,包含山水林田湖草沙等各生態要素,流域自然生態具有整體(ti) 性、係統性及其內(nei) 在規律。二是協同性。流域往往涉及不同行政轄區,但其界限又不同於(yu) 傳(chuan) 統行政區域的劃分,涉及河流上下遊、左右岸及附近區域,故容易形成上下遊不同行、左右岸不同步以及“九龍治水”局麵。三是複合性。流域是由自然地理和經濟社會(hui) 發展組成的複合性區域,流域生態係統是人類生存發展與(yu) 區域經濟持續發展的物質基礎。各地不同的資源環境承載能力與(yu) 不同的發展階段,導致平衡生態功能和經濟社會(hui) 的方式與(yu) 力度不一。上述特征決(jue) 定了流域生態環境治理必定是一項長期、複雜、艱巨的係統工程,必須要統籌考慮自然資源要素和生態係統的關(guan) 係、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的關(guan) 係、區域協調和流域係統治理的關(guan) 係、生態環境保護與(yu) 經濟社會(hui) 持續發展的關(guan) 係,推動局部和全局相協調、治標和治本相貫通、當前和長遠相結合。
黨(dang) 和國家曆來高度重視大江大河大湖流域保護治理。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多次巡察河湖,親(qin) 自謀劃推動江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檢察機關(guan) 堅持以習(xi) 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習(xi) 近平法治思想為(wei) 指引,秉持係統思維,堅持協同治理,充分發揮公益訴訟督促協同和法治保障作用,推動流域生態環境保護綜合治理、係統治理、源頭治理。一是以大江大河流域治理為(wei) 抓手整體(ti) 推進。最高檢設立並連續舉(ju) 辦四屆服務保障長江經濟帶發展檢察論壇,出台服務長江經濟帶發展10項檢察舉(ju) 措,務實深化長江流域檢察協作;製定服務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18條意見,會(hui) 同水利部先後開展“攜手清四亂(luan) 、保護母親(qin) 河”“黃河流域水資源保護”等專(zhuan) 項行動,舉(ju) 辦首屆服務保障黃河國家戰略檢察論壇,共護黃河安瀾。二是以大案要案辦理為(wei) 切口深入推進。萬(wan) 峰湖、南四湖水域連接多省,上下遊、左右岸治理不一,汙染多年,最高檢直接立案,四級檢察院合力,助推地方政府聯手共治。針對長江沿線反映多年的船舶汙染問題,最高檢直接以公益訴訟立案,共立案550餘(yu) 件,助推多部門協同、全流域聯動治理。三是以係統治理為(wei) 目標協同推進。統籌發揮一體(ti) 化辦案、跨區域檢察協作、專(zhuan) 項監督活動等作用,破解江河湖庫流域“九龍治水”問題,促進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ti) 化保護。堅持協同治理,通過製發社會(hui) 治理檢察建議以及“檢察建議+調研報告”等方式,推動流域生態環境保護普遍性問題解決(jue) ,助推行業(ye) 治理。強化“檢察+行政”履職合力,深入推行“河(湖)長+檢察長”機製,打造解決(jue) 河湖管護領域突出問題新模式。
2.請問發布這批檢察公益訴訟助力流域生態環境保護治理典型案例的主要考慮是什麽(me) ?
答:此次專(zhuan) 題發布檢察公益訴訟助力流域生態環境保護治理典型案例,主要考慮以下幾個(ge) 因素:一是深化流域生態環境保護治理公益訴訟案件辦理工作。流域生態環境保護治理的特征和問題具有獨特性,檢察機關(guan) 在助力流域生態環境保護治理工作中,不斷探索創新工作方法和機製,取得了積極成效,也積累了豐(feng) 富的實踐經驗。通過評選發布一批典型案例,既是對實踐中各地辦案經驗做法的總結,也是對深入開展流域生態環境保護治理公益訴訟檢察工作的再部署、再推進。二是發揮典型案例的指引作用。流域生態環境保護治理涉及部門多、領域廣、原因複雜,多為(wei) “老大難”“硬骨頭”問題,辦理難度大。這批典型案例所監督問題的違法性、流域性體(ti) 現較為(wei) 明顯,履職過程與(yu) 辦案成效體(ti) 現了檢察公益訴訟製度的獨特價(jia) 值,對檢察機關(guan) 辦理流域生態環境保護治理領域案件具有規範指引作用,有助於(yu) 提升辦案精準性和規範性,促進落實“高質效辦好每一個(ge) 公益訴訟案件”要求。三是發揮以案釋法作用。江河湖庫流域生態環境保護治理需要凝聚各方力量,多方協同共治。通過發布這批典型案例,增進社會(hui) 各界對流域生態環境保護治理檢察公益訴訟工作的關(guan) 注與(yu) 認同,激發全社會(hui) 積極參與(yu) 江河湖庫保護治理的內(nei) 生動力。
3.這批發布的典型案例有什麽(me) 特點?
答:最高檢這次發布檢察公益訴訟助力流域生態環境保護治理典型案例7件,涉及違規超采地下水、紅樹林濕地破壞、水生態流量違規泄放、船舶汙染、養(yang) 殖汙染、黑臭水體(ti) 汙染等問題。這批典型案例的特點是:
一是深化檢察一體(ti) 履職,破解流域“九龍治水”難題。江河湖庫流域治理存在上下遊不同行、左右岸不同步等難題,容易形成公地悲劇。檢察機關(guan) 通過一體(ti) 化辦案,打破固有框架和區域監管壁壘,有效發揮公益訴訟檢察督促協同作用,助推不同地區、不同部門協同治理。雲(yun) 南省曲靖市檢察機關(guan) 針對南盤江流域水體(ti) 汙染源複雜、監管主體(ti) 多、層級不一等問題,采取市檢察院統籌、流域各基層檢察院同步跟進的“一體(ti) 化辦案、跨區域協作”模式,有效推動重點區域綜合治理,促進水環境明顯改善。四川省遂寧市檢察院針對同心河跨界小流域治理難題,統籌轄區大英縣、射洪市檢察院辦案力量,一體(ti) 化推進辦案工作,督促清理各類汙染物12.5噸,並增設岸線監測點、拆除違規排汙口、維修改造汙水管網。
二是注重保護自然環境要素,促進改善流域水生態環境質量。水、土壤、礦產(chan) 、生物等環境要素緊密關(guan) 聯,構成了江河湖庫流域生態係統。檢察機關(guan) 針對不同流域自然環境要素的特殊性,因地製宜開展公益訴訟,助力提升流域保護治理水平。黃河流域最大的矛盾是水資源短缺。山西省沁源縣檢察院針對某煤礦企業(ye) 違規采集地下水破壞黃河一級支流地下水資源問題,在向水利部門發出檢察建議未落實的情況下,依法提起訴訟,促使水利部門督促涉案企業(ye) 補繳水資源稅44萬(wan) 餘(yu) 元,投資300餘(yu) 萬(wan) 元安裝節水設備實現節水增效。該院還組織研發水資源保護類案監督模型,通過異常數據篩查和案件辦理,有效治理了同類問題。廣東(dong) 省廉江市檢察院針對九洲江流域內(nei) 的小花老鼠簕紅樹林特殊物種生存環境遭到嚴(yan) 重破壞問題,督促負有監管職責的多個(ge) 行政機關(guan) 依法全麵履職,整治河道水體(ti) 汙染,抵禦外來物種入侵,修複紅樹林濕地,促進全流域水生態保護。
三是協同治理行業(ye) 性汙染問題,提升流域水汙染防治水平。各地檢察機關(guan) 針對流域重點區域、重點行業(ye) 環境汙染問題,量身定製檢察監督方案,助推企業(ye) 規範經營,綠色發展。湖北省宜昌市檢察機關(guan) 針對轄區部分船企非法修造、拆解船舶,嚴(yan) 重威脅長江生態和水質安全問題,依法督促多家行政機關(guan) 履職整改,推動船舶企業(ye) 依法取得修造船許可、補辦環評手續,加大汙染防治設施投入等。同時推動出台《關(guan) 於(yu) 規範船舶拆解工作的若幹意見》,嚴(yan) 格行業(ye) 準入,規範行業(ye) 治理。
四是堅持從(cong) 生態係統整體(ti) 性出發,助推流域源頭治理、綜合治理。江河湖庫的水環境和生態係統是不可分割的整體(ti) 。檢察機關(guan) 堅持係統觀念,立足公益訴訟檢察職能,追根溯源、標本兼治,推動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ti) 化保護治理。江西省安遠縣檢察院針對江河源頭養(yang) 殖汙染危及下遊河段水質問題,通過發出訴前檢察建議推動違法養(yang) 殖清理轉運,轄區內(nei) 97家“小散汙”養(yang) 殖場被關(guan) 停,248家養(yang) 殖場完善配套環保設施,實現出境斷麵水質達到一級保護區標準。江口縣檢察院針對水資源管理公司在長江上遊支流河段攔壩引水發電,未按規定修建保護設施、未按要求下泄生態流量,致使下遊生態流量不足損害流域生態安全的問題,依法提起民事公益訴訟,促使該公司修建漁業(ye) 洄遊通道,維持最低生態流量泄放值,開展增殖放流,有效恢複下遊流域水生態。
4.下一步,檢察機關(guan) 將采取哪些措施,更好地推動流域生態環境保護治理?
答: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強調“統籌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治理,推動重要江河湖庫生態保護治理”。下一步,檢察機關(guan) 將深入貫徹落實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和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hui) 精神,重點抓好以下幾項工作。一是聚焦工作重點,持續加大力度。深入貫徹美麗(li) 中國建設戰略任務和重大舉(ju) 措,助力長江、黃河等大江大河和重要湖泊保護治理。持續加大最高檢、省級檢察院自辦案件力度,重點助力解決(jue) 需上下遊聯動、岸上岸下有效銜接的流域綜合治理突出問題,形成推動重大案件辦理的強大動能,精準示範引領,全鏈條、全方位提升流域治理工作實效。持續做深做實水環境、水生態、水資源、水安全等重點領域案件辦理,實現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ti) 保護和係統治理。樹牢生態優(you) 先、綠色發展的戰略導向,注重辦案方式方法,統籌流域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二是深化一體(ti) 履職,提升監督質效。加強最高檢、省級檢察院對重大流域治理案件的統籌協調,對重大案件適時交辦、督辦、提辦,破除辦案障礙。用好上級檢察院負責、檢察長領銜的辦案模式,跨部門、跨層級組建辦案團隊,有效整合辦案力量。強化公益訴訟檢察與(yu) 刑事檢察工作銜接,融合履職加大懲處力度。總結推廣全流域、跨區劃生態環境治理公益訴訟檢察模式,加強跨區劃協作機製建設。深化現代科技應用,創新建用法律監督數據模型,釋放大數據賦能效用。三是堅持協同履職,形成治江管水合力。深化與(yu) 行政、司法機關(guan) 等部門在流域生態環境保護治理方麵的協作配合,完善檢察公益訴訟與(yu) 行政執法銜接製度,加強公益訴訟與(yu) 生態損害賠償(chang) 製度銜接,推動構建流域統籌、區域協同、部門聯動的管理格局。強化公益訴訟的公眾(zhong) 參與(yu) 和社會(hui) 監督,凝聚專(zhuan) 業(ye) 誌願者智慧優(you) 勢,利用“益心為(wei) 公”檢察雲(yun) 平台持續健全社會(hui) 支持體(ti) 係。四是注重標本兼治,推動係統治理。持續強化類案發現與(yu) 研究意識,主動發現流域生態環境保護治理短板漏洞,以社會(hui) 治理檢察建議、“檢察建議+調研報告”等多種形式,推動完善相關(guan) 行業(ye) 、領域、區域治理製度機製,助推解決(jue) 流域生態環境保護治理“病灶頑疾”和堵點難點,促進提升河湖保護治理水平。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