邾國故城遺址考古新發現一處大型夯土建築基址
新華社濟南10月11日電(記者張昕怡)記者10日從(cong) 山東(dong) 大學獲悉,邾國故城遺址考古新發現一處大型夯土建築基址,初步判斷該建築始建於(yu) 戰國,為(wei) 邾國工官府邸。
邾國故城遺址位於(yu) 山東(dong) 省鄒城市,是東(dong) 周時期邾國的都邑和秦漢時期鄒縣縣治遺址,遺址總麵積約6平方公裏。東(dong) 周時期邾國宮殿區、貴族墓葬區、青銅器作坊區分別位於(yu) 城內(nei) 中部偏北、北部和西南部,此外,城內(nei) 南部和城外西部還發現此階段的居民區與(yu) 墓地。秦漢至魏晉時期,城內(nei) 中部偏北為(wei) 秦漢時期的鄒縣官署區,城內(nei) 南部、西南部均成為(wei) 普通居民區,城外西部仍為(wei) 居民區和墓地。
2022年以來,考古人員重點對城內(nei) 中部偏北處進行了發掘,揭露出一處大型夯土建築基址,麵積宏大、結構完整,柱礎、簷柱、散水、庭院、門塾、道路、活動麵等保存較好,初步判斷該建築始建於(yu) 戰國,為(wei) 邾國工官府邸,後在秦漢時期作為(wei) 縣衙使用。
據介紹,在建築基址周邊的灰坑、灰溝中集中出土封泥821枚、陶文243枚,以“騶丞之印”“騶亭間田宰”等內(nei) 容為(wei) 多,還包括鄒縣下屬多個(ge) 鄉(xiang) 印、庫印,以及周鄰十餘(yu) 個(ge) 縣的縣丞之印,年代涵蓋秦代、西漢至新莽時期。
山東(dong) 大學曆史文化學院教授路國權認為(wei) ,邾國故城考古新發現揭示了東(dong) 周時期邾國都城向秦漢縣治轉變過程中城市麵貌的變遷,是我國從(cong) 東(dong) 周時代諸侯並立走向秦漢大一統王朝這一偉(wei) 大曆史進程的珍貴縮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