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荷桂共生輝 閃耀亞洲文明之光

發布時間:2023-10-09 11:15:00來源: 中國青年報

 

  眼下正是杭州“荷桂交替”的時節,“藉草攀花”是最具中國式惜別的浪漫場景之一,杭州亞(ya) 運會(hui) 閉幕式現場,荷桂生輝、盛情綻放。這是杭州亞(ya) 運會(hui) 的告別時刻,也是亞(ya) 洲多彩文明碰撞激蕩的綻放時刻。

  過去的16天裏,亞(ya) 洲體(ti) 育健兒(er) 跨越山海,以競賽為(wei) 媒,在杭州相聚、相知,燃起亞(ya) 洲新文明的光輝。

  在賽場,不分國界和語言,甚至無關(guan) 名次,觀眾(zhong) 為(wei) 參賽運動員獻上熱烈的掌聲。他們(men) 既為(wei) 最高、最快、最強者歡呼,也為(wei) 馬拉鬆比賽、遊泳比賽裏明顯落後的運動員鼓勁加油。

  田徑項目開賽首日,不斷挑戰撐杆跳新紀錄的運動員也得到了全場觀眾(zhong) 極具節奏的掌聲,盡管挑戰失敗了多次,但是在奔跑起跳的那一刻,觀眾(zhong) 掌聲雷動,為(wei) 他的挑戰送上了滿滿的祝福。

  龍舟、卡巴迪等諸多非奧項目也讓亞(ya) 洲不同國家的文化在賽場上閃耀光芒,也像一顆種子,種在彼此的心間。

  來自伊朗的邁赫達·希拉齊是此次杭州亞(ya) 運會(hui) 武術項目最高級別的國際技術官員之一。早在1997年他就到過中國,那次,回國時,他將少林拳帶了回去。這次杭州亞(ya) 運會(hui) ,他感受著不同地域的人們(men) 對武術的熱愛,感受著賽場搭建起的文化交流氛圍。

  邁赫達·希拉齊是徹頭徹尾的武術迷,第一次接觸武術時,他就被這個(ge) 項目背後的技術、文化和美所打動。作為(wei) 伊朗最早練習(xi) 武術的人,尋找武術背後的文化起源,曾是希拉齊那一代練武人的使命。

  希拉齊曾做過10年的伊朗武術套路隊教練,也曾在起步時帶著本國的1000多人一起學習(xi) 武術。而今,這個(ge) 數字變成了2.5萬(wan) 。他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武術是除足球之外,很多伊朗人最喜歡的運動。在大型賽事中,伊朗早已成為(wei) 該項目冠軍(jun) 的強力競爭(zheng) 者。

  希拉齊每一兩(liang) 年都要來中國一趟。他走過中國的很多城市,也見證著這裏的飛速發展。“中國的變化對世界的影響是翻天覆地的,”希拉齊說,“我們(men) 國家很多年輕人都喜歡中國,想來中國看看。”

  武術項目的另一名高級別國際技術官員、來自斯裏蘭(lan) 卡的馬奈爾也有同感。33年前,他第一次來中國,那一年他的兒(er) 子出生。“我在湖北黃石等地學過武術,大約來中國四五十次了,數不清。”馬奈爾與(yu) 中國的聯係極其密切,他的幾位親(qin) 友目前也在山東(dong) 、天津、北京等地的高校學習(xi) 、深造。

  不過,與(yu) 希拉齊一樣,這是馬奈爾第一次來杭州。他們(men) 都覺得杭州太漂亮整潔了。但兩(liang) 人都感到可惜,因為(wei) 繁忙的工作,他們(men) 無法去亞(ya) 運村和賽場以外的地方多體(ti) 驗杭州的美景和文化。

  馬奈爾感歎:“這裏的人真的很好。事實上,我去過中國這麽(me) 多的地方,人們(men) 都很友好。”希拉齊則大讚中國美食,“我特別喜歡中國的美食,這次品嚐到的所有的中國美食我都很喜歡!包括場館和亞(ya) 運村,一切都很好!”

  亞(ya) 運村是各國運動員匯聚一堂的生活大本營。很多有趣的交匯發生在那裏。不同領域的選手打破“次元壁”,歡樂(le) “同框”。

  短短幾天的亞(ya) 運之旅,作為(wei) 韓國代表團的明星成員,李相赫就在亞(ya) 運村收到了多個(ge) 國家運動員、媒體(ti) 記者、工作人員等可能有“上千次的合影請求”。

  日本代表團副團長水鳥壽思還提到,除了官方製服外,運動員之間自由交換其他的運動服,這種方式有利於(yu) “建立和增進運動員之間的友誼”。在運動員村,交換徽章也是隨處可見的場景。

  一些外國運動員回國後還表露了他們(men) 對亞(ya) 運村的誇獎。韓國選手柳炆析在直播中講到,他和隊友很愛吃運動員村的餐食,尤其是芝士炸雞飯和“好吃得不像話”的薯條。

  在亞(ya) 運村運動員村,非遺展示的文化小屋和夜間市集吸引了眾(zhong) 多外國運動員的目光。木雕飾品製作、杭州刺繡、南宋官窯瓷製作、木版水印、金東(dong) 麵塑等非遺技藝和多場漢語橋活動在此舉(ju) 行,人氣火爆。民樂(le) 會(hui) 、中秋活動等也吸引大批外國運動員前去體(ti) 驗。

  10月1日當天,新加坡運動員黃俊傑趁著比賽結束後、回國前的短暫時間,和隊友一起,在葉氏黃楊木雕第六代傳(chuan) 人、杭州市錢塘區第一批非遺文化傳(chuan) 承人葉麗(li) 佳的指導下,完成了木雕戒指,留下了有趣的紀念。

  “運動員村有很多有趣的活動,讓我們(men) 了解這裏的文化,學習(xi) 一些新技藝。”黃俊傑說,“亞(ya) 運會(hui) 讓我們(men) 有機會(hui) 遇到很多不同國家的運動員,有些語言不通,但是我們(men) 會(hui) 找辦法溝通,這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葉麗(li) 佳多次來到運動員村進行非遺展示和互動。“市集上人特別多,不停地輪換,還有很多運動員在排隊。能在這樣的平台展示我們(men) 的傳(chuan) 統文化,我非常驕傲和榮幸。”

  除了良渚文化遺址、西湖等享譽世界的旅遊目的地,杭州著名的四季青市場也迎來了很多“亞(ya) 運來客”。他們(men) 結伴而來,很多人已經學會(hui) 使用支付寶,還有人用英文跟老板砍起了價(jia) 。在亞(ya) 運村門口,每天都有提著好幾個(ge) 購物袋回程的外國運動員。

  他們(men) 有機會(hui) 感受杭州的“日常”,了解不一樣的風景,但更重要的是“心心相融”帶來的深刻記憶和感動。

  一個(ge) 動人的瞬間留在了很多人的亞(ya) 運記憶中:奪得杭州亞(ya) 運會(hui) 女子50米蝶泳冠軍(jun) 後,中國選手張雨霏與(yu) 罹患白血病又奇跡般重歸賽場並獲得銅牌的日本選手池江璃花子在頒獎儀(yi) 式結束後相擁而泣。

  “擊劍比賽最大的收獲就是在比賽中結交朋友。我很高興(xing) 見到了一些新麵孔,也很高興(xing) 與(yu) 老朋友重逢。”菲律賓運動員胡利安娜·瑪麗(li) 亞(ya) ·貝亞(ya) 特麗(li) 斯·戈麥斯感歎道,“亞(ya) 運會(hui) 讓我終生難忘。”

  一樁樁生活裏的小事讓外國朋友感受到了杭州的溫暖和真誠。位於(yu) 杭州市蕭山區的金馬飯店主要接待來自伊朗、沙特、韓國等國家的隨隊官員和媒體(ti) 記者。至今為(wei) 止,這裏已經收到了15封外國友人的感謝信。每一封信件的背後隻是看似微小的服務和幫助:一名誌願者幫找不到方向的一名伊朗的大學教授當向導,並沿途向他介紹杭州的變化、中國的發展;一位韓國記者把裝著重要證件的錢包遺失在出租車上,誌願者幫他及時聯係司機師傅並找回……

  體(ti) 育賽事永遠不僅(jin) 僅(jin) 隻關(guan) 乎體(ti) 育本身,它意味著不同文明的交流有了廣闊的舞台,也促使著不同國家的人們(men) 對彼此產(chan) 生更深層次的觀察與(yu) 思考。

  比如,對頻繁往返中國的馬奈爾來說就是如此。“武術不僅(jin) 是一種運動,也蘊藏著中國的文化。武術在斯裏蘭(lan) 卡的學校很流行,斯裏蘭(lan) 卡人民很喜歡中國。”

  而在武術項目的國際交流中,在對中國頻繁的拜訪和愈發深入的了解中,馬奈爾也在思考中國何以發展如此迅速。在他看來,值得關(guan) 注的一點是,中國始終專(zhuan) 注提高本國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加快國家自身的發展。

  在今晚的閉幕式上,巨大的“Asia”(亞(ya) 洲)標識連同澎湃的錢江潮水“自天而來”,一朵由億(yi) 萬(wan) 民眾(zhong) 給出的“記憶”關(guan) 鍵詞凝結出的亞(ya) 運“荷桂記憶之花”悄然綻放。這些充滿意蘊的畫麵構成了有關(guan) 杭州亞(ya) 運會(hui) 新的共同記憶。亞(ya) 洲一家,攜手同行。

  本報杭州10月8日電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胡寧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