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實數字經濟算力基礎
近日,工業(ye) 和信息化部等六部門聯合印發《算力基礎設施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從(cong) 計算力、運載力、存儲(chu) 力以及應用賦能4個(ge) 方麵提出了到2025年的發展量化指標。隨著AI加速技術融合,算力需求持續爆發,企業(ye) 紛紛擴大算力供給。有報告預測,2020年至2030年,人工智能驅動的算力將增長500倍,通用算力將增長10倍。算力已經成為(wei) 智慧社會(hui) 的重要基石。如何健全算力網、解決(jue) 算力難、用好算力券、充分激活算力腦,成為(wei) 當下數字時代產(chan) 業(ye) 經濟發展的關(guan) 鍵。
築牢算力底座
走進位於(yu) 京西智穀智能計算中心的北京昇騰創新人工智能科技中心機房,隻見數十台機櫃整齊排列,機櫃內(nei) 閃爍著藍光,每台機櫃裏麵都搭載著8台昇騰910服務器,每台服務器有8個(ge) 人工智能加速芯片通過綠色網線實現直連。
“目前已有20多家企業(ye) 利用這些服務器數據進行本地大模型孵化,每7天就可以孵化一個(ge) 新的行業(ye) 模型。”北京昇騰人工智能生態創新中心CTO楊光說,要實現超算與(yu) AI融合,必須築牢算力基礎底座。
“京西智穀是北京人工智能重點布局地區,計劃對標千億(yi) 元規模的人工智能產(chan) 值。未來將有更多的人工智能企業(ye) 在這塊‘沃土’上聚集。”北京中關(guan) 村門頭溝園管委會(hui) 副主任譚李麗(li) 表示,這也是北京市落地的第一個(ge) 麵向中小企業(ye) 的公共算力平台。
人工智能計算中心是算力經濟的重要基石,除了在北京,百度、阿裏、聯想、科大訊飛等AI大模型算力集群還在杭州、成都等多地開花。
阿裏雲(yun) 相關(guan) 負責人表示,降本增效是各地計算中心當前的主要任務之一。他直言,當下,智能計算投入成本、技術門檻更高。一家公司在各環節投資規模合計可能高達數百億(yi) 元。阿裏雲(yun) 通過體(ti) 係化的核心技術自研,以飛天智算平台作為(wei) 輸出,可以將萬(wan) 卡並行有效算力擴大到90%。
聯想集團副總裁、聯想中國區基礎設施業(ye) 務群服務器事業(ye) 部總經理陳振寬認為(wei) ,AI算法模型的變革讓算力需求呈現數百倍的增長。未來,聯想100%算力基礎設施產(chan) 品將支持AI,50%基礎設施的研發將投入在AI領域。
用好算力網絡
在算力需求迅猛增長的背後,算力資源能源承載不足、部分AI算力資源稀缺帶來的零部件價(jia) 格高漲等問題,讓“算力難、算力貴”的情況日益凸顯。
與(yu) 此同時,算力浪費現象廣泛存在。目前,全國有近30個(ge) 城市布局了智算中心,但部分低水平智算中心還存在盲目追求“理論”算力規模的情況,並形成了封閉割裂的區域算力市場。這些智算中心相對缺乏市場化運營機製,資源利用率不高,封閉架構往往無法兼容其他生態運行。部分中心CPU利用率較低,商業(ye) 收入無法支撐運維成本,造成“數字爛尾樓”現象。
南京大學高性能計算中心主任盛樂(le) 標認為(wei) ,解決(jue) 算力資源浪費問題,築牢底座、織就“一張網”至關(guan) 重要。此外還需解決(jue) 好調度、直連等問題。“近年來,由於(yu) 大模型對GPU資源的依賴,導致GPU價(jia) 格飛漲,這無疑增加了新的智能計算中心建設的成本和周期。”
當前人工智能算力產(chan) 業(ye) 成本普遍較高。北京昇騰人工智能生態創新中心COO李天哲舉(ju) 了個(ge) 例子。在訓練端,GPT3的單次訓練成本約為(wei) 500萬(wan) 美元,推理端單次生成信息文本的成本是當前主流搜索引擎的3倍至4倍,人工智能企業(ye) 的搜索調用成本較高,大部分企業(ye) 無法負擔這樣的成本。
李天哲認為(wei) ,避免人工智能算力分散和浪費的主要方式,是統一建設具有公共性質的、能夠提供普惠算力服務的人工智能計算中心,通過組建專(zhuan) 業(ye) 化的、具備工程化開發和調優(you) 經驗的人工智能團隊,合理利用人工智能計算中心資源以及算力資源,為(wei) 人工智能企業(ye) 提供開發服務。
當前,我國算力產(chan) 業(ye) 已初具規模,產(chan) 業(ye) 鏈企業(ye) 集群效應明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解決(jue) 智算芯片缺失和算力能耗急劇增長的問題。“自建算力中心成本巨大,周期不可控,而成熟的算力中心可以根據需求靈活調整。”中科視語PMO徐超說。
“未來,多地計算中心將聚焦頭部企業(ye) ,增加國產(chan) 訓練集群,著力提升算力精度、降低平均能耗,聯動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東(dong) 西部算力資源,建設智能算網新生態。”譚李麗(li) 認為(wei) 。
鼓勵算力應用
要讓算力如同水電一樣隨取隨用,在構建泛在、惠普算力底座與(yu) 體(ti) 係的同時,還需激勵參與(yu) 主體(ti) 切實發揮帶動效應。
為(wei) 解決(jue) 算力成本問題,近日,北京、上海、杭州、蘇州等地圍繞算力產(chan) 業(ye) 及應用密集出台新一輪政策,紛紛發放算力券。
從(cong) 杭州、成都等地公布的算力券細則來看,重點支持AI創新企業(ye) ,支持中小企業(ye) 購買(mai) 算力服務,鼓勵智算中心采用國產(chan) 自主可控的軟硬件。“算力券的發放能夠幫助企業(ye) 降低算力使用成本,是推動企業(ye) 數字化轉型的一項重要舉(ju) 措。”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雲(yun) 計算與(yu) 大數據研究所所長何寶宏表示,更好發揮算力券的價(jia) 值,應從(cong) 以下方麵開展工作,一是形成完備的算力券發放和管理製度,尤其是麵向中小企業(ye) 、未來產(chan) 業(ye) 等加大算力券的發放比重;二是鼓勵算力供應企業(ye) 加強產(chan) 品研發,形成體(ti) 係化的產(chan) 品組合,豐(feng) 富算力券使用範圍;三是對算力券使用效果進行評價(jia) ,全程跟蹤企業(ye) 算力券使用情況,對於(yu) 使用效果好的企業(ye) 進行鼓勵,並形成示範案例進行推廣。
企業(ye) 是算力的提供者和最終使用者,算力券推動了供需雙方的結合。李天哲認為(wei) ,算力券應該重點麵向兩(liang) 類企業(ye) 群體(ti) :第一類是具備豐(feng) 富技術儲(chu) 備和算法開發經驗,但是無力承擔高昂算力成本的初創企業(ye) 和團隊;第二類是在創新技術生態體(ti) 係上做算法開發的企業(ye) ,為(wei) 他們(men) 提供優(you) 惠支持,讓更多企業(ye) 能夠開發出自主可控的人工智能方案。
盛樂(le) 標建議,算力券要避免出現濫發、濫用、浪費等現象,平衡好算力供需關(guan) 係,避免閑置浪費,提高使用效率和效果,重點支持對價(jia) 格敏感的科技型中小企業(ye) 、科研機構、高校等,並向承擔或參與(yu) 國家或地方重點項目、攻關(guan) 項目的企業(ye) 傾(qing) 斜。另外,應對算力券的供給建立積分或返券製度,對取得重要突破或重要成果的企業(ye) ,增加算力券的支持力度和支持周期,形成良性循環。同時,還需要簡化企業(ye) 領用算力券的流程,方便中小企業(ye) 使用。
充分發揮算力券作用的關(guan) 鍵,還在於(yu) 如何有效激活算力腦。
“穩健技術底座上構建的算力腦,將催生更多創新應用。通過采用高效能、低功耗的芯片和優(you) 化算法方式追求算力規模的增長,將促進視覺遙感等創新技術規模化應用落地。”格靈深瞳副總經理周瑞認為(wei) 。
在北方工業(ye) 大學數字產(chan) 業(ye) 學院副院長徐繼寧看來,要充分發揮算力平台的資源優(you) 勢,加快政策細則實施,各方還需深化全方位的產(chan) 教融合平台建設,搭建產(chan) 學研合作的橋梁,從(cong) 而推動創新應用更多、更快、更好地落地。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