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京津冀教育協同發展路線圖更清晰

發布時間:2023-10-12 11:04:00來源: 河北日報

  原標題:京津冀教育協同發展路線圖更清晰

  10月8日,2023年京津冀教育協同發展工作會(hui) 議在北京召開。會(hui) 上,北京市教委、天津市教委、河北省教育廳共同簽署了《京津冀教育協同發展行動計劃(2023年—2025年)》。這一行動計劃有哪些重點舉(ju) 措,將為(wei) 河北教育發展帶來哪些變化?

  積極支持雄安新區教育質量提升發展

  教育協同發展行動計劃是京津冀三地深入貫徹落實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深入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座談會(hui) 上重要講話精神的一項重要舉(ju) 措。其中,積極支持雄安新區教育質量提升發展是重要一環。

  行動計劃提出,支持雄安新區結合建設時序,規劃建設一批高水平中小學幼兒(er) 園,為(wei) 疏解人員及新區居民子女提供優(you) 質教育服務。京津通過派駐優(you) 秀管理團隊、加強資源共享等,實現基礎教育領域各學段全覆蓋服務。

  其中,北京繼續支持“建三”學校提升辦學水平,同時發揮示範引領作用,啟動“援四”學校(幼兒(er) 園)新一輪援助辦學。同時,深化北京市豐(feng) 台區職業(ye) 教育中心學校、北京金隅科技學校與(yu) 雄安新區三縣職教中心合作辦學,提升雄安新區職業(ye) 教育水平。

  天津將持續深化天津一中與(yu) 雄縣第一高級中學合作辦學,統籌天津四中、實驗小學和天津市實驗幼兒(er) 園與(yu) 雄安新區中小學、幼兒(er) 園合作辦學(園)。

  此外,推動北京城市副中心和北三縣教育優(you) 質發展。參照北京實驗學校、北京潞河中學合作模式,未來3年再推進1所中學、1所小學、1所幼兒(er) 園與(yu) 北三縣開展合作辦學。同時,支持通武廊12個(ge) 基礎教育協同發展共同體(ti) 及3個(ge) 聯盟(職教聯盟、特教聯盟、幼教聯盟)開展深度合作。

  擴大河北與(yu) 京津教育合作範圍

  據了解,目前,京津202所中小學幼兒(er) 園與(yu) 河北273所中小學幼兒(er) 園開展辦學合作;15所職業(ye) 院校開展跨省單招和中高職聯合培養(yang) ,累計招生近萬(wan) 人;三地高校共建16個(ge) 高校聯盟;超過1200名河北中小學骨幹院校教師赴京津優(you) 質學校跟崗學習(xi) 。

  接下來,河北又將與(yu) 京津開展哪些合作?

  基礎教育方麵注重共建共享。京津冀三地將持續開展幼兒(er) 園及中小學教師、校(園)長掛職交流、互訪互學等活動,共享優(you) 質數字教育、實踐基地等資源。深入推進京津冀基礎教育協同發展,采取教育集團、學校聯盟、結對幫扶等方式開展跨區域合作辦學,推進張家口、承德等節點城市和環京地區教育資源共建共享。積極推動“京津冀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聯盟專(zhuan) 業(ye) 支持項目”,推動優(you) 質數字資源共享麵向三省市教師學生開放。

  推動高等教育創新發展。組建京津冀三省市高水平大學、應用(技術)型高校、師範院校等不同類型的高校聯盟。實施三省市高校幹部、教師異地掛職交流計劃。圍繞“十大育人體(ti) 係”,紮實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和各高校“三全育人”實踐綜合改革。組織京津教育部直屬高校與(yu) 省屬、市屬高校開展教育教學、科技創新、師資建設、成果轉化等方麵交流合作,共享優(you) 質資源。

  加快職業(ye) 教育融合發展。穩步推進京津冀跨省單獨招生,深入開展“3+2”中高職聯合培養(yang) ,持續擴大培養(yang) 規模。深化職教集團(聯盟)建設,繼續舉(ju) 辦京津冀職業(ye) 院校邀請賽,促進師生交流互動。支持京津冀三地職業(ye) 院校加強“雙高計劃”合作交流。

  提升三地高校服務地區經濟社會(hui) 發展能力

  協同創新是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重要一環。9月23日,雄安高校協同創新聯盟成立,旨在探索三地高校間開放的教學科研管理體(ti) 製機製和創新人才培養(yang) 模式。這次三地共同簽署的教育協同發展行動計劃則提出了更具體(ti) 的協同創新舉(ju) 措。

  行動計劃明確提出,聯合京津冀高校和企業(ye) 舉(ju) 辦“校企緊握手”係列對接活動,組織京津冀高校、企事業(ye) 單位對接,聚焦三地重點發展的共同產(chan) 業(ye) 領域開展技術聯合攻關(guan) ,加快推進高效協同發展。

  支持三省市高校與(yu) 科研機構、上下遊企業(ye) 等共同參與(yu) 建設國家產(chan) 學研協同創新公共平台。支持三省市高校對接國家重大產(chan) 業(ye) 需求開展跨區域重大科技聯合攻關(guan) ,共建不同層次的人才儲(chu) 備和培養(yang) 體(ti) 係,合力突破一批“卡脖子”技術,打造跨區域科技創新共同體(ti) 。

  同時,推動在京部屬高校與(yu) 北京、天津、河北高校在人才培養(yang) 、科技創新、成果轉化等方麵開展深度合作。推動三省市高校與(yu) 企業(ye) 構建跨區域的聯合創新中心,提升科技成果區域內(nei) 轉化效率和比重。

  此外,在增強技術技能人才供給能力上,將深化京冀職業(ye) 院校在學生培養(yang) 、師資培訓、資源共享等方麵合作,圍繞智能製造、新一代信息技術、醫藥健康等產(chan) 業(ye) 需求和養(yang) 老服務、護理、托育等緊缺專(zhuan) 業(ye) ,加大合作培養(yang) 力度。(記者崔叢(cong) 叢(cong) )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