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媒人”哄抬彩禮 為爭麵子相互攀比 當婚姻被高額彩禮裹挾
曆經40多天的籌備,曉東(dong) 和筱雅的婚禮10月2日在甘肅省慶陽市圓滿禮成。曉東(dong) 向嶽父母求娶筱雅的聘禮包括“三金一鑽”,即1隻古法實心金手鐲、1條四葉草金項鏈、1對金耳墜、1枚30分鑽戒,以及16.8萬(wan) 元彩禮現金。
站在鮮花和氣球中間,麵對賓客的祝賀,這對新人內(nei) 心其實有點苦澀。
訂婚前商定彩禮時,筱雅父母提的要求是“三金一鑽”外加18.8萬(wan) 元現金,曉東(dong) 父母感到無法接受。幾番“討價(jia) 還價(jia) ”,雙方家長心裏都不痛快,婚事差點“黃了”。在媒人的“說和”下,彩禮最終定在了16.8萬(wan) 元。婆家經濟並不富裕,這筆彩禮對他們(men) 來說是沉重的負擔,也給小兩(liang) 口的婚後生活蒙上了一層陰影。筱雅對此卻無可奈何,感歎:“我的婚姻大事,是由父母和媒人商定的。”
今年2月13日發布的中央一號文件要求,推動各地因地製宜製定移風易俗規範,強化村規民約約束作用,黨(dang) 員、幹部帶頭示範,紮實開展高價(jia) 彩禮、大操大辦等重點領域突出問題專(zhuan) 項治理。這是中央一號文件5年內(nei) 第四次點名高價(jia) 彩禮問題。各省份也在群策群力,比如規定彩禮限額標準、提倡零彩禮等,並取得了一定成效。
在全國多地抵製高價(jia) 彩禮陋習(xi) 、推進移風易俗工作的同時,由於(yu) 世俗觀念的影響,以及一些職業(ye) 媒人的推波助瀾,仍有不少青年與(yu) 筱雅他們(men) 一樣,對自己的婚嫁彩禮問題缺少話語權。
“感覺媒人在‘帶節奏’,說一些誘導我父母的話”
筱雅自認為(wei) 是“獨立女性”,近兩(liang) 年用攢下的幾萬(wan) 元與(yu) 小姐妹合夥(huo) 經營一家美容店,做美甲、美睫、麵部護理,積攢了些穩定客源,每月刨去開支淨收入6000多元,租住在一間公寓房,買(mai) 了代步車。
她和曉東(dong) 是在一次朋友聚會(hui) 上認識的。曉東(dong) 的職業(ye) 是房屋中介,年收入與(yu) 筱雅差不多。去年他倆(lia) 用自己的積蓄加上父母的幫襯,按揭購買(mai) 了一套新房。曉東(dong) 父母請托當地小有名氣的職業(ye) 媒人王璽,聯係筱雅父母提親(qin) 。二老覺得曉東(dong) 做人做事踏實穩重,同意了這門親(qin) 事。
眼看婚事“有戲”,媒人王璽開始多次向筱雅父母建議多要彩禮,還說經他介紹成婚的年輕人,彩禮都在15-25萬(wan) 元,“你姑娘優(you) 秀,是個(ge) 創業(ye) 小老板,事業(ye) 前景好,養(yang) 個(ge) 女兒(er) 不容易,彩禮要跟著風俗行情走”。
“感覺媒人在‘帶節奏’,說一些誘導我父母的話。”筱雅曾勸說父母,“別要太多,曉東(dong) 家也不容易,正在供曉東(dong) 弟弟上大學”。但父母更願意聽從(cong) 媒人的建議,還提醒女兒(er) :“婚姻大事上不要‘戀愛腦’,能拿出多少彩禮,代表著曉東(dong) 家有多大誠意。”
在王璽的勸說下,這樁婚事的彩禮最終定在16.8萬(wan) 元。訂婚那天的最後一項儀(yi) 式是“謝媒”。曉東(dong) 和筱雅的父母分別拿出2000元“謝媒錢”給了王璽。宴席臨(lin) 近結束,王璽特意對著雙方家長“將醜(chou) 話說在前麵”:“倘若兩(liang) 個(ge) 年輕人悔婚、閃離,涉及錢財的事,別來找我。”
“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在婚嫁彩禮問題上,我並不‘自主’。”筱雅說,小城市的人注重傳(chuan) 統婚嫁習(xi) 俗,普遍比較重視彩禮,“有的職業(ye) 媒人就在彩禮上動心思,煽動女方家庭哄抬價(jia) 碼、從(cong) 中抽成賺錢”。
在寧夏回族自治區南部,27歲的趙夢琪今年5月和初中同學王罡結婚了,在彩禮問題上,她也感到比較無奈。春節訂婚前,當趙夢琪說出“零彩禮或象征性收一點”的想法時,父母堅決(jue) 反對,“聊了三四次,也沒能統一意見”。
和一些同齡已婚女性朋友交流時,趙夢琪了解到,一些人嫁女兒(er) 時,或為(wei) 了攀比、爭(zheng) “麵子”,或受到環境壓力和媒人“帶節奏”,會(hui) 提出大額彩禮要求。但男方家庭除承擔買(mai) 房和裝修開支外,還需負擔十幾萬(wan) 甚至20多萬(wan) 元的彩禮,壓力非常大。
“說媒酬勞根據雙方最終的彩禮來算”
在筱雅的農(nong) 村老家,大部分職業(ye) 媒人是無業(ye) 群眾(zhong) 。他們(men) 收集掌握著幾十或上百名適婚男女青年的個(ge) 人信息,包括農(nong) 曆出生日期、身高、學曆、職業(ye) 與(yu) 收入、家庭住址、家庭成員基本情況、有無房和車、擇偶需求。“這些信息都記在本子上,有些是本人或家長主動聯係告知的,有些是自己平時打聽到的。”職業(ye) 媒人王璽說。
王璽給人介紹對象有七八年了。起初,有人找他幫忙給孩子打聽合適的對象,他陸續介紹成功過幾對新人,還收到過皮鞋、煙酒等謝媒禮。後來,問的人多了,他便覺得這是個(ge) 營生,索性每到鄉(xiang) 鎮的趕集日,就端個(ge) 小板凳找個(ge) 人多熱鬧的地方守著,等別人找他介紹對象。一同守候的,不止他一個(ge) 媒人。時間久了,當地人管媒人聚集的地方叫“人市”。
在甘肅慶陽,群眾(zhong) 戲稱媒人說親(qin) 是個(ge) “跑斷腿、說破嘴”的辛苦差事,有個(ge) 風俗是:說定婚事後,雙方家長要贈送皮鞋作為(wei) 答謝。近些年,人們(men) 生活條件好了,將送皮鞋改為(wei) 送現金,抑或二者皆送。為(wei) 賺取謝媒禮,一些職業(ye) 媒人慫恿女方家長索要大額彩禮及服裝購置費、上車費、改口費等,從(cong) 中抽成10%甚至更多。在臨(lin) 近的陝西省一些地區,彩禮還包括“離娘錢”“菜水錢”等各種名目的收費項目。
“職業(ye) 媒人的業(ye) 務有淡旺季。”王璽說,春節前年輕人返鄉(xiang) 時段最忙。有時,說一個(ge) 媒,一天要跑兩(liang) 個(ge) 地方,上午介紹男女雙方見麵,下午帶他們(men) “看家”(到雙方家中了解家庭居住環境——記者注)。
王璽的說媒過程,從(cong) 互推聯係方式、約線下見麵,到提親(qin) 、訂婚,快則半月、慢則一個(ge) 月,原則就是最多約3次見麵,互相沒好感就重新介紹。“年輕人返鄉(xiang) 時間緊張,一般往兩(liang) 邊跑三四趟就能‘說成’。能不能‘說成’,關(guan) 鍵就是談彩禮。”
“一些外出打工的年輕人最終要回鄉(xiang) 生活,更願意在家鄉(xiang) 找對象。”年輕人閑時喜歡看短視頻,王璽就把說媒業(ye) 務轉戰到網絡上,白天將待婚男女青年個(ge) 人信息等內(nei) 容發在短視頻平台上,還會(hui) 發一些介紹成功的年輕人訂婚、結婚的視頻,畫麵裏有一摞摞的彩禮鈔票、琳琅滿目的陪嫁物品,還有“謝媒”業(ye) 績,標注“有意者加微信私聊”;晚上就開直播安排年輕人線上見麵。
這些業(ye) 務並非免費。王璽說,現在年輕人的戀愛擇偶觀念更多元化,對外貌形象、工作收入、房子車子等條件都有不同的心理預期,幫他們(men) 找到心儀(yi) 的人,需要花時間和精力,“說媒酬勞根據雙方最終的彩禮來算”。
在筱雅生活的縣域,一些年輕人不願意婚後居住在農(nong) 村,傾(qing) 向於(yu) 要求男方在縣城或市區買(mai) 房。男方家庭婚前買(mai) 房,全款加裝修費用近100萬(wan) 元,如果辦商業(ye) 貸款,首付款加裝修費最少也得近40萬(wan) 元。倘若家中有兩(liang) 三個(ge) 兒(er) 子,經濟負擔“重如山”。“媒人談彩禮的出發點,更多考慮的是婚俗和利益,而不考慮這些家庭的現實經濟狀況。”筱雅說。
趙夢琪平時比較關(guan) 注社會(hui) 熱點。在一些常用的短視頻平台,她也發現,同城頻道用戶中活躍著很多職業(ye) 媒人。有人自稱自媒體(ti) 從(cong) 業(ye) 者轉型,有人掛出了婚介實體(ti) 店名稱和地址。除單身男女青年婚介信息外,發布的內(nei) 容還包括“沒房沒車沒存款,即使再老實可靠,也沒有女生願意嫁給你”“二婚怎麽(me) 談彩禮”“想閃婚的私信聊”等。
“這些言論,明顯與(yu) 當下倡導的婚戀文明新風相悖。”趙夢琪說。
婚姻被高額彩禮裹挾,會(hui) 使女性婚姻自主權受到侵害
趙夢琪的母親(qin) 劉萍祖籍在甘肅東(dong) 部一座縣城。劉萍說,20世紀,在陝甘寧三省交界的一些縣(區),年輕人舉(ju) 辦訂婚或結婚儀(yi) 式時,會(hui) 現場展陳女青年手工縫製的被褥、布鞋和鞋墊、刺繡枕套、門簾、香包掛件等。這些物件被稱為(wei) “陪紡”。“陪紡”越多、針線活兒(er) 做得越好,越能說明女青年心靈手巧、具備較好的生活技能。
進入21世紀後,人們(men) 的物質生活日漸向好,展陳的物品發生了變化。
“‘陪紡’依然有,但人們(men) 開始認為(wei) ,就算再多,也並不值錢。”劉萍向中青報·中青網記者說,現在取而代之的,是展示男方贈予女方的彩禮現金、首飾、服裝鞋包、品牌護膚化妝品等,以及女方家長贈予的陪嫁車、家電、名表等貴重物品。
趙夢琪曾在參加的婚禮儀(yi) 式上見到,有人為(wei) 女兒(er) 辦出閣宴時,將陪嫁物品清單以紅榜的形式張貼在宴會(hui) 現場醒目處,或將嶄新的甚至還沒掛牌的陪嫁車開到宴會(hui) 現場,供賓客了解觀賞。有人找貨車將陪嫁的大型家電運到宴會(hui) 現場,實在不好搬運的,就將外包裝空紙殼擺在現場顯眼處。也有的女方家庭會(hui) 展示兩(liang) 把陪嫁鑰匙:房鑰匙、車鑰匙。
“小城市是個(ge) ‘熟人社會(hui) ’,人都有從(cong) 眾(zhong) 心理,會(hui) 跟風效仿這些做法。一旦流行起來,想破規矩不容易。”趙夢琪說,在攀比、爭(zheng) “麵子”的心態下,女方家庭會(hui) 提高彩禮金額要求。比如,誰家的女孩考上了研究生或端上了“鐵飯碗”,談彩禮時,媒人會(hui) 建議女方家長:“農(nong) 村沒上過大學的女孩出嫁彩禮,還有二婚的,都十五六萬(wan) 元,甚至20多萬(wan) 元,咱們(men) 不能比這些低。”
00後李愛媛從(cong) 小生活在陝西省靖邊縣一個(ge) 農(nong) 村家庭,目前單身。她常聽長輩說“花了那麽(me) 多精力和錢養(yang) 大的女兒(er) ,嫁了人就是婆家的人了,不多要點兒(er) (彩禮),不是虧(kui) 了嘛”“彩禮給得多,對方不敢輕易怠慢咱”。
她和同村出嫁了的姐姐們(men) 交流得知,因為(wei) 高額彩禮,有的男青年借錢、刷信用卡甚至借網貸結婚,婚後又因經濟壓力產(chan) 生家庭矛盾;有人舉(ju) 全家之力買(mai) 房裝修後,積蓄所剩無幾,拿不出20多萬(wan) 元的彩禮,選擇放棄感情、另覓良緣;也有的女青年會(hui) 積極向家人爭(zheng) 取降低彩禮要求。
“當下的年輕女性既要遵從(cong) 傳(chuan) 統婚俗觀念,又要響應婚戀新風,需要正麵應對彩禮問題。”李愛媛說,婚姻被高額彩禮裹挾,會(hui) 使女性婚姻自主權受到侵害。
今年全國兩(liang) 會(hui) 期間,全國政協委員、全國婦聯副主席、書(shu) 記處書(shu) 記吳海鷹提交了關(guan) 於(yu) 治理高價(jia) 彩禮的提案。她建議,指導基層自治組織對婚嫁彩禮明確約束性標準,並將“限高”規定寫(xie) 入村規民約;發揮紅白理事會(hui) 和鄉(xiang) 賢作用,引導村民執行村規民約、紅白理事會(hui) 章程;製定“媒婆公約”,杜絕收受高額回扣;緊抓重點人群,將婚喪(sang) 嫁娶情況納入對黨(dang) 員幹部的考核述評、晉級晉職、監督管理,實行承諾報備製度。
甘肅省鎮原縣一名鄉(xiang) 政府幹部表示,按規定,婚介機構由民政部門審批登記、監督管理,但平時在當地農(nong) 村參加年輕人婚禮時發現,民間仍活躍著一些無注冊(ce) 、無登記、“脫管”的媒人,其中不乏哄抬彩禮、賺取高額抽成者,還有媒人活躍在短視頻平台上,“建議民政部門摸清這類人員的數量和情況,從(cong) 嚴(yan) 管理”。
(文中采訪對象均為(wei) 化名)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焦敏龍 來源:中國青年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