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除了鬧騰,綜藝還能做些什麽

發布時間:2023-10-13 11:27:00來源: 文匯報

  作者:衛 中

  近期的綜藝市場上,“顯眼包”成為(wei) 不少頭部真人秀擴大影響力的製勝法寶,搞怪場麵頻繁登上熱搜;但除了給觀眾(zhong) 留下“鬧騰”印象之外,更多隻剩下空洞和乏味,網絡評分通常不超過7分。人們(men) 不禁疑惑:除了娛樂(le) 消遣,真人秀就沒有別的內(nei) 容了嗎?最近上新的一批輕體(ti) 量的創新綜藝,如《初入職場·法醫季2》《我在島嶼讀書(shu) 》《森林進化論》等收獲觀眾(zhong) 9分以上的評價(jia) ,或許能給號稱S+級別的綜藝節目些許啟示。

  拒絕浮誇虛假

  真情實感才是真人秀活力源泉

  “拿著冰冷解剖刀的法醫,卻被拍出了溫暖的人文關(guan) 懷。”一名網友在《初入職場·法醫季2》的評論區寫(xie) 下如是留言。第一季獲得8.3分的好評後,《初入職場·法醫季2》繼續以9.0分的網絡評分延續了前作的高口碑。相對於(yu) 許多喧囂浮誇的綜藝節目,該作懷抱“走近法醫工作日常、關(guan) 注青年法醫新人成長、為(wei) 法醫行業(ye) 正名”的初心,憑借一個(ge) “真”字獲得了觀眾(zhong) 認可——以真實案件、真實職場、真實情感展現“法醫人生”。

  《初入職場·法醫季2》特邀從(cong) 事法醫教學數十年的法醫劉良、周亦武擔任導師,從(cong) 全國高校招募實習(xi) 生跟隨導師學習(xi) 法醫專(zhuan) 業(ye) 知識,真實記錄他們(men) 60天的實習(xi) 日常及考核曆程:有實習(xi) 生率先找到關(guan) 鍵物證受到導師的讚揚,也有實習(xi) 生看錯溫度計導致出現重大疏漏,特別是實習(xi) 生之間的意見分歧和解決(jue) 矛盾的方式也考驗著他們(men) 的人際溝通能力。節目選擇的案件都有真實原型且觀照現實社會(hui) 熱點,如“老少雙屍血案”中的抑鬱症自殺群、“校花沉江案”中的校園霸淩、“消失的他”中的賭博家暴……

  節目從(cong) 大眾(zhong) 關(guan) 注的社會(hui) 議題入手,並邀請現任主檢法醫師、“法醫秦明”係列暢銷書(shu) 作者秦明坐鎮參與(yu) 案件改編,有力地增加了觀眾(zhong) 的共鳴感和沉浸感。法醫在解剖時無法提前預知遺體(ti) 是否攜帶傳(chuan) 染病,經常會(hui) 麵對一些無法預測的職業(ye) 暴露。在“法醫離奇死亡案”中,秦明談到自己參與(yu) 的一起解剖,因為(wei) 對遺體(ti) 身上大麵積潰爛產(chan) 生懷疑和警惕,從(cong) 而避免了一場可能感染艾滋病的危機。一名網友看完節目後感慨:“‘為(wei) 生者權,為(wei) 逝者言’,法醫這個(ge) 職業(ye) 值得被更多人了解和尊重。”

  麵朝大海、頭枕好書(shu) ,讓愛書(shu) 的網友感歎:“這才是我‘向往的生活’。”當深閱讀越來越成為(wei) 當代人的“奢侈品”,一檔在綜藝裏讀書(shu) 的《我在島嶼讀書(shu) 》卻連續兩(liang) 季獲得9分以上的好評。在第二季裏,四位書(shu) 屋主理人——作家餘(yu) 華、蘇童,《收獲》雜誌主編程永新,南京大學文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葉子,攜手莫言、馬伯庸、阿來、紫金陳、鄭執等13位作家、愛書(shu) 人,在風光旖旎的珠海東(dong) 澳島共話書(shu) 中人生。節目中,作家們(men) 在夕陽和晚風中欣賞古典樂(le) ,分享隱藏在文學中的自然奧秘,伴著海浪舉(ju) 辦石灘讀演會(hui) ,遊覽銃城遺址;甚至在海邊烹飪了一桌記憶裏的家常飯,吃著美食,聊著文學……看似漫不經心的閑談,卻解答了許多人的困惑:網絡時代如何閱讀?閱讀的意義(yi) 是什麽(me) ?該閱讀哪些書(shu) 籍?

  第二季中有不少金句,在網上被頻繁討論。餘(yu) 華說:“把悲傷(shang) 留給虛構,把歡樂(le) 留給現實。”阿來說:“閱讀是把我打開了,從(cong) 狹窄走到寬廣,從(cong) 低走到高。”葉子說:“讀一本好書(shu) ,是一段隻屬於(yu) 你的美好時光。”蘇童說汪曾祺的美食散文隨筆是他的“枕邊書(shu) ”……詩意與(yu) 浪漫,為(wei) 觀眾(zhong) 帶去心靈的治愈,喚醒更多人對閱讀的向往,人們(men) 驚喜地發現:“讀書(shu) ,原來是這麽(me) 好的事。”

  豪華陣容難掩內(nei) 容空洞

  觀眾(zhong) 更願意為(wei) “小而美”打高分

  近期綜藝市場上的不少頭部節目堪稱陣容豪華,往往通過集合綜藝大咖和流量明星的方式吸引觀眾(zhong) 注意力。然而喧鬧之下難掩節目創新能力不足、內(nei) 容空洞,隻能依賴藝人們(men) 自身的搞笑造梗能力,以“顯眼包”為(wei) 噱頭。觀眾(zhong) 不禁發問:“頭部綜藝等於(yu) 堆砌大牌明星和搞笑藝人嗎?那麽(me) 創作人員對節目的貢獻在哪裏?”

  在這種局麵下,一些“小而美”的創新綜藝反倒受到業(ye) 內(nei) 關(guan) 注。例如芒果TV的《森林進化論》原本隻是《大偵(zhen) 探8》先導片中出現的一款類桌遊的遊戲,但播出後效果出人意料的好,於(yu) 是就順理成章地被擴展為(wei) 一檔衍生綜藝。參加《森林進化論》的成員幾乎都是《大偵(zhen) 探》另一檔衍生綜藝《名偵(zhen) 探學院》的嘉賓,被稱為(wei) “院人”的他們(men) 已經擁有了一定數量的節目粉絲(si) ,但顯然不足以支撐起節目的“擴圈”。真正吸引觀眾(zhong) 的是節目的規則設計——在森林之戰、貓鼠遊戲、領地之爭(zheng) 和決(jue) 戰農(nong) 場等原創競技遊戲裏,嘉賓扮演的小動物角色要通過謀略、口才、談判、利益交換等方式為(wei) 自己爭(zheng) 取更多利益,“燒腦”的遊戲進程讓喜歡動腦的玩家大呼過癮。

  而對不喜歡“燒腦”類型的觀眾(zhong) 來說,《森林進化論》提供了一個(ge) 觀察嘉賓情商、甚至可以說是觀察人性的有趣範本。遊戲內(nei) 嘉賓如果背叛盟友將短期收獲巨大利益,但失去信用後陷入孤立很容易被淘汰。觀眾(zhong) 驚訝地發現,越是在欺騙和謊言構成的“叢(cong) 林法則”環境裏,遵守承諾以及廣泛聯盟反而是生存下去的最優(you) 策略。同時嘉賓們(men) 之間一輪一輪的談判和利益交換,也讓各自的聰慧、深沉、狡猾、實誠、強硬等不同的性格特征充分暴露出來,展現出更多元的人格魅力。正因為(wei) 如此,《森林進化論》以很輕的投入體(ti) 量,收獲了1.9億(yi) 次的平台播放量和超過18億(yi) 的微博話題閱讀量,網絡評分更是高達9.1分。(衛中)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