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00後“滑進”亞洲舞台中央
一個(ge) 項目的亞(ya) 運會(hui) 決(jue) 賽真正成了年輕人的舞台。男子和女子選手加起來共16人,其中,隻有兩(liang) 人不是00後。最小的選手是個(ge) 女孩,來自菲律賓隊的阿萊加多,剛滿9歲。
杭州亞(ya) 運會(hui) 滑板碗池賽決(jue) 賽今天在錢塘輪滑中心滑板公園舉(ju) 行,00後成為(wei) 賽場上的“話事者”。尤其3名來自中國的00後,以1金1銀1銅的成績創造了我國滑板項目征戰奧運會(hui) 、亞(ya) 運會(hui) 、世錦賽以來的最好成績,書(shu) 寫(xie) 了中國滑板新的曆史。
出生於(yu) 2003年的中國選手李玉娟和比她小5歲的毛嘉思分別獲得女子碗池項目的銀牌和銅牌,而15歲的少年陳燁更是力壓日本選手永原悠路、笹岡(gang) 建介,獲得男子碗池項目冠軍(jun) ,拿下中國隊在滑板項目世界大賽(奧運會(hui) 、亞(ya) 運會(hui) 、世錦賽)上的首枚金牌。
“這次成績堅定了我們(men) 對項目發展的信心,也說明采用的備戰路徑是有效果的。”中國輪滑協會(hui) 秘書(shu) 長魏勇表示,滑板在我國還是一個(ge) 新興(xing) 項目,發展路徑多元,“有的孩子來自家庭支持訓練,有的在省市隊訓練,有些企業(ye) 、俱樂(le) 部等也組建了自己的隊伍。”因此,組建國家隊,主要通過社會(hui) 力量參與(yu) 和省市共建進行備戰,國家體(ti) 育總局社體(ti) 中心更多參與(yu) 備戰保障工作,“發揮各自優(you) 勢,不斷完善這個(ge) 模式,最終取得現在的成績”。
陳燁就是家庭支持的代表。8歲時,他在商場的貨架上看到了滑板,試玩後愛不釋手,央求父親(qin) 陳玩欽買(mai) 給他。在陳玩欽看來,這不過是兒(er) 子又一次“半途而廢”的開始,和已被束之高閣的鋼琴、乒乓球一樣,他沒答應兒(er) 子的請求,隻是允諾“想玩可以隨時來”。但陳燁對滑板的熱情持續了1個(ge) 多月,似乎真正找到了一個(ge) 能堅持的愛好,“滑板很刺激,速度和騰空的感覺都很吸引我。”陳燁在賽後表示,如果沒有父親(qin) 的支持,自己不可能在亞(ya) 運會(hui) 的賽場上“飛”起來。
“我爸不會(hui) 玩滑板,但從(cong) 小都是他教我,他會(hui) 研究國外的滑板視頻,摸索著指導我。”陳燁老家在廣東(dong) 中山,當時那裏的滑板氛圍並不濃厚,於(yu) 是,父子倆(lia) 出現在香港、東(dong) 京等地的街頭,去觀摩其他滑手的動作。在陳燁從(cong) 街式轉到碗池後(滑板比賽分為(wei) 碗池和街式兩(liang) 個(ge) 項目——記者注),陳玩欽甚至耗時半年為(wei) 兒(er) 子打造了一個(ge) 碗池用以訓練。父子倆(lia) 在這條路上越走越遠,直到2019年陳燁被選入廣東(dong) 隊,先後在全國錦標賽、全運會(hui) 上奪得獎牌,2022年獲得國家集訓隊選拔賽冠軍(jun) ,一步步走到了亞(ya) 運會(hui) 最高領獎台。
2018年雅加達亞(ya) 運會(hui) ,滑板首次成為(wei) 正式項目,中國滑板隊派出7名隊員參與(yu) 4個(ge) 小項的角逐,4個(ge) 小項全部進入前8名,張鑫獲得女子碗池銅牌。此後,滑板在東(dong) 京奧運會(hui) 中成為(wei) 奧運會(hui) 正式比賽項目。
從(cong) 街頭走上亞(ya) 運會(hui) 甚至奧運會(hui) 賽場,滑板給了一代年輕人“用體(ti) 育看世界”的窗口,也為(wei) 中國滑板隊按下了“白手起家”的啟動鍵。為(wei) 了備戰,跨項選材就成了一條推動中國滑板運動發展的“捷徑”。張鑫、本屆亞(ya) 運會(hui) 將參加女子街式項目的曾文蕙,以及今天站上領獎台的李玉娟、毛嘉思均是通過跨項選材加入滑板的。
李玉娟曾是一名武術運動員,今天能在亞(ya) 運會(hui) 滑板項目上獲得亞(ya) 軍(jun) ,除了沒有明顯失誤的穩定表現,還得益於(yu) 她在深碗池區做出的“轉體(ti) 540度抓板”的超高難度動作。“世界上能完成這一動作的女運動員不超過10人。”賽後,李玉娟坦言,為(wei) 發出這樣的“大招兒(er) ”,她準備了將近兩(liang) 年,“一直摔一直摔,才練出這樣的穩定性。起初在U池場地,借助保護措施,讓自己摔得沒有那麽(me) 疼,然後再轉到碗池場地做。”
獲得銅牌的毛嘉思也經常摔,牙上的缺口就是她訓練的“痕跡”。在成為(wei) 滑板運動員之前,她練的是雜技,“身形或是力量,我的身體(ti) 素質都不算好,但滑板需要很多技巧,光有蠻力是滑不下去的。”她清楚自己的優(you) 勢,也明白自己必須先經過打磨,“練滑板的前3年,打基礎,抓大招兒(er) ,教練非常嚴(yan) 格,但堅持下來,我現在基本上該有的都有了。”在決(jue) 賽中,前兩(liang) 輪她發揮不佳,眼見將無緣獎牌,但憑借最後一輪的出色發揮,直接躍升至銅牌位置,“我就賭一口氣,怎麽(me) 也得前三吧。”
“跨界選材,實際上是雙向選擇,看似他們(men) 被選擇成為(wei) 滑板選手,實際上,他們(men) 也必須選擇滑板才行。”中國滑板隊碗池總教練上田·林肯·迪約表示,無論隊員在之前的項目上處於(yu) 什麽(me) 程度,但隻有對滑板足夠投入,才是不斷進步的關(guan) 鍵,“如果你能把兩(liang) 個(ge) 項目很好地結合起來,也許是事半功倍的結果。”
接觸近1年,中國選手給上田留下了“非常非常努力”的印象。為(wei) 了讓選手更符合奧運會(hui) 的參賽水平、契合滑板的精神,他建議,選手需要參加更多國際賽事、去各地感受不同的滑板文化,“隨著他們(men) 在更多賽場上得到更多的認可,他們(men) 會(hui) 更有自信,不僅(jin) 僅(jin) 是把滑板當成比賽的工具,而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在他看來,滑板在中國剛剛起步,但已經湧現出很多有潛力的選手,“過不了幾年,中國新一代滑板選手就會(hui) 出現在滑板的世界地圖之中。”
但在取得更高成就之前,魏勇強調:“還是要很清醒看到,我們(men) 滑板項目,尤其是男子項目與(yu) 國際水平差距還是非常大的,男子項目也將是下一步繼續突破提升的重點,肯定還是要爭(zheng) 取先拿到巴黎奧運會(hui) 的參賽資格,然後通過繼續發揮舉(ju) 國體(ti) 製優(you) 勢,在巴黎奧運會(hui) 上拿到好成績。”
對於(yu) 巴黎奧運會(hui) ,陳燁也非常理性,“我的水平和國際上更優(you) 秀的選手還有差距。”但就像橫亙(gen) 於(yu) 眼前的“大招兒(er) ”,眼前不等同於(yu) 未來,“練滑板時會(hui) 遇到很多困難,比如說摔倒、動作做不出來,這時候就要放平心態慢慢來,不斷嚐試,總有能完成的一天。”
本報杭州9月25日電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梁璿 來源:中國青年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