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探訪成都“地下”川劇團:當地老年人的“live house”

發布時間:2023-10-12 11:08: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解說】在四川成都成華區一家收藏品市場負一樓,有一家三花川劇團,自2015年以來。該川劇團全年無休,每天14時都會(hui) 準時敲鑼打鼓,為(wei) 台下蒼顏白發的老人帶來現場演出。

  【同期】三花川劇團創始人之一 “二花”伍玉

  從(cong) 小我們(men) 三個(ge) 人原來都是跟到父母唱戲出來的,從(cong) 小就認識,10多歲就認識。到了40多歲50歲,我們(men) 在成都又碰(遇)到了兒(er) 時的朋友,大家又碰(遇)到又在一起,我們(men) 又來搞個(ge) 劇團來唱戲,所以我們(men) (就)在一起(創辦劇團)。為(wei) 什麽(me) 取(名)“三花”,那個(ge) 時候就我們(men) 三個(ge) 女的,四個(ge) 男的。女人花、三花就說取個(ge) 三花。後來他們(men) (男團員)退出,就剩我們(men) 三個(ge) 人,我們(men) 就一直堅持。

  【解說】在一間教室大小的“劇場”內(nei) 演出,每次收費30—60元不等,劇目種類多種多樣……吸引來了一批老戲迷。劇團創始人之一“三花”陳英直言,光靠票務、茶水收入,劇團根本無法生存。但對熱愛川劇的三姐妹來說,“一直演到演不動為(wei) 止”是她們(men) 早就達成的共識。

  【同期】三花川劇團創始人之一 “三花”陳英

  畢竟川劇你學了幾十年,唱了幾十年。也是太愛這個(ge) 東(dong) 西了。那麽(me) 我們(men) 既然要做,就管他的,困難也好,不困難也好,我們(men) 都把它做下去。因為(wei) 曾經也有人問過我們(men) ,你們(men) 打算做多久呢?我說隻要有觀眾(zhong) 看,隻要我們(men) 還能夠唱,直到我們(men) 老了,我們(men) 都唱不動了,我們(men) 就不做了。像那一批觀眾(zhong) ,幾乎就是我們(men) 的固定觀眾(zhong) 。每天他就相當於(yu) “上班”一樣的。因為(wei) 他們(men) 看我們(men) 才能夠演,所以這些方麵也是支撐我們(men) 能夠走下去的動力。

  【解說】73歲的李隆勇就是劇團的“上班族”之一。退休至今七八年時間裏,李隆勇幾乎天天都來“打卡”。在李隆勇看來,來現場看戲是一種享受生活、體(ti) 驗文化的方式。

  【同期】成都市民 李隆勇

  專(zhuan) 業(ye) 的劇團他們(men) 都“單打”,唱生角的就唱生角,唱旦角的唱旦角,他們(men) (三花川劇團)是都來。每一個(ge) 演員是淨旦末醜(chou) 都會(hui) 演,很全麵。(現場)這是原聲唱,而且表情看得見是很真實的,情感的傳(chuan) 遞是比較直接的,喜怒哀樂(le) ,有的老年人看著看著,看悲劇看哭了的都有。(看戲)是老年人的一種正常的文化享受,比打麻將好。上了歲數了去旅遊也不安全,這是最好的一種方式。而且它收費又不貴。

  【解說】75歲的蘭(lan) 貴敏也是三花川劇團的“老粉”。蘭(lan) 貴敏直言因為(wei) “好耍”、愛戲,她已經在三花川劇團連續看了五六年的戲。對她來說,來這裏聽戲不僅(jin) 是一種與(yu) 老友相聚的休閑娛樂(le) ,也是老演員、老戲迷們(men) 對傳(chuan) 統戲劇的一種堅守、延續。

  【同期】成都市民 蘭(lan) 貴敏

  (把這裏)當成我們(men) 休閑的地方。休閑有多種(元)化,有打牌的、跳舞的,有看戲的,反正多種多樣。我本來就比較好耍,愛看戲,我從(cong) 小就愛看。七八歲就(開始)看戲了,你看我現在都七十好幾了。不管演戲的、不管看戲的都應該傳(chuan) 承下去。如果在下一輩失傳(chuan) 了,多可惜。

  【解說】雖然有不少“鐵粉”支持,但對於(yu) 三花川劇團來說,劇團發展最大的困難莫過於(yu) 高齡觀眾(zhong) 的“流失”和劇團演員的斷代。

  【同期】三花川劇團創始人之一 “三花”陳英

  因為(wei) 我們(men) 麵臨(lin) 的觀眾(zhong) 都是老齡化,幾乎都是70歲以上到90歲之間。因為(wei) 我們(men) 跟觀眾(zhong) 也是很近距離地接觸了。每年一過一個(ge) 年,我就知道我們(men) 劇團裏麵,我的堂子裏麵就要“走”兩(liang) 三個(ge) 觀眾(zhong) ,那個(ge) 是不可避免的。所以現在麵臨(lin) 的就是觀眾(zhong) 斷代,我們(men) 演員也斷了代了。你比如說再隔個(ge) 十來年,我們(men) 老了,我們(men) 不唱了,你在成都任何一個(ge) 犄角旮旯都找不到我們(men) 這種民營劇團了,因為(wei) 我們(men) 就是最後一批了。所以每當想到這個(ge) 事的時候,作為(wei) 我來說我的內(nei) 心是很難受的。

  【解說】自2022年8月開始,來劇團“打卡”的年輕人突然多了起來,伍玉和陳英打從(cong) 心裏開心。對她們(men) 來說,不管能不能看懂,隻要年輕人肯走進劇團,就是傳(chuan) 承的第一步。而她們(men) 也將繼續堅守,並期待民間劇團的“春天”來臨(lin) 。

  【同期】三花川劇團創始人之一 “三花”陳英

  既然有年輕人來關(guan) 注我們(men) ,當然不管他看得懂或是看不懂,他走進劇場來了,他來感受傳(chuan) 統文化,有人來,我們(men) 就要讓更多人了解川劇。比如說這批娃娃來了,當有一天你問他川劇是什麽(me) ?他可能腦子裏麵就想到,川劇我曾經在那個(ge) 地方或者某個(ge) 地方去拍攝過或者怎麽(me) 樣,起碼有那個(ge) 印象。所以現在有這批娃娃來,我們(men) 還是很高興(xing) 的。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