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貴家譜文獻“進入”虛擬世界 讓曆史景觀“觸手可及”
中新網上海10月15日電 (記者 王笈)由上海圖書(shu) 館東(dong) 館家譜館與(yu) 上海市虛擬環境下的文藝創作重點實驗室共同推出的“閱人·閱城·閱世界”虛擬數字展覽項目15日在上海圖書(shu) 館東(dong) 館麵向讀者開啟公測。當讀者戴上輕便的頭顯設備、來到特定展品前,過去與(yu) 現在、虛擬與(yu) 現實在眼前頃刻交匯。
據介紹,該項目團隊挖掘上海圖書(shu) 館館藏資源,以近600張圖片繪製3條敘事主線,通過建模和圖像處理,渲染高清全息影像,在真實世界之上疊加數字影像。全息影像會(hui) “駐留”在觸發展品放置區域,當觀眾(zhong) 與(yu) 其交互時,它會(hui) 像真實物體(ti) 一樣作出相應的反應。例如團隊複原的1851年倫(lun) 敦世博會(hui) 水晶宮,可供觀眾(zhong) “觸摸”和轉動,百年前的曆史景觀在虛擬世界中變得“觸手可及”。
從(cong) 家譜文獻出發,探索曆史場景,首先要回歸到“人”。在該項目的“閱人”版塊,觸發展品是明代著名書(shu) 畫家董其昌家族的《董氏族譜》,版本為(wei) 清雍正間補刻康熙五十八年(1719)光訓堂刻本。董氏家族名人眾(zhong) 多,有明嘉靖間詩人董宜陽、南京禮工二部侍郎董傳(chuan) 策、清初畫家董建中等,譜內(nei) 所涉明代人物資料頗豐(feng) 。“閱人”以董其昌和海上畫派為(wei) 開端,展示董其昌、趙之謙、吳昌碩3位領軍(jun) 人物的代表畫作和主要成就,並呈現20世紀中葉後海上文化融合中西的繁盛景象。
“閱城”版塊從(cong) 明代文人陸深家族的《陸氏宗譜》出發,版本為(wei) 清乾隆二十年(1755)稿本。陸深是明代文學家、書(shu) 法家,嘉靖十九年(1540年)辭官回故裏浦江東(dong) 岸,在其舊居“後樂(le) 園”修建“後樂(le) 堂”“澄懷閣”“小滄浪”“儼(yan) 山精舍”等景點,今上海浦東(dong) 陸家嘴“花園石橋”一帶即其遺址。“閱城”延伸講述陸深家族對上海城市建設的貢獻,觀眾(zhong) 可在此感受到上海這座城市與(yu) 城市中的人們(men) 是以怎樣的方式緊密聯係在一起的。
“閱世界”版塊則以清光緒十年(1884)肇修堂石印本《北嶺徐氏宗譜》為(wei) “起點”,從(cong) 商人徐瑞珩1851年前往倫(lun) 敦參加第一屆世博會(hui) 展開,曆數中國人與(yu) 世博會(hui) 的曆史淵源,呈現西方學術思想向中國傳(chuan) 播的曆史過程。
據透露,“閱人·閱城·閱世界”是上海圖書(shu) 館東(dong) 館開辦之時就希望傳(chuan) 達給世界的理念,此次展覽呈現的是一個(ge) 更具開放性、互動性的數字空間。未來,“上海之源·文化年譜”等項目也會(hui) 以全新的空間感在AR世界中得以展現。(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