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不缺位 學習不斷線 我在亞運有個“家”
9月18日,杭州亞(ya) 運會(hui) 主媒體(ti) 中心(以下簡稱“MMC”)進入正式運行期,這裏的583名“小青荷”來自浙江大學。根據場館運行需要,誌願者共分布在16個(ge) 業(ye) 務領域提供服務。
完成在主媒體(ti) 中心媒體(ti) 餐廳的服務任務後,“小青荷”於(yu) 新穎走到誌願者換崗休整空間進行休整,為(wei) 下一班上崗作好準備,這裏也是賽會(hui) 期間誌願者的“家”。
近700平方米的“家”裏,規劃了會(hui) 議辦公、學習(xi) 交流、休息補給、風采展示等功能區,一站式滿足誌願者的多元需求。
為(wei) 這個(ge) “家”完成設計的,是來自浙江大學建築工程學院的同學們(men) 。碩士生陳相權是換崗休整空間設計的主要負責人,他帶領團隊進行了長達5個(ge) 月的研究和討論,完成了空間從(cong) 設計到落地的全流程。
“浙韻彩荷”是他們(men) 設計方案的名字,“浙”代表亞(ya) 運會(hui) 的舉(ju) 辦地浙江,也代表MMC誌願者的來源地浙江大學;“韻”與(yu) “運”同音,代表亞(ya) 運文化和“韻味杭州”;“彩”既代表亞(ya) 運會(hui) 精彩紛呈,也代表誌願者群體(ti) 多元多彩;“荷”取自“小青荷”,同時體(ti) 現空間布置的亮點物品PVC盒。這些隔斷展示用的PVC盒賽後還可送給誌願者留作紀念。
主媒體(ti) 中心誌願者管理團隊主任張威介紹,這裏的家具、隔斷都可回收利用,展台與(yu) 座椅也采用環保的紙製品,“這個(ge) ‘家’從(cong) 設計開始,就本著綠色、節儉(jian) 的原則,這和杭州亞(ya) 運會(hui) 的辦賽理念也是充分一致的。”
這個(ge) “家”裏,還隱藏著“小青荷”們(men) 的各種巧思。暑假期間,誌願者管理團隊組織開展了亞(ya) 運主題創意作品征集活動,30餘(yu) 件獲獎作品呈現在“家”裏,寄托著年輕人對亞(ya) 運的告白。有以吉祥物為(wei) 設計理念的手工服飾刺繡,還有以杭州亞(ya) 運會(hui) 會(hui) 徽“潮湧”為(wei) 主題的掐絲(si) 琺琅書(shu) 簽。
在展示櫃內(nei) ,黏土擺件、衍紙貼畫、油畫卡片依次陳列,這些都是誌願者們(men) 利用午休時間,自發開設手工小課堂製作。在放鬆身心的同時,也美化了自己的“小家”。
除了手工,誌願者之家每周定期還有書(shu) 法興(xing) 趣小組和韻律操興(xing) 趣小組活動。誌願者汪眺宇介紹,書(shu) 法愛好者們(men) 打算邀請外國的媒體(ti) 朋友一起學寫(xie) 中國書(shu) 法。
來自馬來西亞(ya) 的黃欣怡是浙江大學傳(chuan) 播學專(zhuan) 業(ye) 本科生,擔任注冊(ce) 製證助理,每天的休整時間她都安排得滿滿當當,“上周我剛剛學習(xi) 了剪紙,太神奇了!”黃欣怡表示,在學校裏接觸到的大多是同專(zhuan) 業(ye) 、同年級的同學,但是在主媒體(ti) 中心誌願者這個(ge) 大家庭裏,她收獲了別樣的情誼,擁有了親(qin) 密的“家人”。
據悉,主媒體(ti) 中心誌願者管理團隊還將以學科專(zhuan) 業(ye) 為(wei) 主導開設“朋輩互助課堂”,進行學業(ye) 輔導、促進專(zhuan) 業(ye) 學習(xi) ;以職業(ye) 技能為(wei) 主導,開設“青荷成長課堂”,分享攝影、製圖等技巧,讓誌願者的“家”常留書(shu) 香,實現服務不缺位、學習(xi) 不斷線。
本報杭州9月18日電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蔣雨彤 通訊員 付婧 來源:中國青年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