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模型賦能檢察監督 智能發現學校及周邊違規經營線索
“發現違規!一煙草店離學校僅(jin) 27米、一彩票銷售點離學校僅(jin) 50米、一KTV離學校僅(jin) 88米。”
在北京市西城區人民檢察院,一個(ge) 被稱為(wei) “學校及周邊違規經營大數據法律監督模型”(以下簡稱“模型”)的應用程序,能夠通過對商業(ye) 地圖及政府係統等數據庫的比對與(yu) 掃描,及時發現可能有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違法違規場所線索。
北京市西城區人民檢察院創新引入大數據模型進行法律監督,整治校園周邊不適宜未成年人的活動場所,探索出一條用大數據模型賦能檢察監督,加強未成年人保護、為(wei) 孩子們(men) 營造清朗健康成長空間的新路子。自2022年6月起,西城區人民檢察院利用模型對校園周邊不適宜未成年人活動場所依法開展監督。
今年2月,西城區人民檢察院檢察官趙潁接到該模型發出的“某煙草店距離學校不到100米”預警信息。《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第五十八條規定,學校、幼兒(er) 園周邊不得設置營業(ye) 性娛樂(le) 場所、酒吧、互聯網上網服務營業(ye) 場所等不適宜未成年人活動的場所。據此,檢察官們(men) 立刻前往現場了解情況。
調查過程中,趙潁與(yu) 同事發現,這家煙草銷售店距離學校過近,不符合未成年人保護法的有關(guan) 規定。該店同時還存在非法經營問題,在煙草銷售許可證到期後,仍然售賣煙草製品。經西城區市場監督管理局與(yu) 區煙草專(zhuan) 賣局現場核查後移送線索,該案現已由西城警方刑事立案。
以往,檢察監督線索的采集和篩選主要依靠人工,監督效率受限,也容易導致監督盲區。
這讓趙潁和檢察官們(men) 陷入沉思:有沒有一種工具,能夠全麵準確篩查可能有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違法違規線索?他們(men) 從(cong) 大數據模型中找到了靈感。由此,趙潁從(cong) 檢察官成了“產(chan) 品經理”,她的同事、畢業(ye) 於(yu) 中國科學院大學大數據技術專(zhuan) 業(ye) 的郭萌則成了“程序員”,兩(liang) 人共同研發出這款大數據模型。
模型優(you) 化了涉未成年人問題的監督流程,提升監督效率。依托這一模型,檢察機關(guan) 能夠精準篩查出校園周邊不適宜未成年人活動場所的信息,極大提升了單次監督的整治效率。由於(yu) 引用的數據來自公開即時的數據庫,該模型可實現對校園周邊場所的即時監督,及時掌握相關(guan) 情況。
統計顯示,據此模型已排查出北京市共計5557條線索,涉及除西城區外15個(ge) 區的數據,已移交給所屬轄區人民檢察院。
大數據模型隻是一個(ge) 切入口,西城區人民檢察院不斷創新方式關(guan) 心、關(guan) 愛未成年人健康成長。
“為(wei) 了做好未檢宣傳(chuan) 工作,我們(men) 要線上線下同時發力。”趙潁拿出手機,展示未檢辦公室在各大網絡平台開設的“新起點說法”係列普法專(zhuan) 欄,結合“隔空猥褻(xie) ”“網絡詐騙”等新型網絡保護話題,推出家長必修課、網絡遊戲反詐等普法視頻,讓法治教育通過可視化變得更有趣味性、新穎性、互動性。相關(guan) 視頻單平台觀看人數超過10萬(wan) 人次,使孩子們(men) 有效加強自我保護,起到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的作用。
據悉,西城區人民檢察院正探索依托模型積極打破數據壁壘,加強與(yu) 各行政主管部門的橫向交流,同時加強與(yu) 各行業(ye) 的溝通協作,建立起以檢察機關(guan) 為(wei) 主、全社會(hui) 共同積極參與(yu) 的協同式法律監督新模式。目前,模型相關(guan) 工作已融入首都功能核心區地方政府數字建設,成為(wei) 強化政府服務、提升監管能力的重要檢察引擎,助力區域治理體(ti) 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西城實踐。
中青報·中青網見習(xi) 記者 劉胤衡 來源:中國青年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