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的青春之歌】在服務鄉村振興中解民生 治學問
央視網消息(新聞聯播):在河北省曲周縣,中國農(nong) 業(ye) 大學設立科技小院,一批批青年學子深入田間地頭和村屯農(nong) 家,服務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現代化建設,把科技播撒在希望的田野裏,把論文寫(xie) 在祖國的大地上。
眼下進入秋收時節,中國農(nong) 業(ye) 大學曲周科技小院和實驗站的同學們(men) 奔忙在田間地頭,培育有機肥料,觀察辣椒、葡萄、蘋果長勢,為(wei) 農(nong) 民科普冬小麥種植、科學施肥技術。
讓農(nong) 業(ye) 專(zhuan) 業(ye) 的研究生深入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一線,為(wei) 農(nong) 民提供“零距離、零費用、零門檻”的科技服務,科技小院這一創新人才培養(yang) 模式也讓學生們(men) 在服務三農(nong) 中解民生、治學問。今年五四青年節前夕,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給中國農(nong) 業(ye) 大學科技小院的同學們(men) 回信中提出殷切期望,希望同學們(men) 厚植愛農(nong) 情懷,練就興(xing) 農(nong) 本領,在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大舞台上建功立業(ye) ,極大地鼓舞了廣大農(nong) 科學子。
冬小麥—夏玉米周年高產(chan) 與(yu) 資源高效技術是馮(feng) 小傑所在的團隊研究的方向,最初向農(nong) 民推廣的時候並不順利。
說幹就幹,馮(feng) 小傑跟科研團隊的另外3名年輕人從(cong) 承包100畝(mu) 地到1000畝(mu) 地,將衛星導航精細播種、滴灌水肥一體(ti) 化等技術都應用在實踐中,並通過田間觀摩會(hui) 、科技廣播、在線解答等多種形式推廣,在農(nong) 民心中一點點積累起口碑。
今年秋季,他們(men) 承包的1000多畝(mu) 玉米預計每畝(mu) 在增產(chan) 超過10%的同時,節省肥料20%、節水30%。有了大規模種植的數據,他們(men) 還通過定期采樣監測農(nong) 業(ye) 對土壤和空氣的影響,進一步聚焦農(nong) 業(ye) 綠色發展。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