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科技之光點亮“綠色亞運”

發布時間:2023-09-11 09:52:00來源: 中國青年報

 

  一座經曆千錘萬(wan) 鑿、傷(shang) 痕累累的廢棄礦山,如今成為(wei) 杭州第19屆亞(ya) 運會(hui) 攀岩比賽的場館,以及吸引眾(zhong) 多遊客“打卡”的網紅地標建築。紹興(xing) 市柯橋區羊山攀岩中心主打的就是綠色和生態。該建築設計師的靈感來自江南水鄉(xiang) 的桑蠶文化,整個(ge) 場館猶如一個(ge) 蠶繭,場館東(dong) 西通透,向西麵看去,羊山石城的景色盡收眼底,“園雖別內(nei) 外,得景則無拘遠近”,古人造園的巧思被融入場館建造。

  杭州亞(ya) 運會(hui) 棒壘球館上方漂浮的“雲(yun) 之翼”屋麵,采用了納米二氧化鈦光催化保護塗層,無需人工擦洗就能去除表麵灰塵,有效保護建築。場地紅土部分的材料是2008年北京奧運會(hui) 棒壘球場所的同款產(chan) 品,即使有大雨也不會(hui) 積水,不流紅湯;遇到刮大風,不揚紅塵,不汙染周邊環境。比賽場地草坪部分使用了免填充人造草坪,無需後續維護保養(yang) ,安全環保。

  綠色、低碳的故事,在杭州亞(ya) 運會(hui) 競賽場館規劃設計和管理中,比比皆是。

  杭州富陽水上運動中心的屋頂就是一座大花園,屋麵覆土麵積約2.4萬(wan) 平方米,種植百日草、月季等綠植,與(yu) 周邊自然景觀融為(wei) 一體(ti) ,不僅(jin) 讓整個(ge) 場館的綠化率達到45%,還有固碳釋氧、隔熱保溫、減輕雨水徑流三大功能。

  據了解,在這一花園地麵的鵝卵石之下,隱藏著用作雨水循環係統的地下“毛細血管”。雨水通過鵝卵石和土工布的初層過濾往下滲,通過一係列的過濾設施以後,雨水被用作場館中庭、水係及噴泉、灌溉用水。經測算,該係統每月可節水35%,約1000噸。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參觀杭州奧體(ti) 中心遊泳館時,講解員特意介紹了館內(nei) 的燈光。白天,這裏的主要光源是通過導光管和采光罩引入的自然光,不僅(jin) 照明更柔和,還更加綠色節能。

  實現亞(ya) 運史上首次建設場館常規電力綠電供應,全力打造首屆“碳中和”亞(ya) 運會(hui) ,這是杭州的創新和承諾。

  一塊位於(yu) 青海省海南州的單晶雙麵光伏組件,日均發電量2.2度。這些來自絲(si) 綢之路的光伏電,通過“西電東(dong) 送”大通道輸送至杭州,可供杭州亞(ya) 運會(hui) 奧體(ti) 中心體(ti) 育館和遊泳館的一盞節能燈亮足220小時。

  通過綠電交易,杭州亞(ya) 運會(hui) 、亞(ya) 殘運會(hui) 賽事所使用的每一度電,可能是來自青海柴達木盆地、甘肅嘉峪關(guan) 、黃土高原等地的光伏電,可能是來自新疆哈密等地的風電,也可能是來自浙江省內(nei) 的分布式光伏電或者海上風電。

  不久前,“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論誕生地——湖州市安吉縣,向杭州亞(ya) 運會(hui) 、亞(ya) 殘運會(hui) 捐贈21046.4噸二氧化碳當量的竹林碳匯,為(wei) 亞(ya) 運會(hui) 舉(ju) 辦期間產(chan) 生的溫室氣體(ti) 排放量提供碳抵消支持。

  2021年,國網杭州供電公司13名員工成為(wei) 亞(ya) 運曆史上首批“零碳”工程師並正式上崗,目前已擴展至49人。他們(men) 提供亞(ya) 運交通零碳化配套建設、零碳智慧能源場館、賽事場館綠電交易三大類13項專(zhuan) 業(ye) 化服務,服務首屆“碳中和”亞(ya) 運會(hui) ;通過數據分析的“雙碳大腦”,可以清楚地了解場館的用能情況,進而開出合理的降碳診斷書(shu) 。

  在亞(ya) 運村區域,已建成全國首個(ge) 匯集無線充電、大功率、V2G技術的電動汽車充電站,相當於(yu) 一個(ge) 全能的電動汽車“超級快充站”,為(wei) 亞(ya) 運會(hui) “三館三村”區域提供高效便捷的綠色交通保障。這裏使用的也都是綠電。

  “綠色”是杭州亞(ya) 運會(hui) 的辦賽理念之一,“無廢亞(ya) 運”則是“綠色亞(ya) 運”的重要內(nei) 涵。“無廢”不是不產(chan) 生固體(ti) 廢物,而是持續推進固體(ti) 廢物源頭減量和資源化利用,將固體(ti) 廢物對環境的影響降至最低限度。

  最近,一名亞(ya) 運會(hui) 注冊(ce) 記者悄悄換上了印有亞(ya) 運會(hui) 吉祥物形象的環保折疊袋,少用塑料袋,這也是所有人助力“綠色亞(ya) 運”的實際行動。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蔣雨彤 來源:中國青年報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