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報告:“Z世代”已成“網絡安全衛士”主力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何春中)9月12日,《2023網絡安全產(chan) 業(ye) 人才發展報告》(下簡稱“報告”)在國家網絡安全宣傳(chuan) 周期間發布,這是該報告連續第6年在國家網絡安全宣傳(chuan) 周上發布。
報告從(cong) 國內(nei) 外網絡安全產(chan) 業(ye) 及人才發展概況、我國網絡安全從(cong) 業(ye) 人才“畫像”、網絡安全產(chan) 業(ye) 人才供需分析、網絡安全產(chan) 業(ye) 人才培養(yang) 、網絡安全產(chan) 業(ye) 人才發展建議等方麵進行了介紹,並為(wei) 用人單位與(yu) 網絡安全從(cong) 業(ye) 人員提供借鑒和思路。
報告顯示,18-25歲的網絡安全從(cong) 業(ye) 者占比達到31.4%,成為(wei) 網絡安全從(cong) 業(ye) 者的“中流砥柱”。而在2021年,這一數據僅(jin) 為(wei) 3.2%。3年來,“Z世代”迅速成長為(wei) “網絡安全衛士”主力。網絡安全從(cong) 業(ye) 者逐漸年輕化,為(wei) 行業(ye) 的未來發展注入了新鮮活力。
報告表明,目前,我國網絡安全人才培養(yang) 加快。截至2023年3月,國內(nei) 已有80所高校開設網絡空間安全專(zhuan) 業(ye) ,132所高校開設信息安全專(zhuan) 業(ye) ,2所高校開設保密技術專(zhuan) 業(ye) ,17所高校開設信息對抗技術專(zhuan) 業(ye) ,28所高校開設網絡安全與(yu) 執法專(zhuan) 業(ye) 。我國各高校正在逐步加強網絡安全高層次人才培養(yang) 力度。
報告通過問卷調研調查顯示,73%的網絡安全從(cong) 業(ye) 者每周工作時間超40個(ge) 小時。其中,33.8%的從(cong) 業(ye) 者每周工作41-50小時,22.2%每周工作51-60小時。因工作性質原因,網絡安全從(cong) 業(ye) 者需要時刻保持警惕,隨時應對可能或已經發生的網絡安全漏洞和風險,因此工作強度較高,加班情況較為(wei) 普遍。
2023年,受AI技術爆發的影響,智能化網絡安全應用成為(wei) 新熱點。報告顯示,35.7%的受訪者認為(wei) ,AI技術將在5年內(nei) 對網絡安全人才帶來自動監測和分析等輔助作用。網絡安全人才對AI的輔助和替代作用都保持相對冷靜客觀態度,部分從(cong) 業(ye) 者對這項技術持樂(le) 觀心態,認為(wei) 可以提升當前工作效率;在所有受訪者中,隻有12.6%的人認為(wei) AI可以完全替代網絡安全工作人員。
報告還針對網絡安全人才發展提出了五方麵建議:加強學科建設,以專(zhuan) 業(ye) 知識築牢“防火牆”;實施產(chan) 教融合,以實習(xi) 基地下好“一盤棋”;增進區域交流,以互動學習(xi) 夯實“護城河”;培養(yang) 實戰能力,使人崗匹配實現“無縫隙”;強化政策引領,為(wei) 產(chan) 業(ye) 發展按下“快進鍵”。
工業(ye) 和信息化部教育與(yu) 考試中心主任、書(shu) 記郝誌強,教育部高等學校網絡空間安全專(zhuan) 業(ye) 教學指導委員會(hui) 秘書(shu) 長封化民,北京市海澱區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副主任陳魁等出席報告發布現場。
報告由工業(ye) 和信息化部教育與(yu) 考試中心、教育部高等學校網絡空間安全專(zhuan) 業(ye) 教學指導委員會(hui) 、北京市海澱區互聯網信息辦公室、中國網絡空間安全人才教育論壇指導,安恒信息與(yu) 智聯招聘主編,中國電信集團網絡和信息管理部等單位參編。報告數據主要來自智聯招聘平台大數據、問卷調研數據等。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