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新聞隨筆】內源型鄉村新文旅值得探索

發布時間:2023-10-13 11:27: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新聞隨筆】

  作者:沙 垚 洪 濤(分別係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新聞與(yu) 傳(chuan) 播研究所副研究員、中國文化產(chan) 業(ye) 協會(hui) 鄉(xiang) 創專(zhuan) 委會(hui) 副秘書(shu) 長)

  鄉(xiang) 村振興(xing) 離不開產(chan) 業(ye) 發展。近年來,依托文化和生態優(you) 勢發展旅遊產(chan) 業(ye) ,成為(wei) 不少經濟資源基礎薄弱縣鄉(xiang) 的選擇。研學、民宿、沉浸式旅遊等一係列年輕化的新型業(ye) 態紛紛落地,其中稻田音樂(le) 會(hui) 、麥田嘉年華、鄉(xiang) 村藝術節等節會(hui) 如雨後春筍般湧現,甚是搶眼。這些文旅活動為(wei) 縣鄉(xiang) 經濟發展注入了新動能,給鄉(xiang) 村帶來了新氣象。今年以來,“村超”“村BA”出圈,成為(wei) 鄉(xiang) 村文旅的新亮點,提供了一種以全民參與(yu) 為(wei) 基礎的內(nei) 源型鄉(xiang) 村文旅模式。探索新的鄉(xiang) 村文旅形態、路徑和模式,使其實現可持續發展,是一個(ge) 值得深思的重要命題。

  內(nei) 源型鄉(xiang) 村文旅模式的根本邏輯是使遊客感受到最原汁原味的本地特色,充分發揮本土優(you) 勢。依靠本地群眾(zhong) 的積極性,點燃他們(men) 的熱愛與(yu) 自豪感,能夠激發更澎湃的發展力量。鄉(xiang) 村如何在文旅賽道上實現彎道超車?答案就是必須踐行群眾(zhong) 路線,這也是來自曆史的啟示。鄉(xiang) 村振興(xing) ,農(nong) 民是主體(ti) 。在鄉(xiang) 村文旅發展中,他們(men) 完全可以作為(wei) 主體(ti) ,甚至應該以“第一遊客”的身份參與(yu) 到文旅核心項目、核心活動中,感受並參與(yu) 塑造生態之美、人文之美。根植於(yu) 源遠流長的農(nong) 耕文化,農(nong) 村群眾(zhong) 有自己獨特的審美旨趣,我們(men) 要有這樣的文化自信和創造自覺。

  從(cong) 文化傳(chuan) 播的角度來看,在自媒體(ti) 時代,每一個(ge) 人都在參與(yu) 社交媒體(ti) 上的分享和擴散。全民參與(yu) 、全民動員為(wei) 一個(ge) 文旅項目發展成為(wei) 一次具有公共屬性的注意力事件提供了土壤。與(yu) 此同時,文旅熱點還呈現出國際傳(chuan) 播價(jia) 值。不少項目在海外媒體(ti) 上爆紅,充分展現了中華民族可親(qin) 可愛又生動活潑的一麵,對於(yu) 提高中華文化感召力、中國形象親(qin) 和力、對外傳(chuan) 播影響力都具有重要價(jia) 值。

  從(cong) 產(chan) 業(ye) 發展角度來看,內(nei) 源型鄉(xiang) 村文旅模式有助於(yu) 在短時間內(nei) 形成基於(yu) 地方特色和社交屬性的區域公共品牌和文化共識。依靠特定場景打造傳(chuan) 播話題,集聚形成社交資本,可以快速增加地方文旅品牌的人氣熱度。此外,內(nei) 源型鄉(xiang) 村文旅模式能夠助力地方創新創業(ye) 。共創思維對於(yu) 文旅未來發展具有重要價(jia) 值。將區域作為(wei) 一個(ge) 舞台,開放應用場景,吸引多元創意團隊共創,不僅(jin) 可以提升在地供給,也拓展了青年返鄉(xiang) 入鄉(xiang) 、社群導入和渠道導入的可能性。

  正所謂“網紅”容易“長紅”難,發展內(nei) 源型鄉(xiang) 村文旅,既要抓住網紅契機和發展機遇,也要加強引導、明確方向。一方麵,加快營商環境建設及落地載體(ti) 建設,改善配套服務;另一方麵,逐步建成具有品牌標識度的產(chan) 業(ye) 鏈條與(yu) 集群,將脈衝(chong) 式熱點轉變為(wei) 長期性運營。

  總而言之,鄉(xiang) 村文旅讓在地人民充分享受到文旅業(ye) 態帶來的發展紅利,也為(wei) 文旅市場開辟了一條新路,帶來了新的啟示。是否走群眾(zhong) 路線,是否堅持以人民為(wei) 中心,能否調動群眾(zhong) 力量自覺主動地加入鄉(xiang) 村文旅事業(ye) ,是地方政府在發展鄉(xiang) 村文旅中應當考量的重要因素,也是檢驗地方文旅發展的試金石。

  《光明日報》(2023年10月13日 02版)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