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萬名大學生“文藝行”品味青春
實習(xi) 記者 何蕊
“轟隆,轟隆隆……”北京國際戲劇中心曹禺劇場裏,一場“暴風雨”接近尾聲,隨著大幕緩緩降落,觀眾(zhong) 席間掌聲、歡呼聲響成一片。
近日,北京人民藝術劇院迎來首次學生演出——北京師範大學北國劇社的大學生演員登台演繹經典劇目《雷雨》。這是“‘京’彩文化青春綻放”行動計劃中文藝行“大團小團手拉手”項目的重要活動,北京人藝與(yu) 北師大結對共建,為(wei) 經典作品注入青春活力。
自5月23日行動計劃啟動以來,一場場精彩的文藝大戲在京城上演。目前,已有來自16所試點高校的2.5萬(wan) 名大學生參與(yu) 其中,在“文藝行”中品味藝術青春。
青春視角致敬經典
耳邊雷鳴般的掌聲經久不息,陳兆伊閉上雙眼,深深鞠躬,時間仿佛回到了三個(ge) 月前,她與(yu) 角色四鳳初次相遇的那天。“剛接到《雷雨》演員招募的通知,我心裏好像燃起了一團火,特別激動。”正在北師大馬克思主義(yi) 學院讀大三的陳兆伊,加入北國劇社已有兩(liang) 年多時間。在她看來,自己年紀與(yu) 四鳳相仿,性格也和角色頗有幾分相似。於(yu) 是,經過多輪試鏡和調整,她如願以償(chang) 拿到了四鳳的劇本。
可第一次站上人藝舞台排練的陳兆伊,便遇到了難邁的坎——“從(cong) 第一幕四鳳和周萍在房間偷偷私會(hui) 的甜蜜,到得知周萍要去礦上工作感到擔憂著急,再到最後接近崩潰、絕望,導演老師一次次提醒我要演出人物情緒上的波動和反差,但效果總是不盡人意。”休息間隙,就在陳兆伊獨自坐在後台失落時,學生導演李紫涵主動找到了她。
“得幫她和四鳳這個(ge) 角色產(chan) 生共情。”在博士生李紫涵看來,陳兆伊就像一個(ge) 能量十足的“小太陽”,日常相處中她總是笑意盈盈,熱情友善的性格和四鳳非常相似。於(yu) 是,李紫涵編出一個(ge) 現代故事,讓陳兆伊感受“苦情”:“假如你從(cong) 別人口中聽說,熱戀中的男朋友要出國留學,並且沒有回國的打算,你的第一反應是什麽(me) ?你會(hui) 怎樣挽留他?”“我想,首先我會(hui) 愣住,不知所措,然後悲傷(shang) 、痛苦,最後憤怒、崩潰。”主動說出答案的陳兆伊也將這種情感的變化運用在表演中,慢慢找到了感覺。
演出謝幕時,李紫涵激動地跑上台,和每位演員擁抱,向觀眾(zhong) 鞠躬致謝。她說:“就像做了一場美麗(li) 的夢,夢裏和朋友們(men) 為(wei) 了同一個(ge) 目標一起奮鬥的感覺,很棒!”和她共同奮鬥的劇社成員大約有30人,包含演員、道具等台前幕後的各個(ge) 崗位。年齡最小的成員剛上大二,比較有資曆的則是已經畢業(ye) 的劇社往屆社員,他們(men) 白天工作,晚上下班後便直奔學校,利用休息時間磨戲排練。
大團小團“手拉手”
由北國劇社演繹的《雷雨》在北京人藝的舞台圓滿落幕,續寫(xie) 了雙方的戲劇之緣。北京人藝建院之初,總導演焦菊隱就曾擔任北師大文學院院長、西語係係主任。1986年1月10日,北國劇社正式成立,邀北京人藝老院長曹禺為(wei) 劇社題詞:“大道本無我,青春長與(yu) 君”,這句社訓也一直沿用至今。很多北京人藝演員都曾走入校園,為(wei) 北國劇社進行過戲劇輔導。
本次《雷雨》演出由北師大學生導演並主演,北京人藝導演唐燁、演員朱少鵬擔任藝術指導。北京人藝還派出包括舞美在內(nei) 的多達40餘(yu) 人的工作團隊,負責各類舞台保障工作,真正實現了“大團小團手拉手”,為(wei) 學生們(men) 上了一堂“大師課”。
“和孩子們(men) 相處,我覺得自己變得更溫柔了。”演出結束後,唐燁臉上的笑就沒停過。從(cong) 排練初期起,她便“入駐”劇社,與(yu) 學生們(men) 一同梳理劇本,對演員如何理解人物、塑造人物、把握人物關(guan) 係等給予了專(zhuan) 業(ye) 的指導。“大家沒有局限於(yu) 某一版本,而是自己做出了大膽的刪改和調整,我們(men) 要做的就是保護他們(men) 這種創作的熱情。”唐燁欣慰地表示,自己從(cong) 學生演員們(men) 身上看到了寶貴的“真”——真實、真誠和真情實感,“真”才能打動觀眾(zhong) 。
在北師大研二學生劉鵬博看來,唐燁總會(hui) 用最溫柔的話語,提出最一針見血的建議。“我飾演的是周萍的生母魯侍萍,這是一個(ge) 飽經苦難的勞動婦女形象。”劉鵬博說,一開始她便根據角色特點,設計了一些小動作。比如,總是低著頭、微微含胸駝背,“我是學舞蹈出身,習(xi) 慣了挺直腰板,這個(ge) 動作適應了很久。”可第一次聯排,唐燁便敏銳地注意到了這處“小心思”,“姑娘,以後可以把腰稍微挺直一點,不用刻意低頭,這樣不自然。”劉鵬博聽從(cong) 老師的話,最終演繹出了正直、剛毅、頑強的魯侍萍,使角色形象更加豐(feng) 滿。
16所高校2.5萬(wan) 名學生受益
這場青春版《雷雨》演出,是“‘京’彩文化青春綻放”行動計劃文藝行的重要成果。行動計劃由市委宣傳(chuan) 部、市委教育工委共同推出,包括信仰行、紅色行、古都行、文藝行、誌願行、園區行6大行動,14個(ge) 具體(ti) 項目。包括北師大在內(nei) 的16所在京高校為(wei) 首批試點校。
其中,文藝行由“戲聚高校佳作有約——精品演出進高校”“大團小團手拉手——市屬文藝院團與(yu) 首都高校藝術社團結對共建”“我們(men) 都是追夢人——首都高校藝術創作孵化”三個(ge) 子項目組成,旨在依托“演藝之都”的建設契機,整合優(you) 勢資源、釋放聚合效應,深入推進“大戲看北京”與(yu) 首都高校雙促進、雙提升。
如今,更多碩果初現。自5月23日行動計劃啟動以來,文藝行三個(ge) 子項目已覆蓋16所試點高校的約2.5萬(wan) 名學生——
在精品演出進高校方麵,項目與(yu) “大戲看北京”共同推進,組織開展《巔峰之作》致敬德沃夏克音樂(le) 會(hui) 、話劇《小井胡同》、京劇《楊七娘》等30餘(yu) 場演出和多場劇本朗讀活動,覆蓋師生近2萬(wan) 人;
在結對共建方麵,市屬文藝院團與(yu) 高校藝術社團開展文藝座談、創作分享會(hui) 、戲劇講堂等活動56場,覆蓋師生約4000人。其中,北京人藝院長馮(feng) 遠征親(qin) 臨(lin) 北大校園,為(wei) 北大學子帶來“大師課”。北京交響樂(le) 團邀請著名指揮家張冰冰,赴中國人民大學學生藝術團進行排練指導。北京京劇院青年演員裘識到結對的清華大學京劇隊,開展藝術講座;
在創作孵化方麵,項目針對性安排文藝創作孵化交流座談會(hui) ,開展13場線上線下知識培訓,已征集33部高校學生優(you) 秀劇本,涵蓋舞台劇、音樂(le) 、短片等藝術門類,專(zhuan) 家評審工作正在開展……
演出的完美謝幕,也拉開了“戲劇的力量——北京人藝進北師大”活動的序幕。未來,北京人藝還將在校園開展專(zhuan) 題展覽、戲劇講堂、閱讀專(zhuan) 區等活動,讓北師大師生感受戲劇的力量,雙方攜手推動戲劇文化的普及,促進藝術與(yu) 高校深度融合,為(wei) 首都高校人才培養(yang) 和全國文化中心建設貢獻力量。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