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蘭山腳下“沉浸式”文旅小鎮吸引假日遊客
中新社銀川10月6日電 題:賀蘭(lan) 山腳下“沉浸式”文旅小鎮吸引假日遊客
中新社記者 李佩珊
“白天剛在寧夏博物館看到胡旋舞石刻墓門的真跡,沒想到晚上便能與(yu) ‘西域美女’‘大唐帥哥’共舞一曲胡旋舞,這簡直是我參加過的最炫‘廣場舞’。”10月6日晚,來自陝西延安的遊客馬玉琴如願與(yu) 胡旋舞實現“穿越千年”的對話,在賀蘭(lan) 山下體(ti) 驗了一場樂(le) 遊其中的沉浸式演繹。
2023年的中秋節邂逅國慶節,連休8天的超長黃金周成為(wei) 中國民眾(zhong) 走親(qin) 訪友、出門旅行的好時機。隨著旅遊消費需求的不斷升級,“趕景點”的遊玩方式已成過去時。中新社記者注意到,沉浸式體(ti) 驗場景和沉浸式文旅產(chan) 品正異軍(jun) 突起,以獨特體(ti) 驗和強互動性的特點,讓遊客身臨(lin) 其境“觸摸”風景,也讓許多厚重的曆史“活”了起來。
和馬玉琴一樣,許多遊客假期期間都選擇來到了賀蘭(lan) 山下的“漫葡·看見賀蘭(lan) ”沉浸式演藝小鎮,體(ti) 驗這場長達268分鍾的沉浸夜遊,在藝術碰撞中感受曆史與(yu) 現代的融合。從(cong) 羯鼓鼓聲到悠遠羌笛,從(cong) 西域幻術到胡旋舞,從(cong) 邊城劍客飛躍天橋決(jue) 鬥,到黃河民俗婚禮現場……每晚華燈初上之時,7大板塊的16種精彩演藝和36出連台好戲輪番上演。非鏡框式的舞台、近在咫尺的表演,讓遊客可與(yu) 演員擦肩而過,甚至上演一場即興(xing) 演出。在這裏,遊客不再是被動地觀賞者,也變成了演藝作品的共同創作者。
據了解,自6月10日開業(ye) 以來,該景區累計接待遊客65萬(wan) 人次,營業(ye) 收入達8000餘(yu) 萬(wan) 元(人民幣,下同)。僅(jin) 9月29日至10月5日,景區的接待人次已超過9.23萬(wan) ,實現收入1200.32萬(wan) 元。
這座主打沉浸式夜遊的特色文旅小鎮,也帶動了景區及周邊“夜經濟”的發展。“本以為(wei) 景區很早便會(hui) 結束營業(ye) ,晚上得回到市區。但這次的遊玩時間線不僅(jin) 拉長到了晚上,還在山下的溫泉民宿感受了遠離喧囂的靜謐,更品嚐了品質在線的特色美食。”來自寧夏中衛的遊客佘鈺初次體(ti) 驗後便表示,今後會(hui) 推薦更多外地朋友來感受。
不隻在寧夏,陝西西安的長安十二時辰主題街區“桂月秋思·望長安”係列活動、湖北武漢的“夜上黃鶴樓”、山東(dong) 濟寧的“尼山聖境”、上海天文館等旅遊新產(chan) 品新場景在各地輪番上演,沉浸式遊覽,正成為(wei) 文旅產(chan) 業(ye) 的一大亮點,也成為(wei) 年輕遊客的遊玩首選。
“作為(wei) 年輕遊客,我們(men) 更願意融入景區,在參與(yu) 、經曆、體(ti) 驗的過程中,領略文化魅力,了解一座城市的過往,這樣的旅行更有意義(yi) 。”佘鈺說。(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