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送出去的婚禮紅包,糾結著多少人情

發布時間:2023-10-19 15:24:00來源: 中國青年報

 

  “十一”假期結束了,我的錢包又癟了。清點起來,從(cong) 中秋到國慶,再到長假末尾,我和家人一共參加了3場婚禮,加上另外3場因為(wei) 時間衝(chong) 突無法趕赴的婚禮邀約,我們(men) 足足送出了6個(ge) 紅包,每個(ge) 紅包的禮金,至少也有1000元。放完假上班那天,正好是工資日——看著到賬的薪水,再看看上個(ge) 月的信用卡賬單,結餘(yu) 下來的錢,還不夠填補這個(ge) 假期送出去的一半。

  總額將近萬(wan) 元的禮金,一份份由我親(qin) 手遞出,要說一點都不心疼,肯定是自欺欺人的謊話。但是,從(cong) 情理、道義(yi) 上看,這幾筆婚禮紅包形式的人情支出,也沒有哪筆是我們(men) 不該出、不必出的。6對邀請我們(men) 赴約的新人,有5對都參加過我和妻子的婚禮,送給他們(men) 的紅包,隻不過是還過去的人情。餘(yu) 下的那對,新郎是我幼時極好的玩伴——當時沒請人家參加婚禮,本就是我虧(kui) 心,如今故友發來請柬,豈有不共襄盛舉(ju) 、隨上份子之理?

  “黃金周”的名號,聽著就很旺財運。不過,對大多數年輕人而言,一個(ge) 黃金周過下來,散出去的“黃金”,往往要比賺到的多得多。每年的十一假期都是婚禮高峰,還有不少前兩(liang) 年因為(wei) 新冠疫情沒辦成婚禮的新人,主動將這樁大事挪到了今年。而且,越是二三十歲,社交圈中正值婚齡的朋友越多,對進入社會(hui) 不久,積蓄還不算豐(feng) 厚的年輕人而言,簡直就是一記定製款的“人情暴擊”。

  當然,多數情況下,參加婚禮都是一件令人開心的事。而且,當代年輕人的社交習(xi) 慣越來越“直”,很多人都學會(hui) 了拒絕那些不熟的人發來的婚禮請柬。從(cong) 理論上講,既然結婚的都是好朋友、真朋友,給點禮金,又有什麽(me) 好糾結的呢?但是,人們(men) 總說“友誼無價(jia) ”,但在一定程度上,婚禮紅包這檔子事,實在太像是在給友誼“明碼標價(jia) ”了,因此難免令人難受、糾結。

  給紅包的人會(hui) 糾結:某個(ge) 老同學給1000元是不是就夠了,這樣對得起我們(men) 多年交情嗎?那個(ge) 大學舍友和我很鐵,我想多給一些,可是其他舍友結婚我沒給那麽(me) 多,會(hui) 不會(hui) “不患寡而患不均”?某個(ge) 朋友的婚禮在很遠的城市舉(ju) 辦,趕過去要花不少旅費,我能不能少隨點份子,或是幹脆不出席,用微信多打點錢?

  也別以為(wei) 收紅包的人就不會(hui) 糾結——辦過婚禮的“過來人”,肯定都懂個(ge) 中滋味。當年某個(ge) 朋友結婚,我包了2000元紅包,怎麽(me) 這次對方出席我的婚禮,隻回了1000元?提前一個(ge) 多月,就給某個(ge) 以為(wei) 關(guan) 係很好的同學發了邀請,怎麽(me) 對方不僅(jin) 不出席,還隻用手機發來500元禮金?還有朋友不知何故,出手特別闊氣,送來的禮物價(jia) 值數萬(wan) 、遠超預期,讓人不知如何“報答”是好……總而言之,對方給多給少,也都有讓收錢者發愁的理由。

  這些關(guan) 於(yu) 金錢的糾結,看起來很俗氣。不過,親(qin) 身經曆告訴我:那些與(yu) 金錢無關(guan) 、看似純粹的“人情債(zhai) ”,可能比禮金問題還要讓人頭疼。我有一位朋友,結婚時邀請了一個(ge) 很好的閨蜜當伴娘,還請她在婚禮現場致辭發言。結果那位閨蜜結婚時,不僅(jin) 沒給我那位朋友安排任何特殊角色,連請柬都是提前3天才發來的。兩(liang) 個(ge) 人的友誼,瞬時就遭遇了一場嚴(yan) 峻考驗。還有一次,我本來都答應了要參加一場朋友的婚禮,結果當天臨(lin) 時有推不開的事情,隻能給朋友連連道歉,但在朋友的回複中,我明顯感受到他不開心了,讓人心中很難釋懷。

  有人或許會(hui) 說:既然婚禮裏麵有這麽(me) 多麻煩事,以後改改婚俗,紅包也不用給了,不就好了嗎?但是,且不說傳(chuan) 統不可能說改就改,就算真的能改,這也會(hui) 讓人與(yu) 人之間的聯係與(yu) 牽絆變淡,未必全是好事。隻要和對方關(guan) 係夠好,給出紅包時,那種快樂(le) 的幸福感,可能遠超金錢本身;收到紅包時,雖然知道其中很多錢之後都要用其他形式還回去,還是會(hui) 感受到大家的美好祝願。

  沒人喜歡糾結,但隻要這些傳(chuan) 統習(xi) 俗裏蘊含的積極意義(yi) 依然存在,我們(men) 就很難徹底將其放下,因此不得不學會(hui) 處理各種現實場景,與(yu) 複雜的人情世故同在。但是,我們(men) 可以試著用更輕盈的心態麵對糾結:既然選擇接受人情世故的約束,不妨少些精神內(nei) 耗,把該做的事做了就好;反過來說,如果某些糾結真的令人那麽(me) 難受,或者財政狀況已經入不敷出,坦誠麵對自己的內(nei) 心與(yu) 現實需求,其實也沒有那麽(me) 難。

  林樹心 來源:中國青年報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