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推動新型全球化
作者:王義(yi) 桅(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guan) 係學院教授、重陽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
推動走向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新型全球化,是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最現實的使命
過去都是各種不同的文明,近代以來,歐洲率先實現工業(ye) 化、現代化之後,就把自己說成是唯一的文明。文明從(cong) 複數變成了單數,成為(wei) 了普世文明。其他國家隻能學他們(men) 。要尊重世界文明的多樣性,每個(ge) 國家都要找到自信,不是簡單的西化,而且簡單地學西方也學不了。
2010年美國總統奧巴馬在澳大利亞(ya) 訪問時說,如果每個(ge) 中國人都要過上澳大利亞(ya) 人或者美國人的生活水平的話,地球無法承載。美國人曾經消費了世界上四分之一的原油,中國人口是它的四倍,所以這種發展模式是不可持續的。今天我們(men) 既要實現現代化,還要碳中和,當然就要創新。
當今世界,近代以來的殖民體(ti) 係並沒有完全崩潰,它的很多觀念還深入在很多人的腦海裏,比如非洲一些國家的名字、首都、憲法法律都是按照西方的高標準製定的,甚至名稱語言都是這樣。但他們(men) 的經濟基礎又比較落後,這就非常不匹配。民主要建立在一定經濟發展的基礎上,這種條件沒有達到,推行西方民主,造成了現在經常出現的蘇丹內(nei) 戰等很多這樣的麻煩。所以,我們(men) 的改革開放先從(cong) 經濟基礎做起,先經濟改革,再推動政治和社會(hui) 的變革。這個(ge) 邏輯,即經濟基礎決(jue) 定上層建築很重要。所以,要消除西方現代化造成的人與(yu) 人、人與(yu) 自然、國與(yu) 國的這種矛盾。
要在時間維度上消除殖民體(ti) 係的遺毒,讓這些國家能夠實現經濟獨立、命運自主,走符合自身國情的發展道路,打造一種區域合作,逐步外溢。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旨在消除實踐上從(cong) 西方殖民者到近代以來的霸權體(ti) 係形成的一種中心邊緣體(ti) 係。今天的全球化是非常不公平的,有很多的問題,推動全球化走向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而不是逆全球化、脫鉤、斷鏈等,這是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最現實的使命。
“一帶一路”正在修複底層邏輯,讓全球化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是由內(nei) 而外,從(cong) 根上解決(jue) 問題
中國發起的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核心內(nei) 容就是促進基礎設施建設和互聯互通,對接各國政策和發展戰略,深化務實合作,促進協調聯動發展,實現共同繁榮。在“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框架下,中國努力實現與(yu) 共建國家的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打造國際合作新平台,增添共同發展新動力。此外,中國一直致力於(yu) 加大對發展中國家特別是最不發達國家的援助力度,促進縮小南北發展差距,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中國正在用實實在在的努力,積極維護世界公平與(yu) 正義(yi) ,推動新型國際關(guan) 係落到實處。
物流,在大西洋之間。光纜,像拉丁美洲、非洲沒有海底光纜連在一起,2016年,華為(wei) 建了第一條從(cong) 巴西到喀麥隆的海底光纜,所以互聯互通方麵以前是不聯不通,通而不聯,甚至是被聯通。為(wei) 什麽(me) 美國重視丹麥的通信,因為(wei) 歐洲的很多海底光纜是通過丹麥接入的。所以,從(cong) 天上地上海上網上,“一帶一路”正在修複底層邏輯,讓全球化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是由內(nei) 而外,從(cong) 根上解決(jue) 問題。
要推動什麽(me) 樣的“一帶一路”合作模式?核心詞是共商共建共享。有人說全球一體(ti) 化不可能,在有不同價(jia) 值觀的基礎上不可能形成全人類的共同價(jia) 值。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是大家攜手前進的陽光大道,不是某一方的私家小路,追求的是發展,崇尚的是共贏,傳(chuan) 遞的是希望。我們(men) 將同各方繼續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踐行共商共建共享原則,弘揚開放、綠色、廉潔理念,努力實現高標準、惠民生、可持續目標。我們(men) 將建設更緊密的衛生合作夥(huo) 伴關(guan) 係、更緊密的互聯互通夥(huo) 伴關(guan) 係、更緊密的綠色發展夥(huo) 伴關(guan) 係、更緊密的開放包容夥(huo) 伴關(guan) 係,為(wei) 人類走向共同繁榮作出積極貢獻。
原來的全球化和現代化是一種單向度的。今天我們(men) 要讓文明古國偉(wei) 大複興(xing) ,不僅(jin) 是中國,埃及、印度、兩(liang) 河文明這些文明都應該共同複興(xing) ,而不是說我是文明的你是野蠻的,我是先進的你是落後的,美國說我是發達的,你是發展的、欠發達的,這是一種線性的歧視性的分類標準。
今天我們(men) 要從(cong) 文明的角度來講全球文明倡議,還原世界多樣性,道並行而不相悖。所以,各種製度、各種文明、各種意識形態宗教信仰都應該是互學互鑒,相互尊重。所以,“一帶一路”破除了被連通的、不平等的依附體(ti) 係,解決(jue) 了不通不聯這種發展問題,還有聯而不通的問題,物理上是鄰居,心理上是崇洋媚外的,以及通而不聯,雖然通了,但國內(nei) 是不聯的問題,最終達到互聯互通,分別消除平等赤字、發展赤字、信任赤字、治理赤字、和平赤字,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
我們(men) 能否提出一種共享的曆史觀,人類命運共同體(ti) 的史觀?把這些曆史重新書(shu) 寫(xie) 一遍,而不是以前你的曆史、我的曆史、帝國的曆史、擴張史。要用人類或地區命運共同體(ti) 的史觀寫(xie) 東(dong) 亞(ya) 史,而不是你的曆史、我的曆史,機械地結合甚至存在矛盾。
同時,我們(men) 需要構建一整套學術體(ti) 係,比如全球發展學,不是原來發展經濟學的增長理論,按照他們(men) 的來不可能實現真正意義(yi) 上的發展。全球發展學,包括世界銀行的報告中講的全球合作學、全球安全學、全球和平學、全球生態學,這五大方麵對應了我們(men) 五大發展理念。我們(men) 需要把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和發展規劃對接、合作規劃對接、機製平台對接、重大項目對接,最關(guan) 鍵的是理念對接,進一步把這種對接機製化,由內(nei) 而外、由己及人、由表及裏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從(cong) 雙邊的命運共同體(ti) 到地區的命運共同體(ti) ,到全球的命運共同體(ti) ,最後到各個(ge) 領域,從(cong) 新領域回到老的較難的一些領域。現在有十幾個(ge) 國家已經和中國簽署了雙邊的命運共同體(ti) 的合作文件,這才是誌同道合。
總之,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把世界各國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都變成現實。每個(ge) 國家都有權利實現自己的夢想,發展是每個(ge) 國家的權利。不能光是一部分國家,少數人在做夢,其他人無夢可做,或者做的是別人的夢,這不行。世界的命運應該由世界各國共同掌握。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