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精彩亞運“最憶是杭州”

發布時間:2023-10-09 11:17:00來源: 中國青年報

 

  16天很短,短到讓人來不及細細品味詩畫江南的初秋;16天也很長,長到足夠讓近1.2萬(wan) 名亞(ya) 洲體(ti) 育健兒(er) 在亞(ya) 運會(hui) 40個(ge) 大項、481個(ge) 小項上奮勇爭(zheng) 先,充分展現競技之美、拚搏之心、友誼之情。10月8日晚,當杭州第19屆亞(ya) 運會(hui) 圓滿走過16天的崢嶸,“大蓮花”再度成為(wei) 全亞(ya) 洲的焦點,在這依依惜別的時刻,“最憶是杭州”駐留在所有人心中。

  杭州亞(ya) 運會(hui) 作為(wei) 史上規模最大、參賽人數最多的一屆亞(ya) 洲體(ti) 育盛會(hui) ,全方位展現了亞(ya) 洲體(ti) 育運動的發展進步。本屆亞(ya) 運會(hui) 上,我們(men) 看到中國遊泳隊勇立潮頭,在連續刷新多項亞(ya) 洲紀錄、亞(ya) 運會(hui) 紀錄的同時,更創造多項能夠在世界遊泳曆史上留名的優(you) 異成績,展現了亞(ya) 洲在遊泳這一國際主流體(ti) 育運動上日漸提升的話語權;我們(men) 也看到,在乒乓球、羽毛球、射擊、柔道、舉(ju) 重、跆拳道等亞(ya) 洲國家和地區具有較強實力的項目上,世界級的巔峰對決(jue) 屢屢上演,競技場上的亞(ya) 洲雄風一次次令世界矚目。我們(men) 還看到,滑板、霹靂舞、攀岩等新興(xing) 項目在亞(ya) 洲蓬勃開展,年輕一代運動員正以他們(men) 的活力和自信,開創亞(ya) 洲體(ti) 育的一片新天地;還有武術、龍舟、卡巴迪、藤球等亞(ya) 洲特色項目在亞(ya) 運賽場激情綻放,作為(wei) 亞(ya) 洲體(ti) 育瑰寶,它們(men) 兼具文化性與(yu) 競技性,亞(ya) 運賽場既是展示它們(men) 風采的舞台,更是保護和推動它們(men) 繼續發展的重要平台。

  本屆亞(ya) 運會(hui) 也留下了諸多感人畫麵。9月29日,本屆亞(ya) 運會(hui) 遊泳項目的最後一個(ge) 比賽日,當日本選手池江璃花子終於(yu) 在女子50米蝶泳項目上摘得一枚銅牌,第一次站上本屆亞(ya) 運會(hui) 的領獎台時,激動落淚。奪得該項目金牌的中國名將張雨霏流著熱淚與(yu) 池江璃花子相擁。張雨霏的共情,給予了這名戰勝了白血病的泳池鬥士最暖心的支持,兩(liang) 人相擁的畫麵一時間傳(chuan) 遍國內(nei) 外媒體(ti) ,成為(wei) 亞(ya) 洲友誼與(yu) 團結的最好詮釋。在體(ti) 操比賽中,48歲的烏(wu) 茲(zi) 別克斯坦老將丘索維金娜站在賽場上就已經感動了所有觀眾(zhong) ——唯有熱愛可抵歲月漫長,這是體(ti) 育精神的真諦之一,也是本屆亞(ya) 運會(hui) 留下的永恒畫麵之一。空手道賽場上,22歲的巴勒斯坦選手哈拉·卡迪摘得巴勒斯坦參加亞(ya) 運會(hui) 曆史上的第二枚獎牌,也是巴勒斯坦第一枚亞(ya) 運會(hui) 女子項目獎牌。卡迪在賽後動情地表示,這枚獎牌對巴勒斯坦人民的激勵意義(yi) 遠遠超出了獎牌本身——這正是體(ti) 育的力量。

  16天的時間,太多的激情時刻、感動瞬間在杭州亞(ya) 運會(hui) 上演,它們(men) 就像一朵朵璀璨之花,將亞(ya) 運會(hui) 裝扮成生機勃勃的錦繡花園。在今晚的杭州亞(ya) 運會(hui) 閉幕式上,借助數控技術和虛擬AR視覺效果,“大蓮花”變身綠草茵茵、花繁葉茂的“亞(ya) 洲花園”。讓人感懷的是,這座花園不僅(jin) 是滋養(yang) 競技體(ti) 育的沃土,更是生動演繹了亞(ya) 洲欣欣向榮、團結奮進,構建亞(ya) 洲命運共同體(ti) 、人類命運共同體(ti) 的一幅恢宏畫卷。

  相聚時短,終有一別。亞(ya) 奧理事會(hui) 代理主席辛格今晚給杭州亞(ya) 運會(hui) 作出了至高評價(jia) :精彩絕倫(lun) 、令人難忘。

  一屆“綠色、智能、節儉(jian) 、文明”的亞(ya) 運盛會(hui) 終於(yu) 到了落幕的時刻,當閉幕式進入“荷桂共生輝”的篇章,那一刻,荷桂生輝,天地呼應,雙向奔赴,凝結著拚搏與(yu) 榮耀的“亞(ya) 運記憶之花”升起、綻放。

  “數字火炬手”緩緩而來,燃燒了16天的杭州亞(ya) 運會(hui) 主火炬在人們(men) 的不舍中熄滅,而後,“數字火炬手”再次奔向遠方,它化為(wei) 漫天的星辰,灑滿現場、灑向亞(ya) 洲,點亮萬(wan) 家。杭州亞(ya) 運會(hui) 火炬名為(wei) “薪火”,火炬雖已熄,但象征愛與(yu) 希望的“薪火”將生生不息、綿延永存。3年後,火種又將在日本名古屋再次燃起。

  本報杭州10月8日電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慈鑫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