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從江南水鄉到數字高地 三個關鍵詞看“烏鎮峰會十年”

發布時間:2023-10-23 11:31:00來源: 杭州日報

  11月8日至10日,以“建設包容、普惠、有韌性的數字世界——攜手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ti) ”為(wei) 主題的2023年世界互聯網大會(hui) 烏(wu) 鎮峰會(hui) 將在浙江烏(wu) 鎮舉(ju) 行。

  今年是世界互聯網大會(hui) 烏(wu) 鎮峰會(hui) 舉(ju) 辦的第十個(ge) 年頭,將突出“峰會(hui) 十年”的特色內(nei) 涵,全麵展現數字經濟對社會(hui) 生產(chan) 、生活和治理模式的全方位重塑,並邀請500多家中外行業(ye) 頭部企業(ye) 線上線下參展。

  無人工廠、5G機器人、超級計算機……在烏(wu) 鎮乃至整個(ge) 浙江,十年來數字經濟帶來的成果深刻地改變了人們(men) 的生產(chan) 生活方式,也為(wei) 江南水鄉(xiang) 注入了強勁的發展動能。隨著“十年之約”將近,記者跟隨“烏(wu) 鎮峰會(hui) 十年”媒體(ti) 采風團走進嘉興(xing) ,感受這片土地上的“十年之變”。

  關(guan) 鍵詞一:無人化

  工作時間,工廠車間裏卻一片漆黑

  “今年的世界互聯網大會(hui) ,我們(men) 想把自己的未來工廠解決(jue) 方案帶到會(hui) 場,幫助更多的企業(ye) 完成轉型升級。”在嘉興(xing) 市敏華未來汽車智慧產(chan) 業(ye) 園,敏實集團數字化轉型中心總經理鄒蘇明帶著記者來到一塊巨大的玻璃幕牆前,幕牆後麵就是他們(men) 的生產(chan) 車間。

  此時正是上午的工作時間,車間裏卻沒有開燈,也看不到人。一片漆黑的環境裏,隻有機器設備的指示燈閃著微光。上下舞動的機械臂間,一塊塊汽車零件在流水線上前進,完成各項加工步驟。“我們(men) 叫它‘黑燈工廠’。物料運輸、生產(chan) 加工、產(chan) 品檢測等整個(ge) 流程全部實現自動完成,不需要人為(wei) 介入,自然也就不用開燈。”鄒蘇明說。

  工廠不見人,但聞機器響。十年來,這樣的“未來工廠”正在成為(wei) 越來越多龍頭製造企業(ye) 的標配。在位於(yu) 桐鄉(xiang) 市的新鳳鳴集團,5G自動巡檢機器人、高速卷繞機、自動落筒機、自動包裝係統、智能倉(cang) 儲(chu) 徹底改變了記者對化纖這一傳(chuan) 統的勞動密集型產(chan) 業(ye) 的印象。

  5G自動巡檢機器人

  “比如巡檢,過去靠工人拿著手電筒看有沒有絲(si) 飄出來。現在機器人24小時自動巡檢,沒電了還會(hui) 自己回去充電。再如落絲(si) ,一顆絲(si) 餅重達15公斤,過去一個(ge) 工人一個(ge) 班要搬500多個(ge) 絲(si) 餅,如果手不小心碰到絲(si) 餅側(ce) 麵,產(chan) 品就要降等,不良率升高。現在換成機器,工人隻需要負責裝紙筒和清潔衛生。”新鳳鳴集團未來工廠經理楊忠傑表示,未來工廠建設以來,企業(ye) 人力成本節省了一半以上,成品率和生產(chan) 效率也大大提高。

  隨著AI、5G、物聯網等技術的不斷突破,“機器換人”不僅(jin) 發生在工廠車間裏,也在成為(wei) 各行各業(ye) 的共同趨勢。

  在位於(yu) 烏(wu) 鎮鎮南東(dong) 路的百度阿波羅公園,記者打開“蘿卜快跑”打車軟件,設置好起點和終點。五分鍾後,一輛白色的“蘿卜快跑”無人車就停到了路邊。記者在後排屏幕上點擊確認後,車輛自動起步,並根據預定路線行駛。車上的安全員告訴我們(men) ,車頂的無人駕駛模塊裝有魚眼攝像頭和激光感應裝置,能夠自動避開障礙物,並根據道路限速情況調節車速,基本不需要人為(wei) 幹預。目前,整個(ge) 烏(wu) 鎮共投入了十輛無人車,為(wei) 市民以及遊客提供自動駕駛出行服務。

  在烏(wu) 鎮峰會(hui) 保電中心,記者看到大屏上顯示著一台無人機從(cong) 自動起飛到巡檢的全過程。無人機AI巡檢采用了激光點雲(yun) 和自適應技術,可遠程一鍵自動起飛,同時具有自動規劃航線、自動避障、自動記錄和分析、自主返航等功能。一旦發現有異常,無人機會(hui) 拍攝照片和視頻,並將飛行路徑、巡檢數據同步傳(chuan) 送到後台。目前,烏(wu) 鎮區域已實現了電力線路無人機AI巡檢全覆蓋。

  關(guan) 鍵詞二:數字化

  歐洲分廠有多少人在崗?看看大屏就知道

  如果說無人化解放了一線工人的雙手,那麽(me) 數字化則為(wei) 管理者帶來了互聯網的眼睛和耳朵。

  在敏實集團展廳的一塊大屏上,實時顯示著整個(ge) 廠區的用能排碳、機器狀態、在崗員工等方方麵麵的生產(chan) 數據,甚至連食堂近半年最受歡迎的菜品排行都包含其中。

  作為(wei) 一家從(cong) 事汽車零部件生產(chan) 的頭部企業(ye) ,敏實集團在全球設有70多家生產(chan) 工廠。這些萬(wan) 裏之外的工廠情況,同樣點點手指就能隨時掌握。“比如這家工廠在塞爾維亞(ya) ,總共有1391個(ge) 員工。因為(wei) 時差關(guan) 係現在是夜班時間,園區裏隻有335人。”鄒蘇明點開其中一家工廠,廠區的3D模型圖、車間的監控畫麵很快出現在屏幕中央,生產(chan) 經營、員工在崗情況一目了然。

  “過去,數據報表、采購計劃大量依靠手工處理,形式各種各樣,統計維度也不一致,管理層看到的數據都做了大量的加工。客戶對準時製生產(chan) 方式的要求,也倒逼我們(men) 開展數字化轉型。”鄒蘇明表示。

  數字化有多重要?曾在建築行業(ye) 一線工作多年的雲(yun) 匠研究院BIM事業(ye) 部總監徐文超深有體(ti) 會(hui) 。

  所謂BIM,指的是建築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利用BIM軟件,在開工前我們(men) 可以先在電腦上把造房子的過程模擬一遍,從(cong) 而提前發現會(hui) 遇到哪些問題,避免中途返工。”徐文超告訴記者,數字化已深入應用到了建築業(ye) 的方方麵麵,“工資發了多少?工人有沒有戴頭盔?工地揚塵是否超標?這些都能通過智慧化管理係統進行監測。”

  準確、直觀的數據,直接改變了工地的管理和工作方式。“十年前工地開會(hui) ,往往是出了什麽(me) 問題相互吵架。現在這樣的場景見不到了,大家複盤一下當天的數據,就能及時消除隱患。”徐文超說。

  關(guan) 鍵詞三:產(chan) 業(ye) 化

  從(cong) 實驗室、產(chan) 業(ye) 園到超級計算機,烏(wu) 鎮都準備好了

  產(chan) 業(ye) 數字化不斷推進,數字產(chan) 業(ye) 化同樣碩果累累。首屆世界互聯網大會(hui) 舉(ju) 辦時,烏(wu) 鎮與(yu) 數字經濟相關(guan) 的企業(ye) 隻有12家,今天這個(ge) 數據已經超過1000家。

  在烏(wu) 鎮大道與(yu) 龍翔大道交界處,有一個(ge) 三層樓高的藍色立方體(ti) ——“烏(wu) 鎮之光”超算中心。“我們(men) 叫它‘矽立方’,機房裏麵是一台台堆疊起來的超級計算機,一秒的算力相當於(yu) 14億(yi) 國人算4年。”“烏(wu) 鎮之光”超算中心工作人員介紹,利用自身強大的算力,“烏(wu) 鎮之光”直接服務於(yu) 國家級的大科學、大係統和大工程類應用,並為(wei) 浙江、全國各重點領域的科技創新、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升級和城市經濟社會(hui) 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烏(wu) 鎮之光”超算中心

  “烏(wu) 鎮之光”超算中心於(yu) 2020年世界互聯網大會(hui) 期間開工,2021年世界互聯網大會(hui) 期間建成投用。今年六月,“烏(wu) 鎮之光”又正式納入國家超算中心序列,成為(wei) 浙江唯一、全國第14個(ge) 國家超算中心。

  作為(wei) 互聯網大會(hui) 永久舉(ju) 辦地,十年來烏(wu) 鎮吸引了一大批人才和產(chan) 業(ye) 落地。在“矽立方”對麵,總投資10億(yi) 元的“直通烏(wu) 鎮”產(chan) 業(ye) 園即將迎來開園。

  “‘直通烏(wu) 鎮’產(chan) 業(ye) 園是烏(wu) 鎮優(you) 化世界互聯網大會(hui) ‘直通烏(wu) 鎮’大賽優(you) 質項目落地的配套設施,將重點布局科研創新、科技成果轉化、人才創業(ye) 、賽事活動等生態,為(wei) 國內(nei) 外數字經濟項目、技術、人才和資本搭建合作平台。”烏(wu) 鎮鎮人民政府科技人才辦團委書(shu) 記徐根倩介紹。

  2019年起,每年世界互聯網大會(hui) 期間都會(hui) 舉(ju) 辦“直通烏(wu) 鎮”全球互聯網大賽。過去四年,大賽共吸引來自31個(ge) 國家和地區的3450個(ge) 項目參賽,曆屆總決(jue) 賽項目累計融資金額超775億(yi) 元人民幣,總估值超6478億(yi) 元人民幣。

  距離“直通烏(wu) 鎮”產(chan) 業(ye) 園四公裏,則是由桐鄉(xiang) 與(yu) 清華大學、清華長三角研究院合作成立的烏(wu) 鎮實驗室。最近,由清華大學材料學院副院長沈洋牽頭的“高溫高儲(chu) 能密度薄膜電容器”項目,已經完成了生產(chan) 線的搭建,即將成立公司進行量產(chan) 。

  “我們(men) 自研的高溫薄膜電容器相較於(yu) 現有商業(ye) 產(chan) 品體(ti) 積縮小一半,能量釋放速度是鋰電池的一百萬(wan) 倍,可用於(yu) 新能源采集、汽車動力、電力運輸等多個(ge) 領域。”參與(yu) 該項目的清華大學博士後江建勇介紹。

  成立以來,實驗室累計引進高層次人才13名,助力1個(ge) 頂尖人才領銜項目、4個(ge) 國家級高端人才項目和30餘(yu) 個(ge) 產(chan) 業(ye) 化項目落地桐鄉(xiang) 。未來,隨著烏(wu) 鎮實驗室物理空間進一步拓展,更多的人才和項目正在等待進入。“目前實驗室A區2幢建築都已結頂,正在進行外立麵幕牆施工,預計明年6月左右完工。”烏(wu) 鎮實驗室相關(guan) 負責人介紹。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