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時隔三年 須彌山石窟再次揭開“神秘麵紗”

發布時間:2023-09-08 10:21: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銀川9月7日電 (記者 李佩珊)初秋時節,須彌山旅遊景區山巔古鬆挺拔,山下流水潺潺,蒼鬆翠柏與(yu) 山寺、亭台樓閣交相輝映。經過3年數據檢測和收集,架在須彌山唐代大佛周圍的腳手架和保護網日前已全部拆除,大佛再次完全展露,迎接八方來客。

  須彌山石窟是中國十大名窟之一,位於(yu) 寧夏固原市區西北55公裏處,現為(wei)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須彌山石窟所處的位置自古以來就是中原通往河西走廊、大漠南北的交通樞紐和戰略要地。

  據悉,須彌山石窟始鑿於(yu) 北魏孝文帝太和年間,現存洞窟162座,造像1000餘(yu) 軀,壁畫200多平方米,碑刻16方,漢藏西夏文題記53處,分布在4平方公裏的五座大山崖麵上。作為(wei) 須彌山石窟的“名片”,第5窟唐代彌勒大佛坐像鑿於(yu) 紅砂岩質山體(ti) 之上,高達20.6米,儀(yi) 態威嚴(yan) 、神情端莊,帛帶袈裟、麵龐豐(feng) 腴,造像氣勢宏偉(wei) ,雕鑿技藝嫻熟。

  1500年間,在風吹雨淋日曬等自然因素和人為(wei) 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須彌山大佛陸續出現各類裂隙延伸加劇、岩石表麵片狀剝蝕、造像風化脫落嚴(yan) 重、彩繪褪色及粉化現象明顯、造像表麵汙染等病害,其維護與(yu) 修複工作迫在眉睫。從(cong) 2016年起,須彌山文物管理所牽頭先後實施了須彌山石窟文物保護基礎設施和環境整治項目、須彌山文物保護管理及配套服務設施項目、文物本體(ti) 保護等項目,使須彌山石窟珍貴的文化遺產(chan) 得到有效保護。

  過去三年,相關(guan) 專(zhuan) 業(ye) 機構又對大佛開啟全麵的大數據“體(ti) 檢”項目。目前,已完成數據檢測收集工作,為(wei) 下一步大佛窟沿搶險加固提供理論支持。

  如今,須彌山石窟再次揭開“神秘麵紗”,推出須彌山石窟、佛國、鬆濤、丹霞、禪塔、菩提、石門、桃花等八大景觀供遊客參觀體(ti) 驗,並結合絲(si) 路石窟遺產(chan) ,陸續開展研學旅行、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展示、旅遊產(chan) 品展示展銷、繪畫寫(xie) 生和攝影、文化研學夏令營等一係列體(ti) 驗活動,讓遊客身臨(lin) 其境感受須彌山的魅力。(完)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