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生命如海 張翎新長篇《歸海》發布

發布時間:2023-10-24 14:57: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北京10月23日電 (記者 高凱)海外華文作家張翎新作《歸海》新書(shu) 發布會(hui) 日前在京舉(ju) 辦。

  本次發布會(hui) 由作家出版社主辦,中國作家協會(hui) 副主席、文學評論家吳義(yi) 勤,作家、《歸海》作者張翎,北京大學中文係副教授、文學評論家叢(cong) 治辰,作家出版社總編輯張亞(ya) 麗(li) 出席活動。

  張翎的全新長篇小說《歸海》,借助一位中國普通母親(qin) 的身世傳(chuan) 奇,拆解出一段段不為(wei) 人知的曆史編碼。讀者跟隨女兒(er) 的足跡,在血淚飄零的中國曆史深處,與(yu) 一個(ge) 生命再度相逢——含辛茹苦的糙母親(qin) 、戰鬥英雄的好妻子、野戰醫院的軍(jun) 護士、戰亂(luan) 年月的階下囚——就此辨識出一位女性的苦難、淚水與(yu) 創傷(shang) ,也銘記一位母親(qin) 的堅韌、智慧與(yu) 勇敢。

  《歸海》還揭示出一重跨越國界民族的、省思戰爭(zheng) 創傷(shang) 的世界性視野,呼喚著一份在跨文化語境中構建並實現創傷(shang) 認同與(yu) 情感療愈的現實性皈依。

  作為(wei) “戰爭(zheng) 的孩子”三部曲的中篇,《歸海》保持了張翎對災難、創傷(shang) 及其療愈等話題的關(guan) 注。談及這一創作傾(qing) 向,張翎坦言與(yu) 自己的職業(ye) 關(guan) 係密切。

  除了作家身份之外,張翎還是一位聽力康複師。“我在診所裏工作了17年,在美國和加拿大,除了一些普通的老人之外,我還會(hui) 接觸到從(cong) 各個(ge) 戰場上下來的退伍軍(jun) 人......雖然我沒有經曆過戰爭(zheng) ,也沒有經曆過他們(men) 經曆過的戰爭(zheng) 和災難,可是,留在他們(men) 身上的創傷(shang) ,我是親(qin) 眼所見的。”

  正是有關(guan) 戰爭(zheng) 的感觸和思考,成就了《歸海》這部作品。張翎表示,之所以名為(wei) “戰爭(zheng) 的孩子”,主要原因在於(yu) 它們(men) 討論的不僅(jin) 僅(jin) 是戰爭(zheng) ,更是災難帶給人的影響。

  談到張翎的小說創作,吳義(yi) 勤認為(wei) ,張翎是一位非常具有寫(xie) 作長度和韌性的作家。“她的文學創作一直保持著非常好的勢頭,長篇小說更表現出‘一部進一步’的創作爆發力。”具體(ti) 到《歸海》的藝術特色,吳義(yi) 勤表示這是一部標識張翎創作上新的裏程碑作品。這部作品有一個(ge) 世界性的文學母題:戰爭(zheng) 的精神創傷(shang) 。

  “中國文學界如何反思和書(shu) 寫(xie) 戰爭(zheng) ,是對當代作家的重大考驗。”吳義(yi) 勤說,《歸海》提供了一個(ge) 新的探索文本,張翎從(cong) 女性視角出發,圍繞姊妹兩(liang) 人在抗戰時期的不幸經曆,探尋未來幾十年心靈的掙紮與(yu) 人性的救贖。這部作品通過反省的視角,通過女兒(er) 尋找母親(qin) 的敘述角度講述這一段曆史,從(cong) 而揭示女性的奧妙,“從(cong) 文學性和人性的豐(feng) 富性來看,《歸海》是一部非常深厚、深刻的作品。”(完)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