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工信部印發《電力裝備行業穩增長工作方案(2023-2024年)》

發布時間:2023-09-04 14:38:00來源: 央視網

  央視網消息:據工業(ye) 和信息化部,為(wei) 深入貫徹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關(guan) 於(yu) 電力裝備產(chan) 業(ye) 發展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認真落實黨(dang) 中央、國務院決(jue) 策部署,把穩增長擺在首要位置,發揮電力裝備行業(ye) 帶動作用,推動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努力實現工業(ye) 經濟發展主要預期目標,製定本方案。

  電力裝備行業(ye) 穩增長工作方案(2023-2024年)

  一、指導思想

  以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為(wei) 指導,全麵貫徹落實黨(dang) 的二十大和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精神,完整、準確、全麵貫徹新發展理念,更好統籌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和擴大內(nei) 需,深入落實碳達峰、碳中和戰略,加快構建新型電力係統,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結果導向,按照遠近結合原則,通過強化重大工程引領、保障高質量供給、加快裝備推廣應用、繼續開拓國際市場、提升產(chan) 業(ye) 鏈競爭(zheng) 力,夯實電力裝備行業(ye) 增長基礎,推動電力裝備行業(ye) 高質量發展。

  二、發展形勢

  2023-2024年,我國積極踐行碳達峰、碳中和戰略,加快構建新型電力係統,為(wei) 電力裝備行業(ye) 高質量發展帶來新動能,電力裝備行業(ye) 穩增長形勢良好。

  從(cong) 供給側(ce) 來看,電力裝備供給結構不斷改善,近年來在“十四五”相關(guan) 規劃、《加快電力裝備綠色低碳創新發展行動計劃》等政策文件引領下,電力裝備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不斷加快。

  從(cong) 需求側(ce) 來看,一方麵國內(nei) 裝備需求旺盛,預計新增風電、光伏裝機容量大幅增加;積極安全有序發展核電;新開工多條輸變電工程。另一方麵國際市場不斷開拓,國內(nei) 龍頭企業(ye) 與(yu) 一帶一路國家簽訂一批風電、光伏、水電項目,將帶動一批電力裝備“走出去”。

  電力裝備雖然需求旺盛,但從(cong) 短期看,下半年行業(ye) 營收增速存在回落壓力,“走出去”環境還存在不確定性;從(cong) 長期看,仍然存在關(guan) 鍵核心零部件受製於(yu) 人等問題,一定程度上製約著電力裝備行業(ye) 持續增長。

  三、主要目標

  發揮電力裝備行業(ye) 帶動作用,同時考慮目標可實現性,通過實施一係列工作舉(ju) 措,穩定電力裝備行業(ye) 增長,力爭(zheng) 2023-2024年電力裝備行業(ye) 主營業(ye) 務收入年均增速達9%以上,工業(ye) 增加值年均增速9%左右。

  四、工作舉(ju) 措

  (一)強化重大工程引領

  發揮牽引帶動作用。依托國家風電、光伏、水電、核電等能源領域重大工程建設,鼓勵建設運營單位加大對攻關(guan) 突破電力裝備的采購力度,依托重點工程建設推動攻關(guan) 成果示範應用,通過示範引領,促進電力裝備推廣應用。

  保障電力裝備供應。引導裝備製造企業(ye) 提高供給質量,保障好大型風電光伏基地項目,“華龍一號”示範工程廣西防城港等核電項目,雅礱江、金沙江上遊等流域水風光一體(ti) 化示範基地,金上—湖北、隴東(dong) —山東(dong) 、川渝主網架等特高壓工程等一批國家重大工程項目建設。

  (二)加快裝備推廣應用

  強化政策引導。修訂首台(套)重大技術裝備推廣應用指導目錄,支持將符合條件的電力裝備納入目錄。組織實施能源領域首台(套)評價(jia) 和評定政策,引導地方政策支持方向和社會(hui) 資源流向。

  推動驗證應用。加快大型風機葉片應用驗證平台建設,推動攻關(guan) 突破的風電葉片使用平台進行應用驗證。聚焦行業(ye) 急需,繼續支持在電力裝備領域建設首台(套)重大技術裝備應用驗證平台,推動資源開放共享,有效搭建電力裝備研製與(yu) 產(chan) 業(ye) 化間橋梁。

  加快產(chan) 業(ye) 化應用。盡快優(you) 化完善首台(套)重大技術裝備保險補償(chang) 政策,提高政策支持精準性,聚焦電力裝備等重點領域,重點支持攻關(guan) 突破的創新產(chan) 品加快推廣。

  (三)繼續開拓國際市場

  推動電力裝備“走出去”。統籌推進巴基斯坦卡拉奇核電站等現有海外工程建設,著力打造標杆項目,形成海外工程品牌。引導企業(ye) 加強與(yu) 發展中國家能源領域合作,因地製宜采取貿易、工程承包、投資、技術合作等方式開展雙方、三方和多方市場合作,推動更多電力領域項目落地。

  深化國際交流合作。發揮多雙邊合作和高層對話機製作用,加強技術標準、檢驗檢測、認證等方麵的國際互認,強化與(yu) 國際組織的交流和經驗分享。支持企業(ye) 與(yu) 境外機構在技術開發、經貿往來、人才培養(yang) 等方麵加強交流合作。

  (四)提升產(chan) 業(ye) 鏈競爭(zheng) 力

  加快產(chan) 業(ye) 鏈鍛長補短。推動電力裝備鍛長板、補短板,研究製定風電、核電裝備產(chan) 業(ye) 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利用相關(guan) 機製推動核電裝備關(guan) 鍵零部件攻關(guan) ,依托相關(guan) 專(zhuan) 項統籌推進特高壓換流變壓器有載分接開關(guan) 等項目研發,繼續支持攻關(guan) 突破一批關(guan) 鍵核心零部件。

  推動電力裝備智能化升級。加快推進裝備數字化,開展智能製造試點示範行動,提升數字化智能化水平。加快與(yu) 新一代信息技術融合,推動“5G+工業(ye) 互聯網”典型場景在電力裝備領域應用。推廣遠程運維服務、全生命周期管理,加快電力裝備網絡化服務化發展。

  推進先進製造業(ye) 集群建設。支持成德高端能源裝備產(chan) 業(ye) 集群、南京新型電力(智能電網)產(chan) 業(ye) 集群、保定電力及新能源高端裝備集群、溫州樂(le) 清電氣集群等國家先進製造業(ye) 集群做大做強,加快向世界級集群提升。支持東(dong) 北、長三角和西部地區立足區域發展基礎和比較優(you) 勢,依托行業(ye) 龍頭企業(ye) 和重點產(chan) 業(ye) 園區等,開展省級電力裝備先進製造業(ye) 集群培育。

  促進大中小企業(ye) 融通發展。支持“鏈主”企業(ye) 做大做強,發揮引領帶動作用,推動將配套中小企業(ye) 納入重要供應鏈管理,建立長期戰略合作。實施“一鏈一策一批”中小微企業(ye) 融資促進行動,加快培育專(zhuan) 精特新“小巨人”企業(ye) 、製造業(ye) 單項冠軍(jun) 企業(ye) 和中小企業(ye) 特色產(chan) 業(ye) 集群,推動大中小企業(ye) 融通發展。

  五、保障措施

  (一)加大統籌協調力度。充分發揮國家重大技術裝備辦公室作用,依托國家重大技術裝備工作協調機製,加強部門協同,形成政策合力,強化央地聯動,指導地方行業(ye) 主管部門結合實際出台配套措施。依托國家重大技術裝備專(zhuan) 家委員會(hui) 開展深入研究,提供重要決(jue) 策支撐。創新組織形式,發揮行業(ye) 協會(hui) 作用,助力創新發展、推廣應用等方麵的政策落實。

  (二)強化財稅金融支持。推動製造業(ye) 企業(ye) 所得稅抵扣,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節能節水、資源綜合利用等稅收優(you) 惠政策落實。鼓勵相關(guan) 金融機構根據電力裝備實際,創新金融產(chan) 品,為(wei) 符合條件的電力裝備企業(ye) 提供貸款、擔保等金融服務。發揮國家產(chan) 融合作平台作用,加強相關(guan) 企業(ye) 數據對接共享,挖掘數據增信價(jia) 值,引導金融機構為(wei) 電力裝備提供精準有效支持。

  (三)營造良好發展環境。鼓勵國有企業(ye) 提供電力裝備首台(套)應用場景、試用環境並先試先用。推動各地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盡快研究出台規範首台(套)招投標的相關(guan) 措施,破除首台(套)招標采購的隱形壁壘。利用大國重器萬(wan) 裏行活動,依托相關(guan) 展覽展示平台,強化電力裝備質量品牌宣傳(chuan) ,加強供需對接,為(wei) 電力裝備發展營造良好環境。

  (四)加強專(zhuan) 業(ye) 人才培養(yang) 。大力實施人才強國戰略,加大人才培養(yang) 力度,鼓勵科研機構、高校和企業(ye) 開展聯合培養(yang) ,建立人才實訓基地等,引導專(zhuan) 業(ye) 服務機構創新人才培養(yang) 模式,培育一批高端複合型人才。拓展海外引才渠道,加大急需緊缺高層次人才引進力度。完善人才評價(jia) 體(ti) 係,推進以創新為(wei) 價(jia) 值,能力、貢獻為(wei) 導向的人才評價(jia) 體(ti) 係。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