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堅持科技創新引領發展——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係列述評之一

發布時間:2023-09-19 09:59:00來源: 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9月18日電 題:堅持科技創新引領發展——加快形成新質生產(chan) 力係列述評之一

  新華社記者戴小河、胡喆、吳慧珺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近日在黑龍江主持召開新時代推動東(dong) 北全麵振興(xing) 座談會(hui) 時強調,積極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進製造、電子信息等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積極培育未來產(chan) 業(ye) ,加快形成新質生產(chan) 力,增強發展新動能。

  加快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必須堅持科技創新引領,實現人才強、科技強進而促進產(chan) 業(ye) 強、經濟強,要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支撐引領高質量發展,為(wei) 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開辟廣闊空間。

  以科技創新為(wei) 主導:為(wei) 生產(chan) 力增添科技內(nei) 涵

  中國空間站遨遊太空、蛟龍潛水器探秘深海、“中國天眼”FAST巡天觀測、國產(chan) 大飛機C919飛向藍天……

  科技創新,如同撬動新事物的杠杆,總能迸發出令人意想不到的強大力量。

  縱觀人類發展史,科技創新始終是一個(ge) 國家、一個(ge) 民族發展的不竭動力,是社會(hui) 生產(chan) 力提升的關(guan) 鍵因素。新質生產(chan) 力是科技創新在其中發揮主導作用的生產(chan) 力,是以高新技術應用為(wei) 主要特征、以新產(chan) 業(ye) 新業(ye) 態為(wei) 主要支撐、正在創造新的社會(hui) 生產(chan) 時代的生產(chan) 力。

  踏上新征程,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迫切需要科技創新做好動力引擎、當好開路先鋒,加快形成更多新質生產(chan) 力,為(wei) 建設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注入強大動力。

  從(cong) 時不我待推進科技自立自強、隻爭(zheng) 朝夕突破“卡脖子”問題,到牢牢扭住自主創新這個(ge) “牛鼻子”、發揮科技創新的“增量器”作用,從(cong) 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到深入推進發展方式、發展動力、發展領域、發展質量變革,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首次明確提出“加快形成新質生產(chan) 力”,這為(wei) 科技創新引領產(chan) 業(ye) 全麵振興(xing) 指明了方向。

  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加快形成新質生產(chan) 力,需要增強創新這個(ge) 第一動力。

  “新質生產(chan) 力的提出進一步增添了生產(chan) 力的科技內(nei) 涵,也讓創新這個(ge) 第一動力的指征更加具體(ti) 。”中國科學技術發展戰略研究院副院長郭戎認為(wei) ,新質生產(chan) 力有別於(yu) 傳(chuan) 統生產(chan) 力,涉及領域新、技術含量高,依靠創新驅動是其中關(guan) 鍵,代表著一種生產(chan) 力的躍遷。

  近年來,我國基礎研究經費從(cong) 2012年的499億(yi) 元增長到2022年的2023.5億(yi) 元,有力支撐了鐵基超導、量子信息、幹細胞、合成生物學等領域的重大成果產(chan) 出。

  中國人工智能學會(hui) 副秘書(shu) 長餘(yu) 有成表示,新質生產(chan) 力的提出,意味著黨(dang) 中央將以更大決(jue) 心推動以科技創新引領產(chan) 業(ye) 全麵振興(xing) ,以產(chan) 業(ye) 升級構築新競爭(zheng) 優(you) 勢、贏得發展主動權。

  以科技成果轉化為(wei) 抓手:讓更多科技創新迸發湧流

  如果說“從(cong) 0到1”代表著科技創新的原始突破,那成果轉化進入市場就是“從(cong) 1到無窮”的路徑演進。提高科技成果轉化水平,是科技創新和產(chan) 業(ye) 創新對接的“關(guan) 口”,也是轉化為(wei) 新質生產(chan) 力的關(guan) 鍵。

  “科創+產(chan) 業(ye) ”加速融合,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集群不斷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邁進,著力推動我國產(chan) 業(ye) 躍升……

  這是科技成果轉化從(cong) “書(shu) 架”到“貨架”的加速度——

  短短一年時間,西安礪芯慧感科技有限公司1200多平方米的毛坯房就變成了潔淨車間。這家脫胎於(yu) 西北工業(ye) 大學的企業(ye) 主要從(cong) 事傳(chuan) 感器研發製造,在秦創原平台的幫扶支持下一個(ge) 月內(nei) 就走完審批、選址、專(zhuan) 利評估等流程,大大降低了初創企業(ye) 的組建難度。

  作為(wei) 科技創新孵化器,陝西秦創原平台經過兩(liang) 年多建設,正加速釋放科創潛能,其構建的“產(chan) 業(ye) 創新+企業(ye) 創新”平台體(ti) 係已建成國家級製造業(ye) 創新中心1家、省級製造業(ye) 創新中心19家,為(wei) 科技成果轉化蹚出一條新路。

  這是“放手”發展當下、“放眼”蓄勢未來的積極謀劃——

  安徽合肥,在經濟技術開發區內(nei) 的大眾(zhong) 汽車(安徽)有限公司生產(chan) 基地,數百個(ge) 機器人有條不紊地運轉,龐大的工廠車間隻需要不超過百名工人,將於(yu) 今年底實現首台車型量產(chan) 。

  近年來,安徽不懈推動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建設,加快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今年更是將汽車產(chan) 業(ye) 提升為(wei) “首位產(chan) 業(ye) ”。今年上半年,安徽新能源汽車產(chan) 量34.2萬(wan) 輛,同比增長87.8%。

  “產(chan) 業(ye) 體(ti) 係的質量,奠定了經濟發展的質量。”合肥高新區管委會(hui) 副主任呂長富表示,戰略產(chan) 業(ye) 、未來產(chan) 業(ye) 是“用明天的科技鍛造後天的產(chan) 業(ye) ”,大數據、雲(yun) 計算、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深刻演變,隻有用硬科技賦能現代產(chan) 業(ye) 體(ti) 係,才能為(wei) 未來發展蓄力。

  這是在更多前沿領域的“換道超車”——

  在剛剛閉幕的2023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hui) 上,一台名為(wei) “術銳”的手術機器人剝蛋殼的演示吸引眾(zhong) 人駐足觀看。剝完後,薄如蟬翼的蛋膜完好無損。這台手術機器人由北京術銳機器人股份有限公司研發,在全球擁有近600項知識產(chan) 權及申請,多項技術達國際先進水平。

  當前,我國發展麵臨(lin) 的機遇和挑戰並存,要辦好發展和安全兩(liang) 件大事,必須向科技創新要方法、要答案,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提供“筋骨”支撐。要加強基礎研究和原始創新,以“非對稱”策略在前沿領域加快“換道超車”。要緊緊圍繞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關(guan) 鍵環節、關(guan) 鍵領域、關(guan) 鍵產(chan) 品,布局“補短板”和“鍛長板”並重的創新鏈,全麵提升創新鏈整體(ti) 效能。

  以培育新產(chan) 業(ye) 為(wei) 支撐:加快形成新質生產(chan) 力

  無論是當前提振信心、推動經濟回升向好,還是在未來發展和國際競爭(zheng) 中贏得戰略主動,都必須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以科技體(ti) 製改革為(wei) 突破,強化企業(ye) 科技創新主體(ti) 地位,開辟新賽道、增強新動能、塑造新優(you) 勢,加快形成新質生產(chan) 力。

  ——開辟新賽道。江蘇重點布局變革性新材料、類腦智能等前沿方向;圍繞工業(ye) 母機、生物醫藥等產(chan) 業(ye) 鏈短板實施59項關(guan) 鍵核心技術攻關(guan) ;完善“揭榜掛帥”機製,發布重大任務榜單28個(ge) ,吸引63個(ge) 高水平團隊參與(yu) 攻關(guan) 。

  ——增強新動能。上半年,全球首座十萬(wan) 噸級1500米超深水半潛式生產(chan) 儲(chu) 油平台“深海一號”具備遠程遙控生產(chan) 能力;我國首座深遠海浮式風電平台“海油觀瀾號”在海南文昌海域正式投產(chan) ;我國自研海底地震勘探采集裝備“海脈”實現產(chan) 業(ye) 化製造……

  ——塑造新優(you) 勢。在湖北武漢東(dong) 湖高新區的“中國光穀”,多家光電子信息產(chan) 業(ye) 領軍(jun) 企業(ye) 拔節生長,一係列創新成果接連湧現……目前,區內(nei) 光電子信息產(chan) 業(ye) 規模已突破5000億(yi) 元,光電子信息、新能源與(yu) 智能網聯汽車、生命健康、高端裝備和北鬥產(chan) 業(ye) 等五大優(you) 勢產(chan) 業(ye) 正帶動湖北製造業(ye) 邁上新台階。

  縱觀近年來全球經濟增長的新引擎,無一不是由新技術帶來的新產(chan) 業(ye) ,進而形成的新質生產(chan) 力。

  展望未來,正如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今年全國兩(liang) 會(hui) 上指出,在激烈的國際競爭(zheng) 中,我們(men) 要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you) 勢,從(cong) 根本上說,還是要依靠科技創新。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