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數據看旅遊市場新動向
新華社上海10月7日電(記者陳愛平)經文化和旅遊部數據中心測算,中秋節、國慶節假期8天,國內(nei) 旅遊出遊人數8.26億(yi) 人次,按可比口徑同比增長71.3%,按可比口徑較2019年增長4.1%;實現國內(nei) 旅遊收入7534.3億(yi) 元,按可比口徑同比增長129.5%,按可比口徑較2019年增長1.5%。
旅遊半徑擴大,“家門口”孕育新空間
中國旅遊研究院(文化和旅遊部數據中心)數據顯示,自9月29日至10月6日的“雙節”假期,國內(nei) 遊客出遊半徑為(wei) 189.5公裏,遊客在目的地的平均遊憩半徑為(wei) 17.9公裏,按可比口徑分別較去年假期增長59.6%和86.0%。
中國旅遊研究院報告還顯示,街區和商圈也成為(wei) 客流最集中和消費最大化的旅遊休閑新空間,City Walk(城市漫步)、鄉(xiang) 村旅遊、郊野露營等火熱“出圈”。攜程集團介紹,“雙節”假期,國內(nei) 旅遊訂單同比增長近2倍,其中City Walk搜索量同比增長7倍,北京胡同賞秋、上海徐匯濱江、廣州老西關(guan) 熱度較高。
人們(men) 的旅遊休閑時間也進一步延展。中國聯通監測數據顯示,9月28日18時至10月6日6時,243個(ge) 國家級夜間文化和旅遊消費集聚區夜間客流量1.12億(yi) 人次,平均每個(ge) 集聚區每夜5.76萬(wan) 人次,較2022年國慶節假期增長68.7%。
度假遊、深度遊“解鎖”新體(ti) 驗
越來越多的人以相對舒緩的休閑活動替代“走馬觀花”式旅遊。人們(men) 走進博物館、參加音樂(le) 節、觀賞體(ti) 育賽事、探訪美麗(li) 鄉(xiang) 村,感悟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見證城鄉(xiang) 建設發展最新成果。
同程旅行數據顯示,“雙節”假期,國內(nei) 博物館旅遊熱度上漲超過4倍,故宮博物院、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和中國國家博物館最受年輕人關(guan) 注。曆史人文景區同樣深受遊客喜愛,例如在河南最熱門的30家景區中,超過50%為(wei) 曆史文化類景區。
驢媽媽旅遊網、奇創旅遊集團報告稱,古城燈火秀、沉浸式空間、音樂(le) 節等新業(ye) 態吸引年輕遊客人次較2019年假期增長了113%。
“雙節”假期,杭州亞(ya) 運會(hui) 賽事火熱進行,前往杭州觀賽、旅遊及休閑娛樂(le) 場景的出行需求進一步攀升。滴滴出行的數據顯示,假期杭州網約車出行需求比去年同期上漲超50%,順風車出行需求比去年同期上漲超40%。
攜程平台數據顯示,“雙節”假期全國鄉(xiang) 村遊酒店訂單同比增長近1倍,較2019年同期增長4倍;鄉(xiang) 村旅遊遊客中“90後”占到三成,北京、杭州、廣州、上海、蘇州、黃山等周邊的鄉(xiang) 村頗為(wei) 熱門。
旅遊目的地迎來“綜合考”
北京市文化和旅遊局數據顯示,“雙節”假期北京市接待遊客1187.9萬(wan) 人次,比2019年同期增長12.9%,遊客在京人均花費1310.6元,比2019年同期增長8.0%。上海市文化和旅遊局數據顯示,自9月16日至10月6日的第34屆上海旅遊節,拉動“吃、住、行、遊、購、娛”等全要素旅遊消費交易總金額886.6億(yi) 元,同比增長13.50%。旅遊產(chan) 業(ye) 逐漸成為(wei) 流量型經濟的“入口”和服務型經濟的引擎。
這同時意味著,旅遊目的地迎來“綜合考”。
上海春秋國際旅行社(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周衛紅也直言不敢放鬆,旅遊目的地和旅遊企業(ye) 要做好長假後相對平淡時期的旅遊促進工作,才能推動全年旅遊市場的繁榮。
中國旅遊研究院院長戴斌認為(wei) ,完善的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商業(ye) 環境和文化空間,已成為(wei) 旅遊目的地的根本資源和強大吸引力。“各地持續完善基礎設施、公共服務,不斷提升廣大遊客的獲得感和滿意度,這才能吸引更多遊客,進而吸引資金、技術、人才,盤活資源,實現推動經濟社會(hui) 發展和滿足人民美好生活的‘雙豐(feng) 收’。”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