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一場跨越近兩萬公裏的健康中國行 青年學子“醫路西行”走進西部鄉村

發布時間:2023-10-11 15:39:00來源: 中國青年報

  2018年至今,一支由山東(dong) 大學醫學生組成的實踐隊伍默默行走在祖國的西部。24名隊員跨越近兩(liang) 萬(wan) 公裏,走進四川大涼山,寧夏中衛,西藏拉薩、日喀則,新疆伊犁、烏(wu) 魯木齊等西部地區開展義(yi) 診服務、科普宣講、走訪調研等實踐活動。

  3次社會(hui) 實踐中,這支名為(wei) “醫路西行”的社會(hui) 實踐隊共走訪調研20家基層醫療單位,開展9次義(yi) 診及科普宣講,服務群眾(zhong) 3900餘(yu) 人次,采訪18名西部地區優(you) 秀醫務工作者。這群年輕人用腳步丈量祖國大地,用行動投身鄉(xiang) 村振興(xing) ,用青春力量助力健康中國。

  義(yi) 診:學以致用,擔當使命

  “這是一次難忘的經曆,當地群眾(zhong) 雖不算富裕,但鄰裏和睦,安居樂(le) 業(ye) ,我見證了這裏的人民對健康的渴望與(yu) 珍惜,也將繼續努力為(wei) 西部欠發達地區更多需要幫助的人提供援助。”實踐隊隊員、來自齊魯醫院(第一臨(lin) 床學院)消化內(nei) 科的博士王騰凱在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金陽縣開展義(yi) 診活動後說。

  在實踐隊開展的幾場義(yi) 診中,消化內(nei) 科的隊伍一直都是最長的,王騰凱一坐就是一上午,他希望能夠用有限的義(yi) 診時間去服務更多的群眾(zhong) 。

  在新疆生產(chan) 建設兵團第四師66團新廣場義(yi) 診結束後,實踐隊隊員準備乘車離開,一名老大爺急促地敲開了車門,他帶著膝關(guan) 節的片子一定要讓骨科隊員鄭通給看一下,想“聽一聽齊魯醫院專(zhuan) 家的建議”。

  “你快嚐嚐我們(men) 新疆的桃子,甜得嘞!”大爺還將自家種的幾個(ge) 桃子塞到實踐隊員孫宇涵的手中。66團有當地知名的桃子種植基地,他堅持要讓給他看病的“博士專(zhuan) 家”們(men) 嚐嚐當地最新鮮的桃子。

  實踐隊隊員在西部地區開展義(yi) 診和科普宣講,克服了日照輻射強烈、高原空氣稀薄、交通出行不便、語言溝通不暢等困難,在消化內(nei) 科、呼吸內(nei) 科、普外科、神經外科、骨科、婦產(chan) 科、泌尿外科等方向為(wei) 當地群眾(zhong) 提供專(zhuan) 業(ye) 診療服務,並利用專(zhuan) 門製作的科普物料生動通俗地講解常見疾病的預防治療。

  他們(men) 在廣闊的西部留下了山大人奉獻擔當的本色,也留下了閃亮的“齊魯印記”。

  對話榜樣,他們(men) 是“行走的思政課堂”

  隊員們(men) 見到朱強,是在山東(dong) 省立醫院的消化內(nei) 科病房,這時距離他結束援疆任務已有3個(ge) 月。

  醫療人才“組團式”援藏援疆,是國家衛健委加強東(dong) 西部交流,提升當地群眾(zhong) 獲得感的有力舉(ju) 措。“醫路西行”社會(hui) 實踐隊成立之初,就開始陸續采訪整理支援西部的優(you) 秀醫務工作者的事跡。朱強便是其中的代表。

  朱強回憶,自己抵達新疆後完成的第一項工作便是發揮個(ge) 人專(zhuan) 業(ye) 特長,率先在兵團醫院城北分院牽頭建立“魯兵同心·泰山學者”特色消化專(zhuan) 科,組建了醫療團隊。

  援疆期間,朱強堅持每年組織開展“光明行”活動,免費為(wei) 近百名白內(nei) 障患者實施複明手術。他還邀請省內(nei) 專(zhuan) 科醫院組成醫療團隊,重點打造當地醫院的特色肛腸專(zhuan) 科,成功實施手術300餘(yu) 例。“山東(dong) 援疆醫生”由此成為(wei) 兵團職工群眾(zhong) 最信賴的品牌。

  在海拔4000米的日喀則市婦幼保健院,隊員們(men) 在采訪王剛的過程中見證了患兒(er) 小洛桑的母親(qin) 向王剛獻上哈達的動人場景。

  兩(liang) 歲半的小洛桑來自日喀則市桑珠孜區東(dong) 嘎鄉(xiang) ,患有右側(ce) 腹股溝斜疝,這是一種先天性疾病。每次發作時,腸管就會(hui) 突入腹股溝,小洛桑既疼痛又害怕。

  以往此類患兒(er) 需要遠赴拉薩或者內(nei) 地才能手術,聽說日喀則市婦幼保健院可以做這項手術,一家人匆匆趕來。王剛仔細檢查後,為(wei) 小洛桑製定了治療方案,手術由王剛主刀,當地醫務人員配合完成。這是日喀則市婦保院第一例小兒(er) 外科手術。

  日喀則市婦幼保健院之前沒有小兒(er) 外科,缺少相應人員以及手術需要的器械設備。經過3個(ge) 多月的緊張籌備和1個(ge) 月的試運行,王剛創立了日喀則首家小兒(er) 外科,使其具備了門診接診幾十個(ge) 病種、病房開展常見小兒(er) 外科手術的能力,收治病種涵蓋了小兒(er) 先天性畸形、外傷(shang) 等,並開展了當地首例小兒(er) 腹腔鏡微創手術。

  5年來,實踐隊員累計采訪18名西部地區優(you) 秀醫務工作者,其中包括山大校友,山東(dong) 省各級醫療單位的醫生。

  在隊員們(men) 眼中,他們(men) 是“行走的思政課堂”。從(cong) 榜樣的示範引領,從(cong) 他們(men) 紮根西部、授人以漁的故事裏,隊員們(men) 真正領悟“海拔高,鬥誌更高;風沙硬,作風更硬”的援藏精神,明白何為(wei) “懷救苦之心,做蒼生大醫”。

  調研:聚焦基層,逐夢西部

  基層醫療是健康中國建設的“地基”,也是居民健康的“守門人”。

  “醫院人員短缺、技術局限問題突出,但也在穩步改善,醫療支援取得顯著成果”,這是“醫路西行”社會(hui) 實踐隊隊長薛誌偉(wei) 在走訪西部基層醫院後的感悟。

  山東(dong) 大學致力於(yu) “五育並舉(ju) ”“三全育人”,培養(yang) 學生的家國情懷,“醫路西行”社會(hui) 實踐隊便是其中一個(ge) 縮影。5年間,“醫路西行”實踐隊走訪調研了20餘(yu) 家不同等級的醫療單位並開展座談交流,從(cong) 省級到村級,涉及範圍廣、內(nei) 容覆蓋全。

  隨著中央支援西部的各項政策落地開花,基層醫療單位的硬件設施和就醫環境有了質的提升,每年也不乏碩士、博士畢業(ye) 生紮根西部、支援西部,但是相對於(yu) 服務的人口和地域,醫療人才仍處相對匱乏的狀態。

  “希望你們(men) 能夠多待一些時間,更希望未來能有同學留在金陽,紮根西部。”這是在走訪座談過程中,金陽縣人民醫院副院長高紅英說得最多的一句話。

  調研中,令隊員們(men) 感慨的不僅(jin) 有基層醫療水平的提升,還有鄉(xiang) 村振興(xing) 結出的成果。

  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昭覺縣三岔河鄉(xiang) 三河村曾是大涼山腹地的深度貧困村,參觀完三河村的村史館,齊魯醫院(第一臨(lin) 床學院)骨外科碩士鄭通感慨:“村史館裏的一幅幅圖片、一段段文字,展示了三河村如何一步步實現脫貧,走上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道路。”

  “我們(men) 每年組織社會(hui) 實踐的目的就是在醫學生心中埋下支援西部的種子,等他們(men) 學有所成後記得西部地區熱情的群眾(zhong) ,再來西部。”實踐隊指導教師孫鈺說。

  孫鈺表示,學校將進一步暢通人才推介和就業(ye) 招聘的信息交流渠道,將到西部就業(ye) 的優(you) 厚政策和發展機遇宣講給更多的學生,鼓勵大家積極投身基層醫療衛生健康事業(ye) 中,把理想化成力量,帶著知識和本領到西部、到基層、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在艱苦邊遠地區和基層一線唱響個(ge) 人之於(yu) 國家的青春之歌,不負“健康所係,性命相托”的誓言。

  孫清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邢婷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