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教高考” 怎麽考怎麽改
截至2021年,薑蓓佳博士收集到的各省“職教高考”的名稱、內(nei) 容、分值、時間。摘自薑蓓佳博士論文《職教高考製度構建研究》
又是一年開學季。經過“高考”的洗禮,很大一部分學生將步入占據我國高等教育“半壁江山”的高職院校就讀。
而這個(ge) “高考”,其中包括“職教高考”。在2022年教育部舉(ju) 行的新聞發布會(hui) 上,時任教育部職成司司長陳子季表示:“職教高考”將成為(wei) 高職招生主渠道。
然而,對“職教高考”,各地叫法不一:分類考試、單獨招生、對口單招、五年一貫製、技能高考等。在考試對象上,有麵對普通高中學生的,也有麵對中職學生、技工學校學生和職教中心學生的;在考試內(nei) 容、考試時間、考試組織等形式上,各地甚至各校都不一樣。
由此,社會(hui) 和業(ye) 內(nei) 都在呼籲“職教高考”製度的改革。由於(yu) “職教高考”製度改革牽一發而動全身,從(cong) 記者最近調研來看,“職教高考”製度改革呼聲很高,但其下一步究竟該怎麽(me) 走,無論是理論上還是實踐中,都還在論證和探索。
“職教高考”是什麽(me)
對很多人來說,“職教高考”是一個(ge) 陌生的名詞。而對另一些人來說,這是通往高等教育的“另一條賽道”。
據北京大學中國教育財政科學研究所2020年全國中職畢業(ye) 生抽樣調查顯示,近1.7萬(wan) 份樣本中,約65%的中職生升入了高等院校,其中約10%升入本科院校。
“職教高考”這一概念,是在2019年的《國家職業(ye) 教育改革實施方案》中被正式提出的,是指在高職分類考試招生製度的基礎上,基於(yu) 職業(ye) 教育類型發展而建立的高等職業(ye) 學校招收新生的製度。2021年,中辦、國辦印發的《關(guan) 於(yu) 推動現代職業(ye) 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意見》要求“加快建立‘職教高考’製度”。
“目前,關(guan) 於(yu) ‘職教高考’,各地叫法不一致。在陝西,主流的說法叫分類招生考試,有的學校叫綜合評價(jia) 招生,民間普遍的說法叫單招(單獨招生)。”陝西職業(ye) 技術學院副院長段東(dong) 旭說。
在陝西省,一般由院校自主進行職業(ye) 技能測試,段東(dong) 旭提到,每年下半年就已經有學校和機構,開始為(wei) 明年的“職教高考”進行招生宣傳(chuan) 了。
華東(dong) 師範大學職業(ye) 教育與(yu) 成人教育研究所博士後薑蓓佳的研究方向是“職教高考”製度。2022年博士畢業(ye) 的她,學位論文題目是《職教高考製度構建研究》。薑蓓佳介紹,以她收集到的2021年“職教高考”方式來看,全國有28個(ge) 省以“文化素質+職業(ye) 技能”的評價(jia) 方式組織對口招生考試。其中,13個(ge) 省組織了職業(ye) 技能測試的操作考試,6個(ge) 省以筆試形式組織職業(ye) 技能測試,6個(ge) 省將職業(ye) 技能測試交由招生院校自行組織,兩(liang) 個(ge) 省以“證書(shu) 等級”“大賽成績”作為(wei) 職業(ye) 技能測試的賦分依據而不再額外組織測試,1個(ge) 省未進行職業(ye) 技能測試。在分值比例上,13個(ge) 省的職業(ye) 技能測試分值在總分值中的占比超過50%。
比如,湖北省電子與(yu) 電工類操作考試,要求學生在150分鍾內(nei) 完成與(yu) 專(zhuan) 業(ye) 相關(guan) 的4項典型工作任務。廣東(dong) 省和甘肅省則沒有全省統一的技能測試,而是以證書(shu) 替代。
“構建‘職教高考’製度的動因包括,現行高考單一的育人框架引致人力資本結構性失衡,推動高考製度更好地履行公平科學選材的重要使命,妥善回應和滿足中職畢業(ye) 生的公平發展的基本權利,助力職業(ye) 教育的評價(jia) 改革和現代職業(ye) 教育體(ti) 係完善。”薑蓓佳對記者解釋。
用樂(le) 山職業(ye) 技術學院高等職業(ye) 教育教學管理與(yu) 改革研究副教授魏荷琳的話來說,推進“職教高考”改革“產(chan) 業(ye) 有需求、社會(hui) 有訴求、教育有要求”。
“如果可以用考試招生製度的改革,撬動整個(ge) 職業(ye) 教育,那些成績可上可下的學生,就敢於(yu) 大膽地選擇職業(ye) 院校了。”魏荷琳對中青報·中青網記者說。
魏荷琳認為(wei) ,推進“職教高考”改革,可以使不同性格稟賦、興(xing) 趣特長、素質潛力的學生,享有更多樣的教育選擇和更暢通的升學通道。她認為(wei) ,構建現代職業(ye) 教育體(ti) 係,既要形成能夠支持學業(ye) 晉升的成長通道,也要打通職業(ye) 教育與(yu) 普通教育、繼續教育等其他類型教育之間的溝通渠道。
“職教高考”的發展軌跡
職業(ye) 教育的考試招生經曆了怎樣的發展曆程?為(wei) 何要構建職教高考製度?為(wei) 了回答這些問題,薑蓓佳對職業(ye) 教育考試招生的發展曆程進行了回顧。
為(wei) 此,她訪談了89人,最終獲得了9萬(wan) 餘(yu) 字的采訪文本。此外,她還收集了1980年到2022年2月以來,有關(guan) 職業(ye) 教育升學的71份國家政策,全麵梳理了全國31個(ge) 省區市對於(yu) 高職分類考試改革的共計97份政策文件。
“從(cong) 2019年開始,‘職教高考’反複在很多講話中出現,被正式提出。這個(ge) 東(dong) 西很‘新’,又涉及評價(jia) 製度,我覺得是現實所需,綜合考慮之下就選擇了這個(ge) 選題。”薑蓓佳說。
用薑蓓佳的話說,她既“全麵摸盤”了目前全國高職分類考試改革工作推進的現實狀態,也具體(ti) 掌握了改革推進過程中遇到的突出和棘手問題。
我國較早提到職業(ye) 教育考試招生的政策文件,是1980年國務院批轉的教育部、國家勞動總局《關(guan) 於(yu) 中等教育結構改革的報告》,但據薑蓓佳介紹,在這份文件中,考試招生工作“並不是重點”。
直到2005年之前,我國高職院校的考試招生都還“對高考的依附性很強,高職高專(zhuan) 被納入現行高考統招”。僅(jin) 僅(jin) 一張試卷,同時要選拔出學術型和技能型兩(liang) 種截然不同的人才。在錄取批次上,高職高專(zhuan) 也順位被排在本科錄取之後。
這一情況在2005年有所改善,上海的3所市屬高職院校試行了自主招生。在這之後,“高職院校自主招生的考試辦法通過政策擴散被逐漸應用到多個(ge) 省份”,地方政府開始探索能夠滿足中職生升學需要的道路。
“其實,是地方先進行了探索,做了試點,然後被國家政策吸納、承認。分類考試理念已經醞釀很長時間,不過,目前還沒有針對‘職教高考’專(zhuan) 門出台的政策。”薑蓓佳說。
2007年,教育部辦公廳出台《關(guan) 於(yu) 同意江蘇、浙江、湖南、廣東(dong) 等四省在部分示範性高職院校中開展單獨招生改革試點工作的批複》,鼓勵各地積極探索高職院校的招生自主權落實。
2010年,《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提出了“分類考試、綜合評價(jia) 、多元錄取”的考試招生製度目標,是國家首次在正式文件中提出實行分類考試。
2013年,教育部出台了《關(guan) 於(yu) 積極推進高等職業(ye) 教育考試招生製度改革的指導意見》;2014年,國務院《關(guan) 於(yu) 深化考試招生製度改革的實施意見》將“加快推進高職分類考試”設定為(wei) 主要改革任務之一。
“強化分類考試、設立‘職教高考’,已經成為(wei) 國家政策的基本要求和改革的規定動作。”薑蓓佳說。
“我所了解到的,最早實行操作考試的是湖北。”薑蓓佳也介紹說,“湖北‘技能高考’以實際操作的方式,考查學生的技能水平。無論是考試大綱的設立、考場的建設,還是考試過程的管理,都已經同步慢慢建立了很多製度。”
薑蓓佳表示,各地的早期嚐試,還遠遠沒有達到能夠被稱為(wei) 全國性“高考”的水準。高職分類考試目前還是省級統籌,錄取也都“不跨省”。然而目前這些探索出來的模式,在評價(jia) 的科學性上,都還各有欠缺。
“職教高考”怎麽(me) 考
“職教高考”作為(wei) 一項考試,到底應該怎麽(me) 考?
在調研中,有某省教育部門的受訪者對薑蓓佳感慨,目前技能考試的內(nei) 容,與(yu) 專(zhuan) 業(ye) 教學標準的全覆蓋和對接“做得不是特別夠”,有的學校可能出現考什麽(me) 就教什麽(me) ,不考就不教的情況。
薑蓓佳認為(wei) ,“職教高考”最好能與(yu) 中職學業(ye) 水平測試掛鉤。但實際上,目前全國除了上海、福建以外,都還沒有建立中職學業(ye) 水平測試,即使教育部在多個(ge) 政策裏要求盡快建立。
“所謂的這些測試,大多數淪為(wei) 簡單的麵試。某高職院校設計了好幾個(ge) 考核項目,我戲稱為(wei) ‘啥專(zhuan) 業(ye) 都搬磚’,其實啥都考不出來。”段東(dong) 旭說,曾經,各高職院校懇求省考試院出台考試標準,但沒有得到回應。
“另外,參加‘職教高考’的中專(zhuan) 、技校、職教中心學生來自的專(zhuan) 業(ye) 不一,但要考一所高職的同一個(ge) 專(zhuan) 業(ye) ,到底該考察什麽(me) 技能?比如中專(zhuan) 學了烹飪,到了高職可能選擇了汽車專(zhuan) 業(ye) ,這兩(liang) 個(ge) 咋考核?目前的文化課考試,也是最簡單的考試了,作文要求不低於(yu) 300字,好像比初中的要求都低。”段東(dong) 旭再次感慨。
目前,“職教高考”的考試方式是文化素質加職業(ye) 技能。文化素質的部分“很好講”,語數外考試用常規的筆試就可以進行。
但職業(ye) 技能考試“很難做”,各個(ge) 地方目前的探索進度也“非常不一致”。有的省份已經有了操作考試,有一些省份則是用筆試的方式進行技能考試。據薑蓓佳了解,甚至有些省份壓根沒有技能操作考試,仍然在用語數外成績對職校生升學進行考核。還有的地方,則是把操作考試交給各個(ge) 院校自己去進行,無法保證其公平公正性。
另外,中職生往往隻能考取省內(nei) 的本科或者高職,能選擇的本科學校也比較一般,不像參加現行高考,考生有去省外還有去頂尖大學的機會(hui) 。
順德職業(ye) 技術學院教務處處長肖冰也認為(wei) ,當前高等職業(ye) 教育的招生考試,仍然是“分類考試”,是在普通高考製度框架下,以普通高等學校招生為(wei) 主渠道的修正補充。
她提到,想要建立真正意義(yi) 的、與(yu) 普通高考並行同效的“職教高考”製度,還需要解決(jue) 誰來組織考試、考試內(nei) 容怎麽(me) 設計、錄取批次與(yu) 方式這3個(ge) 核心問題。
“現行的分類考試招生,對學生選擇的限製非常大,無法跨學校,甚至也無法跨專(zhuan) 業(ye) 。這也是為(wei) 什麽(me) 我們(men) 現在呼籲,把職教高考完善起來,為(wei) 職校生搭建一條升學通道的原因。”魏荷琳也這樣對記者說。
“當初設計‘職教高考’的初衷有一條,就是‘改變一考定終身’‘千軍(jun) 萬(wan) 馬過獨木橋’的現象。”段東(dong) 旭對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提到,目前各省都存在一個(ge) 現象,即“參加了3月分類考試(也叫單獨招生——記者注)的同學一旦被錄取,就不能再參加普通高考”,也就是說,不管是3月的分類考試,還是6月的高考,隻能考一個(ge) ,“依然是一考定終身”。
他還注意到,各高職院校投入大量人力物力進行招生宣傳(chuan) ,也催生了和考試相關(guan) 聯的一些產(chan) 業(ye) ,比如單招培訓,即公司代為(wei) 宣傳(chuan) 和拉攏生源,中學教師將參加“職教高考”的學生進行所謂“販賣”等現象。在段東(dong) 旭看來,這種培訓根本沒有必要,因為(wei) 現在單招錄取率“幾乎是100%”。
“如果招生還是按文化課成績來招生的話,總有一部分學生的文化課成績要比其他人差,後麵這部分學生哪去了?都還在職業(ye) 院校。”蘇州工業(ye) 園區職業(ye) 技術學院副書(shu) 記王壽斌希望整個(ge) 教育未來的發展方向,是能夠讓學生優(you) 先思考這條路適不適合自己,不是因為(wei) 文化成績不好而隻能去職業(ye) 院校。
“職教高考”怎麽(me) 改
“隨著高等教育的擴招,高職院校也如雨後春筍般成長起來,卻沒有同步建立起與(yu) 自身類型相匹配的考試招生途徑。”薑蓓佳對記者感慨,當時,高職院校主要以普高畢業(ye) 生為(wei) 生源,從(cong) 現行高考中錄取學生且錄取批次位於(yu) 最末端,這使得高職教育作為(wei) “承接擴招學生就讀高等教育的主力軍(jun) ”,到頭來,卻被冠以“次等教育”的汙名。
“與(yu) 此同時,現行高考的考試內(nei) 容和考試方式,依然以學科知識考查和統一筆試為(wei) 主,並沒有照顧到高等職業(ye) 教育的人才培養(yang) 特質,導致現行高考和高職教育在之後的很長一段時期,彼此‘相看兩(liang) 厭’卻又‘無可奈何’。”薑蓓佳說。
“現在,職業(ye) 教育提倡要就業(ye) 與(yu) 升學並重,現實中,很多學校就變成以升學教育為(wei) 主了,職業(ye) 院校的職業(ye) 性特色就沒有了。”王壽斌告訴記者,據他了解,現在許多學校全校都抓升學,就業(ye) 相對就受到影響了,為(wei) 了考得好,很多學校把優(you) 秀的老師都安排到了“升學班”。
王壽斌給“職教高考”的現狀總結了“三個(ge) 不平衡”。首先是報考人數跟招生計劃之間的不平衡,有些專(zhuan) 業(ye) 的報名人數幾乎翻倍,而招生計劃的增幅並未同步增長或調整;其次是專(zhuan) 科跟本科之間的錄取要求不平衡,高職專(zhuan) 科錄取基本都是省控線200分,而本科錄取線則相當高;最後是不同專(zhuan) 業(ye) 之間的不平衡,計算機專(zhuan) 業(ye) 的高職計劃奇高,而紡織服裝、體(ti) 育、藥品等專(zhuan) 業(ye) 則非常少。
對於(yu) “職教高考”改革,王壽斌直言,“目前還沒有操作性較強的方案,因為(wei) 牽一發而動全身。”
“改革要建立在現實基礎之上。”薑蓓佳說,“‘職教高考’製度的構建需要通過一係列規則的設計來對相關(guan) 參與(yu) 主體(ti) 的行為(wei) 和關(guan) 係進行協調。最終需要解決(jue) 的問題,是‘職教高考’作為(wei) 一項製度究竟應該怎麽(me) 建立,怎樣才能從(cong) 理想現實的平衡中提出‘職教高考’的基本構想與(yu) 實施路徑。同時,增強‘職教高考’與(yu) 現行高考之間的良性互動。”
“希望未來在職普融通的最新政策要求下,通過職教高考與(yu) 現行高考之間的協同,進一步發揮考試招生製度指揮棒作用,共同推進學曆、能力和貢獻等值同效,讓具有不同稟賦和需要的學生,能夠在通往不同層次教育的過程中多次選擇、多樣成才。”薑蓓佳說。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張渺 來源:中國青年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