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多彩民族有多彩|車四恒:守正創新,民族音樂的根不能丟

發布時間:2023-09-15 14:45:00來源: 中國青年網

  中國青年網怒江9月15日電(記者 牟昊琨 張玘雲(yun) )一側(ce) 是滔滔南流的怒江水,一側(ce) 是山石嶙峋的險峻峭壁,這是“多彩民族有多彩”網絡主題活動記者團走進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福貢縣後,看到的獨特景致。

  一方水土養(yang) 一方人,獨特的自然風光滋養(yang) 著這裏特有的文化藝術。縣城有一位家喻戶曉的“阿車老師”,他就是原福貢縣民族文化工作隊隊長、國家一級演員、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車四恒。從(cong) 小酷愛本民族歌舞的他,30多年來致力於(yu) 民族文化的傳(chuan) 承,一路走來,車四恒不畏艱難困苦,他始終認為(wei) 要守住民族文化的根,隻有把民族文化傳(chuan) 播出去、繼承下來,它才能經久不衰。

  車四恒出生在福貢縣鹿馬登鄉(xiang) 鹿馬登村一個(ge) 傈僳族農(nong) 民家庭,從(cong) 小就受到了民族文化的熏陶。年輕時,由於(yu) 熱衷於(yu) 民族歌舞的學習(xi) ,他常常遊走於(yu) 怒江江畔,在民俗節日或飲酒聚會(hui) 上,用心傾(qing) 聽、學習(xi) 著這些傳(chuan) 統調子和舞步,久而久之,民族山歌調子,他張口就來,民間舞步,他說跳就跳,成為(wei) 了村子裏民族文化的傳(chuan) 播者。

  車四恒說:“那個(ge) 時候,我也非常喜歡文藝,我的愛好就是聽音樂(le) ,隻要一聽到村裏有老人家的彈唱聲,我就馬上跑過去找老人家學習(xi) 。後來我就組織村裏的年輕人把學到的東(dong) 西勤加練習(xi) 。終於(yu) 有一天機會(hui) 來了,我參加了縣裏麵組織的農(nong) 村文藝匯演的比賽,並被縣文化局招入了縣文工隊。當時我的心情很激動,因為(wei) 我的初心就是做一名文藝工作者,能把自己的愛好做成事業(ye) ,我覺得我是幸運的。”

  進入工作隊以後,車四恒發現,自己學習(xi) 和領悟到的隻是一小部分,要想把本民族文化傳(chuan) 播得更遠,僅(jin) 僅(jin) 靠自己現在學到的是遠遠不夠的。於(yu) 是,他跟隨著文工隊的老師們(men) 認真學習(xi) ,虛心向老師們(men) 請教樂(le) 器彈奏、作曲、編導等專(zhuan) 業(ye) 知識,一邊當演員一邊積累經驗,在實踐中不斷磨練自己。不僅(jin) 如此,麵對行將失傳(chuan) 的民族傳(chuan) 統藝術,車四恒心急如焚,工作之餘(yu) ,他不斷深入了解本民族的傳(chuan) 統文化。為(wei) 了創作,他行走於(yu) 怒江的大山村寨,走進各個(ge) 村寨采風,聽村裏的老人講過去的故事,搜集遠去的民族音符,尋找民族最具有代表性的“聲音記憶”,並在民間傳(chuan) 統文化原有的基礎上進行加工和創新。

  “原生態就是民族的東(dong) 西,舞步也好、調子也好、樂(le) 器也好,我采風的時候,老一輩都已經年紀大了,有些已經不在世了,我覺得太遺憾了,因為(wei) 我在采風時候,收集到的東(dong) 西還是遠遠不夠,傳(chuan) 統技藝失傳(chuan) 了很多。所以我們(men) 有必要把這些調子和舞步都記錄下來,民族文化的丟(diu) 失是一件非常可惜的事情。”車四恒現在能做的就是要盡他所能,把保留下來的這些傳(chuan) 統調子、舞步、樂(le) 器,進行再一次的創作,把它們(men) 繼續傳(chuan) 承下去。

  現在,車四恒時常掛在嘴邊的話就是:“民族文化是我們(men) 民族的瑰寶,是我們(men) 老祖宗留下來的寶貴財富。舞台上,我是一名演員,必須演好戲;舞台下,我是一名老師,必須教好學生,這是一個(ge) 民族傳(chuan) 承人的責任和使命。”30多年間,車四恒嘔心瀝血,先後收集、整理了民族民間傳(chuan) 統歌曲百餘(yu) 首。他醉心於(yu) 創作,先後創作了小品、快板、歌曲、舞劇、電視劇等100多個(ge) 節目劇,獲得了80多個(ge) 獎項。當被記者問及是否滿足時,車四恒堅定地回答,“我不滿足,傳(chuan) 承文化的心讓我永不滿足,自己的成就是個(ge) 人的,而民族的文化是大家的,我希望有更多的青年人熱愛我們(men) 本民族的文化,能夠把本土的民族民間文化一代代傳(chuan) 承下去。”

  “有一部分年輕人不喜歡我們(men) 傳(chuan) 統的東(dong) 西了,但祖先把那麽(me) 寶貴的東(dong) 西留下來,我們(men) 不去研究,不去學,又太遺憾。所以,周末有時間的時候,我就到村子裏,把不讀書(shu) 的年輕人帶到縣裏的文化工作隊學習(xi) ,現在有30多個(ge) 了,畢業(ye) 了一批我又再找一批,把我所知道的民族的東(dong) 西都教給他們(men) ,如果不這樣傳(chuan) 承的話,我們(men) 祖先的東(dong) 西就會(hui) 失傳(chuan) 了。我覺得,祖先留下來的東(dong) 西,一根針都不能丟(diu) ,無論條件怎麽(me) 艱苦,我傳(chuan) 承藝術的心永遠都不會(hui) 退,就算退休了,我都會(hui) 把民族的文化一代一代傳(chuan) 下去,這個(ge) 就是我最大的使命。”車四恒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在他的帶動下,現在福貢縣從(cong) 鄉(xiang) 鎮到村都有了自己的文藝隊。

  “非常感謝車老師,他對我有知遇之恩,是車老師當初的悉心輔導和極力推薦,才有了我的今天。”談起車四恒,徒弟李紅恰就深懷感激。

  “車老師將自身技藝毫無保留地傳(chuan) 授給學生,不僅(jin) 解決(jue) 了他們(men) 的就業(ye) 問題,還感染和引領了更多人參與(yu) 到民族文化的傳(chuan) 承、保護和弘揚中。”在李紅恰心裏,“阿車老師”一直是她學習(xi) 的榜樣。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