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誌願軍:雄兵出擊》:英雄和祖國是創作的永恒主題
作者:王 諍(中國傳(chuan) 媒大學戲劇影視學院教授)
今年國慶檔,電影《誌願軍(jun) 》三部曲中的第一部《誌願軍(jun) :雄兵出擊》上映,因精良的藝術品質、真摯的情感表達和震撼的視聽效果,成為(wei) 大眾(zhong) 觀影的熱門選擇。三部曲故事的時間跨度長達三年,創作者以恢宏視野建立嚴(yan) 謹的編年體(ti) 敘事框架,全景式、多維度再現抗美援朝戰爭(zheng) 的崢嶸歲月。影片出場人物多達200多位,其中既有領袖將帥,也有無名戰士。多維度、多層次的人物設置使個(ge) 體(ti) 命運和時代風雲(yun) 交相輝映,為(wei) 觀眾(zhong) 展現一幅氣勢磅礴的曆史畫卷,讓抗美援朝精神跨越時空、曆久彌新。
作為(wei) 紀念抗美援朝戰爭(zheng) 勝利70周年的電影,《誌願軍(jun) :雄兵出擊》主要講述抗美援朝戰爭(zheng) 從(cong) 決(jue) 策出兵,到中國人民誌願軍(jun) 入朝,打響第一、第二次戰役這一階段的內(nei) 容。故事從(cong) 1950年春天開始講起,以層層遞進的方式梳理出朝鮮內(nei) 戰爆發、美國幹涉朝鮮內(nei) 政、美軍(jun) 第七艦隊駛入台灣海峽、入朝美軍(jun) 轟炸中國東(dong) 北邊境地區,以及黨(dang) 中央決(jue) 策層艱難抉擇,最終決(jue) 定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曆史脈絡。這些內(nei) 容真實表現新中國成立之初我們(men) 麵臨(lin) 的複雜形勢,以及對侵略行徑的強硬態度與(yu) 捍衛和平的堅定立場。進入戰爭(zheng) 階段,影片循序漸進,條理清晰地呈現三場戰鬥的爆發始末以及戰略特色,凸顯誌願軍(jun) 將士麵對陌生戰場、陌生敵人的靈活機動、機智勇敢。
在宏闊的敘事框架之下,《誌願軍(jun) :雄兵出擊》塑造了一組鮮活立體(ti) 的人物群像。創作者以誌願軍(jun) 司令部高級參謀李默尹作為(wei) 人物線索,讓觀眾(zhong) 通過他的視角,像朋友、戰友、親(qin) 人一樣,一步步地走近每一個(ge) 角色,認識每一個(ge) 平凡偉(wei) 大的英雄——38軍(jun) 軍(jun) 長梁興(xing) 初是一員驍勇善戰的虎將,卻為(wei) 了減少傷(shang) 亡耽誤了軍(jun) 機;剛參軍(jun) 的楊三弟深陷戰友犧牲的痛苦之中,害怕震耳欲聾的轟炸聲;倔強務實的歸國軍(jun) 工專(zhuan) 家吳本正為(wei) 了縮小我們(men) 與(yu) 美軍(jun) 在裝備上的差距,而承受巨大壓力,變得急迫焦慮……正是這些接地氣的情節描寫(xie) ,讓觀眾(zhong) 深刻認識到每一個(ge) 為(wei) 抗美援朝貢獻力量甚至犧牲生命的中華兒(er) 女,既是鋼筋鐵骨,又如我們(men) 一樣平凡,隻因心懷堅定的信念,才以鋼鐵般的意誌在戰場上前赴後繼,保家衛國。
創作者還在藝術呈現方麵下功夫,通過蒙太奇剪輯手法,對家國情懷進行詩意化呈現,為(wei) 硬核的英雄主義(yi) 精神賦予延綿激蕩的曆史回響。比如,在展現鬆骨峰一戰時,影片在激烈的戰鬥過程中穿插新中國代表團首次在聯合國發聲的影像。一邊是三連戰士為(wei) 抵擋敵人一波又一波的進攻,用血肉之軀堅守陣地,一邊是特派代表伍修權在聯合國會(hui) 議上鏗鏘發聲、嚴(yan) 厲控訴。又一輪轟炸之後,戰場上三連連長戴如義(yi) 問:“還有活著的沒有?舉(ju) 手!”鬆骨峰的焦土中,一隻隻手緩緩舉(ju) 起,鏡頭最後定格在伍修權在會(hui) 場發言前那隻高高舉(ju) 起的手上。兩(liang) 個(ge) 曆史瞬間交錯,情感濃度疊加,將故事推至高潮。其背後是一脈相傳(chuan) 的民族風骨,猶如影片中鬆骨峰上的那棵鬆樹一樣,曆經戰火、屹立不倒。
歌唱祖國、禮讚英雄是文藝創作的永恒主題。《誌願軍(jun) :雄兵出擊》真實動人、飽含深情,有筋骨、有情懷、有溫度地呈現誌願軍(jun) 將士們(men) 為(wei) 了祖國人民的幸福生活勇於(yu) 犧牲奉獻的偉(wei) 大精神,展示抗美援朝萬(wan) 眾(zhong) 一心的磅礴力量,發揮了宏大曆史題材創作應有的文化職責與(yu) 曆史擔當。
《光明日報》(2023年10月11日 15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