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北京人民劇場20年後“迎來戲中人,又見座上客”

發布時間:2023-10-20 15:31:00來源: 中新社

  中新社北京10月18日電 題:北京人民劇場20年後“迎來戲中人,又見座上客”

  中新社記者 應妮

  停演20年的北京人民劇場,日前再度響起聲聲皮黃,經典劇目《張協狀元》在這裏“迎來戲中人,又見座上客”。

  人民劇場始建於(yu) 1953年,1955年1月正式開放。它外觀古雅、文化底蘊深厚、功能設施齊全,是新中國成立後的第一批現代化戲曲表演場所。

  中國國家京劇院院長王勇回憶,國家京劇院首任院長、京劇藝術大師梅蘭(lan) 芳先生曾以經典劇目《穆柯寨》為(wei) 人民劇場做開幕演出。現場觀眾(zhong) 熱情高漲、不願離場,張雲(yun) 溪、張春華兩(liang) 位藝術家又上台演出了《三岔口》選段。此後,一代代京劇名家在此登台獻藝,引領著京劇藝術推陳出新。

  事實上,相距百餘(yu) 米的梅蘭(lan) 芳故居和人民劇場同在護國寺大街上。當年梅蘭(lan) 芳先生每天步行上下班,人們(men) 經常可以在街頭看到他優(you) 雅的身影。

  作為(wei) 仿古建築,人民劇場既有古意又融合了當代審美。比如歇山屋頂上的脊獸(shou) ,走近細看會(hui) 發現是精雕細琢的鴿子,蘊涵了北京古城的意趣。

  2007年,人民劇場被列入第一批北京優(you) 秀近現代建築保護名錄,並於(yu) 2018年被列為(wei) 第三批中國20世紀建築遺產(chan) 。2003年,劇場因技術改造升級等原因,暫停對外演出功能。這一停,就是20年。

  10月16日晚的重張大戲《張協狀元》被譽為(wei) “中國第一戲”和“戲曲活化石”。該劇載於(yu) 明《永樂(le) 大典》,是目前發現的唯一全本保存的南宋戲文,也是中國迄今發現最早、保存最完整的中國古代戲曲劇本。國家京劇院曾在2003年排演此劇,廣受好評。

  該劇講述書(shu) 生張協赴考遇盜,得貧女相救,後結為(wei) 夫婦。張協中狀元後,雖拒絕樞密使王德用的招贅,但貧女尋夫至京,張協嫌她“貌陋身卑,家貧世薄”,不肯相認,竟於(yu) 赴任路上劍劈貧女。後貧女為(wei) 王德用收為(wei) 義(yi) 女,終於(yu) 重圓。

  國家京劇院導演徐孟珂執導此次複排,努力呈現南戲的本來麵貌。其中淨、末、醜(chou) 的插科打諢,將整出戲的劇情順暢地連貫起來,同時對愉悅觀眾(zhong) 和調節氣氛起到重要作用。全劇整體(ti) 風格古樸素雅,很多物品如“廟門”“供桌”由演員扮演,這也是該劇的一大藝術創新點,為(wei) 戲曲藝術的虛擬性賦予了新的表現形式。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複排將原劇中貧女和張協重修於(yu) 好、破鏡重圓的劇情,改為(wei) 了開放式結局,讓觀眾(zhong) 產(chan) 生無限遐想。

  繼該劇之後,人民劇場也將迎來第一個(ge) 係列展演活動——為(wei) 期一個(ge) 月的全國小劇場京劇“群英會(hui) ”。北京京劇院、上海京劇院、武漢京劇院、浙江京昆藝術中心、江蘇省演藝集團京劇院等京劇藝術團體(ti) 將在這裏上演15台劇目共計13場演出。

  王勇介紹,人民劇場煥新重張後,將通過一院(國家京劇院)、一場(北京人民劇場)、一館(京劇藝術展陳館)、一街(護國寺街)整體(ti) 布局,打造一個(ge) 京劇傳(chuan) 承、傳(chuan) 播基地。(完)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