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俄羅斯畫家眼中的“絲綢之路”:給我們力量,讓彼此更靠近

發布時間:2023-10-12 11:08: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蘭(lan) 州10月11日電 (田鵬鶴)“我希望通過這樣的活動,讓兩(liang) 國的孩子們(men) 了解不同文化,認識藝術和曆史。”作為(wei) 策展人的冉妮婭,已經在中國和俄羅斯舉(ju) 辦了多屆“心之繪旅”中俄青少年繪畫展覽,她在蘭(lan) 州接受記者采訪如是說。

  沙漠駝隊、石窟壁畫、絲(si) 路風景……連日來,500多幅具有絲(si) 路元素的繪畫作品,在蘭(lan) 州A9美術館展出,該展覽反映了中俄兩(liang) 國青少年對絲(si) 綢之路的理解。

  冉妮婭是一位在甘肅長期生活的俄羅斯畫家。她說,“甘肅有著豐(feng) 富的曆史文化、神奇多樣的自然地貌,從(cong) 彩陶文化到絲(si) 綢之路,從(cong) 敦煌藝術到民族風情,都給我帶來了很多創作的靈感。”

  冉妮婭出生於(yu) 俄羅斯下諾夫哥羅德省,在莫斯科國立師範大學美術學院學習(xi) 期間,接觸到了不同繪畫風格的畫家,她也時常會(hui) 參加與(yu) 中國文化有關(guan) 的展覽和講座。懷著對中國畫的熱愛,大學畢業(ye) 後,冉妮婭選擇來到甘肅蘭(lan) 州繼續求學。2010年,冉妮婭如願以償(chang) 進入西北師範大學美術學院學習(xi) 中國畫。她說,“能到中國學習(xi) 中國畫,是命運給我的一個(ge) 難得機會(hui) 。”

  在西北師範大學學習(xi) 期間,冉妮婭迎來了自己的第一次河西走廊之旅,這次旅行改變了她對中國西北的看法,讓她重新了解絲(si) 綢之路,走進莫高窟這座文化寶庫。旅行結束後,冉妮婭創作出了第一幅有關(guan) 絲(si) 綢之路的作品《在路上》,她說,“每次在絲(si) 綢之路上行走,總有不一樣的心境。古代的商人沿途要經曆很多的障礙,但大自然的這份阻礙又給了我們(men) 很多力量,就和我們(men) 現在的生活是一樣的,我們(men) 一直在路上。”

  佛教文化通過絲(si) 綢之路來到中國,甘肅也成為(wei) 石窟遺存保存最多、最豐(feng) 富的省份。在冉妮婭的作品裏,石窟成了不同文化的共同點,敦煌莫高窟、炳靈寺石窟、麥積山石窟、天梯山石窟、慶陽北石窟寺都逐一出現在她的創作中。冉妮婭說,石窟體(ti) 現了人與(yu) 自然和諧共存,盡管文化有差別,但藝術讓我們(men) 更加靠近。

  作為(wei) 隴東(dong) 學院繪畫教師,冉妮婭希望通過自己的方式,幫助同學們(men) 找到更多的靈感進行創作。冉妮婭說,“我經常用俄羅斯繪畫的題材,教學生畫畫,我希望俄羅斯繪畫,會(hui) 給他們(men) 帶來新的一些靈感,啟發他們(men) 的創意。”(完)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