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有集采仿製藥效果不如原研藥?國家醫保局回應

發布時間:2023-10-17 16:55:00來源: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10月17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劉昶榮)國家醫保局今天上午召開新聞發布會(hui) ,介紹了國家集采第二、三批23種入選仿製藥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成果。

  2018 年以來,我國已經開展了 8 批國家組織藥品集采,涉及 333 種藥品。為(wei) 真實、全麵了解集采中選仿製藥安全性、有效性,2021 年起,國家醫保局組織北京宣武醫院等醫療機構,針對第二、三批國家帶量采購中選仿製藥品的臨(lin) 床療效與(yu) 安全性開展了真實世界研究。研究曆時 2年,於(yu) 近期形成了重要研究成果。

  據了解,研究包含了14萬(wan) 份病曆,包括患者的診斷、處方、檢查、檢驗結果等。這次評價(jia) 的23種藥品涉及抗感染、抗腫瘤、代謝及內(nei) 分泌、神經精神、心血管、消化係統6大領域。

  該項研究的課題組組長、北京宣武醫院藥學部主任張蘭(lan) 在發布會(hui) 上對這6大領域的具體(ti) 研究情況進行了詳細介紹,並得出結論:集采中選仿製藥的臨(lin) 床療效和安全性與(yu) 仿製藥相當。

  實際上,這並不是我國第一次公布集采仿製藥和原研藥的對照研究。2021年,國家醫保局發布了14種集采仿製藥的研究成果,結果顯示,這些仿製藥與(yu) 原研藥在有效性和安全性上相當。

  2021年的研究結果是對北京宣武醫院、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北京安貞醫院、北京大學腫瘤醫院等北京20多家三甲醫院的超11萬(wan) 病例研究得出的。研究內(nei) 容包括患者診斷信息、處方信息、檢查檢驗結果等。

  既然兩(liang) 次的結果都顯示仿製藥和原研藥在安全性和有效性上相當。那為(wei) 什麽(me) 仍有群眾(zhong) 反映仿製藥的效果不如原研藥呢?

  張蘭(lan) 在發布會(hui) 上回應說,任何藥品(無論是原研藥還是仿製藥)的有效性都是概率性的,如本次研究中大樣本分析顯示,鹽酸二甲雙胍原研藥和仿製藥的血糖達標率均在80%左右,在統計上無差異。這也說明了不論是原研藥還是仿製藥,該藥在個(ge) 體(ti) 治療中,對約20%的患者療效不佳,患者需要采用其他治療手段或藥物。這也意味著,在糖尿病患者大群體(ti) 中,有一部患者用某種降糖藥時會(hui) 出現療效不佳的情況,原研藥和仿製藥都是如此。

  “單獨將仿製藥效果不佳的病例選出,並進行針對性描述,就得出仿製藥不好的結論,這顯然是不科學的,也是不公平的。”張蘭(lan) 在發布會(hui) 上說,具體(ti) 而言,患者療效存在個(ge) 體(ti) 差異,如疾病發展階段、基礎疾病、合並其他用藥、基因及代謝多樣性等因素都會(hui) 影響治療結局,僅(jin) 憑個(ge) 案得出“仿製藥不行”的結論是盲目的、具有誤導性的,“就像大家熟悉的‘幸存者偏差’,隻有用藥不好的才會(hui) 反映,用藥好的就不說。所以隻有通過一定規模人群的對照研究,才能得出科學的結論。”

  集采藥品引發群眾(zhong) 關(guan) 注,其中一個(ge) 原因是藥品價(jia) 格會(hui) 大幅下降。以今年7月開始落地實施的第八批國家組織藥品為(wei) 例,39個(ge) 中選品種平均降價(jia) 56%,預計將為(wei) 患者節約費用260億(yi) 元。

  價(jia) 格下降這麽(me) 多,是否會(hui) 影響藥品療效?今天的發布會(hui) 上,國家醫保局價(jia) 格招采專(zhuan) 家組組長章明表示,國家組織藥品集采設定了質量門檻,要求參加集采的仿製藥通過質量和療效的一致性評價(jia) ,從(cong) 而避免在競爭(zheng) 中出現“劣幣驅逐良幣”現象。

  此外,國家藥監局每年部署開展專(zhuan) 項監管工作,實現對國家集采中選產(chan) 品的企業(ye) 監督檢查、產(chan) 品抽檢、藥品不良反應監測“三個(ge) 全覆蓋”。目前,檢查涉及藥品生產(chan) 企業(ye) 近600家,覆蓋全部333種中選藥品。

  章明還表示,相關(guan) 部門會(hui) 嚴(yan) 肅處理存在質量風險的中選產(chan) 品。八批國家組織集采共有1387個(ge) 中選產(chan) 品,5年累計有6個(ge) 產(chan) 品被藥監部門通報存在質量風險,其中2個(ge) 國產(chan) 仿製藥、4個(ge) 進口藥。在全覆蓋監督檢查下,集采藥品的年合格率達到99.8%以上,高於(yu) 全國化學藥平均水平。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