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全力以赴保障糧食豐收——各地加快推進秋季農業生產掃描

發布時間:2023-10-19 15:26:00來源: 經濟參考報

 

  當前正值“三秋”生產(chan) 關(guan) 鍵時期。在一些地區經曆台風、洪澇、幹旱等極端天氣挑戰下,今年的秋糧收獲來之不易。目前,全國秋糧收獲已過七成,全國冬小麥播種完成意向麵積的兩(liang) 成。記者近日赴東(dong) 北、華北、南方等糧食產(chan) 地,帶來秋收秋種一線見聞。

  進度七成:搶抓農(nong) 時保豐(feng) 收

  日頭剛冒尖,在黑龍江省五常市民樂(le) 朝鮮族鄉(xiang) 振興(xing) 村的一處稻田間,收割機便開始穿梭,機頭打穀脫粒,機尾分離秸稈並還田,最後將一顆顆飽滿的稻粒盡收倉(cang) 中。

  “前段時間水稻受洪澇災害我們(men) 挺著急,後來在農(nong) 技人員指導下進行‘一噴多促’作業(ye) ,水稻長勢恢複不錯,收獲也沒耽擱。我們(men) 會(hui) 抓緊生產(chan) ,全力保障大家吃上可口的五常大米。”紅揚有機種植農(nong) 民專(zhuan) 業(ye) 合作社理事長於(yu) 殿紅說。

  秋糧主要包括中晚稻、玉米、薯類、豆類等,是全年糧食生產(chan) 的大頭。目前,各地正搶抓農(nong) 時確保秋糧顆粒歸倉(cang) :在河北秦皇島,玉米地機械轟鳴,摘棒、剝皮、裝倉(cang) 等環節有條不紊;在山東(dong) 臨(lin) 沂,機收減損積極推進……

  據最新農(nong) 情調度顯示,全國秋糧已收獲過七成。其中,東(dong) 北地區近七成,黃淮海地區近八成,西北地區過七成,長江中下遊和西南華南過六成。

  今年以來,保障豐(feng) 收離不開重農(nong) 抓糧的紮實行動——

  看政策,國家下達實際種糧農(nong) 民一次性補貼100億(yi) 元;在秋糧生產(chan) 關(guan) 鍵時期,中央財政及時下撥農(nong) 業(ye) 防災救災資金、玉米大豆“一噴多促”一次性補助資金;

  看麵積,各地全麵落實糧食安全黨(dang) 政同責,全年糧食播種麵積穩中有增,今年秋糧麵積預計達到13.1億(yi) 畝(mu) ;

  看田管,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近期組織專(zhuan) 家派出多個(ge) 工作組下沉一線,幫助協調解決(jue) 農(nong) 資供應、政策落實、防災減災等方麵的困難問題,分區域調度秋收進度,確保“三秋”生產(chan) 順利開展。

  科技助力:糧倉(cang) 裏有新氣象

  大麵積單產(chan) 提升行動穩步實施,是今年糧食生產(chan) 的一個(ge) 突出特點。

  近日,站在自家田間,河北省邯鄲市磁縣磁州鎮八裏鋪村種糧大戶王增望著密密層層的玉米,歡喜之情溢於(yu) 言表。

  “今年的玉米個(ge) 頭大、灌漿足、籽粒飽滿,每畝(mu) 能增產(chan) 兩(liang) 三百斤,很重要的原因是我們(men) 用了北鬥導航的智慧農(nong) 機播種,株行距精準了,密度就增加了。”王增說,縣裏還組建了“田保姆”等農(nong) 技專(zhuan) 家隊伍,在重要時間節點指導耕種,今年糧食增產(chan) 效果顯著。

  今年以來,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把大麵積單產(chan) 提升作為(wei) 糧食生產(chan) “頭號工程”,以100個(ge) 大豆、200個(ge) 玉米大縣整建製示範帶動,重點推廣耐密品種、高性能播種機,精準管控各生產(chan) 環節,提高關(guan) 鍵措施到位率。

  科技是單產(chan) 提升的密碼,也是發掘土地潛力的關(guan) 鍵。

  在齊魯大地上,原本難以利用的鹽堿地,正在悄然發生改變。

  “原來的土地幹時梆梆硬,澆後白花花的,種一茬賠一茬。今年俺種的‘濟穀30’畝(mu) 產(chan) 超過500公斤。”山東(dong) 省德州市夏津縣新盛店鎮五安莊村種植戶王延嶺說,土壤和品種改良後,穀子產(chan) 量明顯提升。

  擴種大豆油料、守好“油瓶子”,離不開科技。在山東(dong) 省東(dong) 營市現代農(nong) 業(ye) 示範區的600畝(mu) 試驗田,耐鹽高產(chan) 大豆新品係“科豆35”禾壯莢實、豆粒飽滿。中國科學院遺傳(chuan) 發育所研究員田誌喜介紹,該品種實測持續實現耐鹽堿穩定高產(chan) ,下一步將抓緊推廣農(nong) 田種植試驗。

  今年以來,我國發揮科技力量,積極開展鹽堿地綜合利用試點,加快耐鹽堿品種選育,各地加快耐密抗逆品種應用,改善地力條件,推廣高效智能農(nong) 機,提高精量播種、機收減損水平,落實秋糧“一噴多促”等關(guan) 鍵技術,為(wei) 保障豐(feng) 收夯實根基。

  未來可期:努力播撒新希望

  在安徽省淮北市濉溪縣,剛剛賣完新收的玉米,三豐(feng) 穀物種植家庭農(nong) 場負責人信超顧不上休息,又開始忙著藥劑拌種、整地犁地,為(wei) 種植小麥做準備。

  “玉米收完後,我們(men) 抓緊把秸稈打捆離田,用粉碎機在田裏滅一遍茬,避免小麥越冬時根還沒紮深、不抗凍,影響生長。”信超說,種地就是要抓緊農(nong) 時“壓茬推進”。

  彩雲(yun) 之南,金秋時節醞釀著新的希望。冬馬鈴薯即將進入種植季,雲(yun) 南省馬鈴薯育種及種薯產(chan) 業(ye) 技術研究創新團隊研究員隋啟君忙碌起來:“我們(men) 團隊正抓緊給農(nong) 戶做新品種的栽培技術培訓,確定好種植模式,才能保證足夠的催芽時間,為(wei) 穩產(chan) 增產(chan) 打好基礎。”

  “三秋”生產(chan) 關(guan) 鍵時期,各地各部門積極抓好秋冬種重點工作,落實小麥最低收購價(jia) 、產(chan) 糧大縣獎勵等政策,調動農(nong) 民種糧積極性,穩定冬小麥種植麵積;協調調運適宜良種,指導農(nong) 民合理安排播期,落實深耕深鬆、適深精播等技術;有序複墾複耕撂荒地,為(wei) 明年糧油豐(feng) 收打牢基礎。

  時鍾一刻不停,農(nong) 人腳步不停。著眼耕種管收各環節,製定實施好良田、良種、良法、良機、良製集成組裝的綜合性方案,一年接著一年抓……山水田間,廣袤大地充滿勃勃生機,不懈耕耘的汗水為(wei) 五穀豐(feng) 登澆灌希望,為(wei) 攻堅克難奪豐(feng) 收築牢根基。

  (記者於(yu) 文靜、陳冬書(shu) 、楊靜、葉婧、水金辰)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