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繪就和美鄉村新畫卷

發布時間:2023-10-23 11:32:00來源: 央視網

  央視網消息(焦點訪談):民族要複興(xing) ,鄉(xiang) 村必振興(xing) 。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實施以來,我國鄉(xiang) 村煥發出新活力。鄉(xiang) 村振興(xing) 怎麽(me) 幹?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現代化道路怎麽(me) 走?近日,中央廣播電視總台推出《鄉(xiang) 村行 看振興(xing) 》係列報道,讓人們(men) 再次全方位走進全國各地的美麗(li) 鄉(xiang) 村,領略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壯麗(li) 畫卷,感受鄉(xiang) 村發展的蓬勃生機。我們(men) 今天重點截取幾個(ge) 片段,探尋鄉(xiang) 村振興(xing) 背後的密碼。

  在雲(yun) 南麗(li) 江納西族的這個(ge) 傳(chuan) 統村落玉湖村,經過近些年的發展,自然古樸的村莊移步換景,成了打卡必到的美麗(li) 鄉(xiang) 村。在係列報道中,可以看到有很多和玉湖村一樣的中國鄉(xiang) 村,正在成為(wei) 產(chan) 業(ye) 興(xing) 旺、生態宜居、鄉(xiang) 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社會(hui) 主義(yi) 新農(nong) 村。

  農(nong) 業(ye) 科技是助力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重要力量,隨著科技水平的提高,近年來,我國農(nong) 業(ye) 現代化建設正邁上新台階,農(nong) 業(ye) 勞動生產(chan) 率明顯提高。如果你覺得現代化的設備、機械化種植隻能在千裏沃野的平原地區大展拳腳,那真是小瞧了如今的農(nong) 業(ye) 科技水平了。其實,在我國多山地、多丘陵的南方,新一代各種小型農(nong) 機不斷湧現。

  在《鄉(xiang) 村行 看振興(xing) 》係列報道中,我們(men) 看到不少農(nong) 民朋友們(men) 使用機械設備,這些塊頭不大的家夥(huo) 們(men) ,充滿智慧,在秋收中翻山越嶺,幹活神速。

  重慶市江津區四屏鎮四麵村村民嶽鳳偉(wei) :“我是重慶市江津區四屏鎮四麵村的村民,我叫嶽鳳偉(wei) 。我們(men) 這邊的地形地貌和北方的不一樣,我們(men) 是山地、丘陵,坡度很大,收割的難度也很大。不過今年我一點都不用擔心了,這個(ge) 機器連田坎邊緣的水稻都可以收割,一點不會(hui) 浪費。租金是一天800元,8畝(mu) 地不到一天就可以收割完,如果請人來收,一畝(mu) 地成本就在300塊左右了,8畝(mu) 地大概需要2400元,租機器比請人工劃算很多。”

  近年來,隨著農(nong) 機設備推廣和普及,我國農(nong) 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超過73%,以往在南方一些丘陵地區,農(nong) 機設備使用率並不高,但如今,各種新一代的現代化農(nong) 機設備也是越來越多地出現在田間地頭。

  國家現代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技術體(ti) 係首席科學家、中國工程院院士趙春江:“最近這幾年國家高度關(guan) 注丘陵山區機械化的問題,因為(wei) 占地麵積很大,是我們(men) 國家重要的農(nong) 產(chan) 品生產(chan) 基地,涉及1400多個(ge) 縣市,在農(nong) 村勞力減少的背景下,機械化是必須的,是剛性需求。”

  但在南方丘陵地帶發展機械化,挑戰不小。因為(wei) 地塊小,且有坡度,所以對機器的小型化、抓地能力以及防側(ce) 翻能力要求都很高,更重要的是,還得控製成本,不能太貴,不能讓老百姓用不起。

  趙春江:“國家在推動丘陵山區機械化方麵也設立項目。鼓勵成立發展農(nong) 機專(zhuan) 業(ye) 合作社,現在全國農(nong) 機專(zhuan) 業(ye) 合作社接近幾百萬(wan) 家。通過農(nong) 機專(zhuan) 業(ye) 合作社給農(nong) 民代耕代種代收,實際上是替農(nong) 民來種地了。一個(ge) 是把農(nong) 民從(cong) 繁重的體(ti) 力勞動中解放出來;第二個(ge) 是把先進的農(nong) 機技術應用到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中,讓小農(nong) 戶也能享受到現代化帶來的紅利。”

  不斷提升的機械化水平,讓農(nong) 業(ye) 現代化不斷推進,而鄉(xiang) 村振興(xing) 、產(chan) 業(ye) 振興(xing) 是重中之重。我國幅員遼闊,各地鄉(xiang) 村自然資源、社會(hui) 資源、人文資源的稟賦也不盡相同。在《鄉(xiang) 村行 看振興(xing) 》係列報道中,我們(men) 看到各地基於(yu) 一方水土,因地製宜,紛紛發力,著力延長農(nong) 產(chan) 品的產(chan) 業(ye) 鏈,蹚出各具特色的路子,真正助力農(nong) 民增收。在安徽六安市的固鎮鎮,因為(wei) 當地不斷延長產(chan) 業(ye) 鏈,村民養(yang) 的鵝如今渾身都變成了寶。

  在保種廠裏,還有高科技孵蛋設備,每年可以為(wei) 300多戶種鵝養(yang) 殖戶和400多萬(wan) 枚鵝蛋提供專(zhuan) 業(ye) 的孵化服務,它可以把鵝寶寶的出殼率從(cong) 原來的七成提高到九成以上。

  大白鵝它們(men) 吃的雖然是稻穀和牧草,下的卻是“金蛋”,一隻大白鵝出欄賣錢農(nong) 戶可以掙100多塊錢。

  一斤皖西白鵝的絨子可以賣到500元,一隻鵝可以產(chan) 100克絨,大約可以做一件羽絨服,十隻鵝可以做一條羽絨被。六安市全市共有羽絨及製品經營主體(ti) 1097家,2022年產(chan) 值達到63.85億(yi) 元,鮮有人知道的是,六安生產(chan) 製作的羽毛球如今已經占領全國40%的訓練用球市場。

  皖西白鵝的羽毛是製作高端羽毛球的上好材料,現在,一根羽毛就可以賣到5毛錢左右。

  從(cong) 羽毛到羽毛球,一共需要70多道工序,其中很多工序需要人工來完成,這也給當地提供了非常多的就業(ye) 機會(hui) ,在這家工廠裏就有200多名村民就近上班,熟練工的月薪可以超過一萬(wan) 元。

  一隻鵝,全身寶,拉動一條數十億(yi) 元產(chan) 值的綜合產(chan) 業(ye) 鏈,而這種農(nong) 產(chan) 品與(yu) 精深加工相互交融的案例,在我國農(nong) 村數不勝數。

  中國農(nong) 業(ye) 大學領軍(jun) 教授、國家現代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技術體(ti) 係產(chan) 業(ye) 經濟首席專(zhuan) 家韓一軍(jun) :“現在很多產(chan) 業(ye) 鏈的延伸都帶來了巨大收益,鵝毛做的一個(ge) 羽毛球產(chan) 值往往比直接賣鵝還貴。小龍蝦整個(ge) 產(chan) 值已經超過4200多億(yi) 了,光肉占不到10%,90%都是殼,殼過去就是一個(ge) 廢棄物,現在我們(men) 把它加工成甲殼素,一斤可以賣到5000到10000元。產(chan) 業(ye) 鏈的延伸不是簡單的資金,也不是簡單的土地,最核心的還是裏麵的技術和裝備。當地政府得有創造性思維,有高質量發展的迫切動力,有推動當地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現代化的頂層設計,然後圍繞主導產(chan) 業(ye) ,係統性、全方位去會(hui) 診,最後再因地製宜做出升級創新的延伸方案。”

  產(chan) 業(ye) 興(xing) ,百姓富。《“十四五”推進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現代化規劃》中提出,要把產(chan) 業(ye) 鏈主體(ti) 留在縣域,把就業(ye) 機會(hui) 和產(chan) 業(ye) 鏈增值收益留給農(nong) 民。如今,各地競相打造特色產(chan) 業(ye) 鏈,正在為(wei) 鄉(xiang) 村振興(xing) 注入新動能,讓農(nong) 村就業(ye) 創業(ye) 呈現良好勢頭,據統計,2022年農(nong) 村就地就近就業(ye) 率已經超過90%。在《鄉(xiang) 村行 看振興(xing) 》係列報道中,年輕人越來越多地成為(wei) 主角。

  1998年出生的鐵嶺女孩趙家琦,大學畢業(ye) 後在城裏當白領,一次偶然的機會(hui) ,她回到了老家鐵嶺縣鎮西堡鎮木廠村當起了農(nong) 民,種起了地瓜開始創業(ye) ,並給自己起了個(ge) 新名——趙鐵蛋。

  趙家琦的父親(qin) 以前種地瓜,淩晨三點到早市上去賣,地瓜賣不完風一吹都爛了。趙家琦心疼父親(qin) ,想幫他做點什麽(me) 。

  在大學趙家琦學過新媒體(ti) 營銷和渠道管理,她說她就記住一句話,渠道短就掙錢。於(yu) 是她開始了直播帶貨,40多天就賣了十多萬(wan) 斤地瓜,要是她父親(qin) 賣,得賣一年。

  趙家琦是遼寧經濟職業(ye) 技術學院畢業(ye) 的,她的母校也特別支持她,給她開了個(ge) “鄉(xiang) 間課堂”。趙家琦就在田間地頭給學弟學妹們(men) 講課,分享自己的故事,吸引他們(men) 回村。趙家琦的學弟也跟她回村種地來了。趙家琦覺得,廣袤天地大有可為(wei) ,隻有跟上時代的步伐,她和鄉(xiang) 親(qin) 們(men) 才能在致富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在各地都加速培育農(nong) 村電商特色品牌,力爭(zheng) 把流量變成銷量的大背景下,新農(nong) 人們(men) 不管是回鄉(xiang) 賣農(nong) 副產(chan) 品,還是經營民宿搞鄉(xiang) 村旅遊,發展空間都很巨大。數據顯示,2022年全國農(nong) 村網絡零售額達2.17萬(wan) 億(yi) 元,比上年增長3.6%。互聯網架起一座從(cong) 鄉(xiang) 村通向世界的橋梁,而像鐵蛋這樣年輕的新農(nong) 人們(men) ,他們(men) 在鄉(xiang) 村振興(xing) 中發揮作用的潛力可謂是無窮的。

  韓一軍(jun) :“現在農(nong) 村各個(ge) 產(chan) 業(ye) 裏麵缺的是什麽(me) ?我們(men) 調研發現電商人才、經營管理人才等等這塊比較突出。特別是電商人才,要是培養(yang) 好了,可能就是流通盤活一方產(chan) 業(ye) 。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這幾年已經持續加大培訓,這方麵有專(zhuan) 項資金,還需要盡快加大力度。包括中央的人才製度,《鄉(xiang) 村振興(xing) 促進法》裏麵關(guan) 於(yu) 人才怎麽(me) 支持都有相關(guan) 的內(nei) 容,但是要把它細化下來,要可操作可落實,各行各業(ye) 各個(ge) 領域的人才加入到鄉(xiang) 村振興(xing) 中來,真正支撐起鄉(xiang) 村全麵振興(xing) ,才能真正為(wei) 其它幾個(ge) 振興(xing) 提供最優(you) 秀的人。”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要堅持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優(you) 先發展,加快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現代化建設步伐,牢牢守住糧食安全底線,推進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化,推動農(nong) 村一二三產(chan) 業(ye) 融合發展,全麵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大家看到,在廣袤鄉(xiang) 村,一大批懂農(nong) 村、愛農(nong) 業(ye) 的人才正大顯身手,為(wei) 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注入新活力;用現代科學技術賦能的農(nong) 業(ye) ,正在支撐農(nong) 村高質量發展。在希望的田野上鉚足幹勁,奮力耕耘,全麵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我們(men) 才能繪就宜居宜業(ye) 和美鄉(xiang) 村新畫卷。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