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3年服貿會上打卡北京文化“地標” 感受京味兒文化
數字屏幕展現出壯美的中軸線、恢宏大氣的前門五牌樓通過裸眼3D呈現、數字三維複原的北京通州古城、“讀懂明十三陵”長卷數字體(ti) 驗……這些串聯起北京地標的數字化展示,在參觀者可以在2023年服貿會(hui) 實現一站式體(ti) 驗。
在今年的服貿會(hui) 文化服務專(zhuan) 題展區,豐(feng) 富的展陳和沉浸式的體(ti) 驗充分展示了北京市文旅融合、經濟建設等多項成果,讓觀眾(zhong) 感受北京高質量發展對文化產(chan) 業(ye) 的賦能。
東(dong) 城區在今年的服貿會(hui) 上推出了“東(dong) 城時空”, 展區中央,運用裸眼3D技術呈現的《中軸龍脈》長卷徐徐展開,觀眾(zhong) 可在沉浸式的中軸線漫步體(ti) 驗中開啟文化之旅。展區中,京劇盔頭等陳設讓整個(ge) 展區“京味”十足。炫動的舞台區同樣亮點紛呈,青年戲曲演員現場演繹經典劇目《霸王別姬》選段,展示經典人物虞姬“如意冠”“魚鱗甲”精美造型服飾,讓觀眾(zhong) 獲得唯美的視聽體(ti) 驗。
東(dong) 城區相關(guan) 負責人介紹,今年的服貿會(hui) 中,東(dong) 城展區升級“京城四合院兒(er) ”特色,借助人工智能、大語言模型、“數字人”、VR、激光雷達傳(chuan) 感、區塊鏈等新技術,讓觀眾(zhong) 在古都風貌與(yu) 元宇宙世界自由穿梭。東(dong) 城區近年來加強“文化+”企業(ye) 發展生態打造,“文化+”企業(ye) 在文化產(chan) 業(ye) 園區內(nei) 實現了集聚發展,今年有32家企業(ye) 線下參展,充分展示了文化傳(chuan) 承發展的創新活力。
追溯古都變遷的騎行線路,虛實融合、穿越古今的中軸線探訪……在西城展區,觀眾(zhong) 不光能品讀西城區作為(wei) 老城區的曆史印記和人文底蘊,更能通過前沿科技感受新時代西城的文化風采。
在今年的服貿會(hui) 中,西城充分展示西城區悠久曆史文化底蘊和生機盎然的發展新活力。在展示方麵,“蒙藏學校”“古建館(慶成宮騰退項目)”“泰安裏”“京報館”等文物活化利用項目以及“京劇發祥地”“白塔夜話”“打卡鼓西”等具有品牌影響力的文化活動悉數亮相。
在互動方麵,觀眾(zhong) 還可以敲響北交所上市開市寶鍾,學習(xi) 理財投資小知識,瀏覽金融街國家金融管理中心功能定位、發展成就等內(nei) 容,充分感受西城區的發展定位。
據介紹,服貿會(hui) 期間,西城區還將通過高峰論壇、專(zhuan) 場推介等活動,突出國際合作和線下活動,以“強體(ti) 驗”的多元互動方式,全方位展示西城區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西城實踐建設成果和美好發展藍圖。
海澱區則以 “山園之美·科技之韻”為(wei) 主題,依托光影效果和三山五園曆史故事,將三山融於(yu) 五園,五園納於(yu) 西山水係,將山川水係作為(wei) 數字內(nei) 容與(yu) 展陳空間的視覺元素融為(wei) 一體(ti) ,讓觀眾(zhong) 在方寸間納萬(wan) 裏江山,須臾間觀千年積澱,身臨(lin) 其境的感受海澱三山五園源遠流長的文化底蘊和魅力,體(ti) 驗三山五園主題相關(guan) 的創意成果。
在昌平展區,觀眾(zhong) 可以現場觀國寶級文物金翼善冠、九龍六鳳冠、六龍三鳳冠的複製品,藏於(yu) 地宮的文物“走”進了服貿會(hui) ,配套的龍鳳冠打卡套色印章吸引了不少觀眾(zhong) 排隊打卡。展區還通過圖文、視頻等形式集中展示5A級景區明十三陵、居庸關(guan) 長城、大運河源頭遺址公園等景區建設,明文化創新轉化成果,提前預熱2023長城文化節、居庸山月詩歌晚會(hui) 等係列活動,向觀眾(zhong) 發出誠摯邀請。
近年來,豐(feng) 台區充分利用紅色文化、戲曲文化、花卉文化等區內(nei) 特色優(you) 勢文化資源,打造了一批文化IP,在服貿會(hui) 上,這些IP也紛紛與(yu) 觀眾(zhong) 見麵。名叫 “豐(feng) 豐(feng) ”的動漫小獅子今年在服貿會(hui) 上出了“風頭”,吸引不少粉絲(si) 拍照。它是豐(feng) 台區吉祥物盧溝獅首次推出3D數字形象,這也成為(wei) “文化IP+服貿會(hui) ”的一次跨界合作。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注意到,在文旅服務專(zhuan) 題展區,一個(ge) 用光影、植物打造的沉浸式拍照空間吸引不少觀眾(zhong) ,幾位身著漢服的年輕女子拍照打卡,與(yu) 背景十分相契合。正在拍照的陳曉宇說:“今年的服貿會(hui) 元宇宙元素更多了,文旅展區體(ti) 驗感更強,像這樣的拍照空間讓人感覺很新奇,拍照也很好看,很多觀眾(zhong) 都願意來拍照打卡。”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