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進綠色發展 推動科技創新
在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開幕式上,習(xi) 近平主席宣布中國支持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的八項行動,促進綠色發展和推動科技創新是其中重要內(nei) 容。
“一座座水電站、風電站、光伏電站,一條條輸油、輸氣管道,越來越智能通達的輸電網絡,讓能源短缺不再是發展的瓶頸,讓發展中國家綠色低碳發展的夢想得以點亮,成為(wei) 新時代可持續發展的綠洲、燈塔。”國際社會(hui) 堅信,本屆高峰論壇必將引領共建“一帶一路”邁上高質量發展新階段,提高共建國家的綠色發展和科技創新水平。
“走上一條造福人類和地球的新路”
“中方將持續深化綠色基建、綠色能源、綠色交通等領域合作,加大對‘一帶一路’綠色發展國際聯盟的支持,繼續舉(ju) 辦‘一帶一路’綠色創新大會(hui) ,建設光伏產(chan) 業(ye) 對話交流機製和綠色低碳專(zhuan) 家網絡。落實‘一帶一路’綠色投資原則,到2030年為(wei) 夥(huo) 伴國開展10萬(wan) 人次培訓。”在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開幕式上,習(xi) 近平主席就促進綠色發展提出中國倡議。
綠色是共建“一帶一路”的底色。從(cong) 與(yu) 共建國家、國際組織積極建立綠色低碳發展合作機製,到提出2030年共建“一帶一路”綠色發展格局基本形成的宏偉(wei) 目標;從(cong) 與(yu) 31個(ge) 國家共同發起“一帶一路”綠色發展夥(huo) 伴關(guan) 係倡議,到與(yu) 超過40個(ge) 國家的150多個(ge) 合作夥(huo) 伴建立“一帶一路”綠色發展國際聯盟;從(cong) 建設“一帶一路”生態環保大數據服務平台和“一帶一路”環境技術交流與(yu) 轉移中心,到實施綠色絲(si) 路使者計劃、“一帶一路”應對氣候變化南南合作計劃……10年來,中國響應各方可持續發展需求,推動綠色發展成為(wei) 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的大合唱。
中國龍源電力集團南非公司承建並運營的德阿風電項目,在滿足當地30多萬(wan) 戶居民用電需求的同時,每年減少碳排放近62萬(wan) 噸;中資金融機構通過發行綠色債(zhai) 券,為(wei) 綠色低碳項目提供資金支持;在印尼雅萬(wan) 高鐵等共建“一帶一路”基礎設施建設過程中,中國企業(ye) 注重采用高效節能、綠色環保設備,履行綠色可持續發展責任……10年來,中國積極行動,助力共建國家實現綠色轉型和可持續發展。
作為(wei) 本屆高峰論壇3場高級別論壇之一,綠色發展高級別論壇聚焦“共建綠色絲(si) 路 促進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主題,發布《“一帶一路”綠色發展北京倡議》、建立綠色發展投融資合作夥(huo) 伴關(guan) 係、啟動中亞(ya) 區域綠色科技發展行動計劃,肯定了10年來共建綠色“一帶一路”取得的積極進展,為(wei) 解決(jue) 綠色“一帶一路”建設中麵臨(lin) 的投融資瓶頸問題,打造溝通合作平台並提供務實解決(jue) 方案。
正如聯合國秘書(shu) 長古特雷斯所說:“綠色絲(si) 綢之路是一個(ge) 重要工具,可以幫助我們(men) 走出過去的死胡同,走上一條造福人類和地球的新路。”他表示,來自綠色絲(si) 綢之路的投資可以加快全世界可持續發展和氣候適應性發展進程,保障各國人民生產(chan) 生活。
“習(xi) 近平主席倡導綠色發展,具體(ti) 落實到綠色基建、綠色能源、綠色交通等領域,實際上是帶動共建國家在實現經濟發展的同時,保護生態環境,合理利用自然,做到持續性發展,造福子孫後代。”摩洛哥非洲中國合作與(yu) 發展協會(hui) 主席納賽爾·布希巴說。
“發展數字經濟能有效促進經濟增長”
共建“一帶一路”10年來,“創新”始終是各方聚焦的高頻詞。習(xi) 近平主席指出“我們(men) 要將‘一帶一路’建成創新之路”,強調“‘一帶一路’建設本身就是一個(ge) 創舉(ju) ,搞好‘一帶一路’建設也要向創新要動力”。中國與(yu) 共建國家堅持創新驅動發展,加強科技創新合作,不斷優(you) 化創新環境,加速集聚創新資源,共同擁抱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chan) 業(ye) 變革帶來的機遇,為(wei) 促進共同發展、實現共同繁榮注入強勁動力。
麵對全球數字發展不平衡問題,中國與(yu) 共建國家在智慧城市、移動支付和跨境電商等數字經濟領域開展廣泛合作,為(wei) 縮小全球數字鴻溝不懈努力。麵對發展中國家可能遇到的技術壁壘,中國支持共建國家建立完善技術交易市場,與(yu) 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組建技術轉移南南合作中心,推動先進適用技術成果在共建國家轉移轉化。麵對一些國家創新人才匱乏的困境,中國舉(ju) 辦一係列科研交流和培訓活動,助力共建國家創新人才培育和成長。從(cong) 2013年以來,中國支持逾萬(wan) 名共建國家青年科學家來華開展短期科研工作和交流,累計培訓共建國家技術和管理人員1.6萬(wan) 餘(yu) 人次;發布《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科技創新合作專(zhuan) 項規劃》,啟動實施“一帶一路”科技創新行動計劃,通過聯合研究、技術轉移、科技人文交流和科技園區合作等務實舉(ju) 措,提升共建國家的創新能力。截至2023年6月底,中國與(yu) 80多個(ge) 共建國家簽署《政府間科技合作協定》,“一帶一路”國際科學組織聯盟成員單位達58家。
在本屆高峰論壇上,習(xi) 近平主席提出:“中方將繼續實施‘一帶一路’科技創新行動計劃,舉(ju) 辦首屆‘一帶一路’科技交流大會(hui) ,未來5年把同各方共建的聯合實驗室擴大到100家,支持各國青年科學家來華短期工作。”
肯尼亞(ya) 總統魯托說,點擊一次按鈕,就能跨越不同大陸間的距離,這是數字時代帶來的無盡機遇。彌合數字鴻溝,迎接數字經濟的願景,必須要有堅實的設施基礎,共建“一帶一路”框架下的合作將更好提升非洲的經濟活力。
“發展數字經濟能有效促進經濟增長,改善共建‘一帶一路’國家之間的互聯互通。”智利總統博裏奇表示,在邁向數字化的進程中,要繼續加強國際合作,拓展新的合作渠道。
參加完本屆高峰論壇後,烏(wu) 拉圭總統府秘書(shu) 長阿爾瓦羅·德爾加多立即前往深圳等地訪問,同中國高新技術企業(ye) 進行交流。“我們(men) 同中國在綠色發展等領域開展了務實合作。比如,在烏(wu) 拉圭街頭能看到比亞(ya) 迪電動車。”德爾加多說,中國在新能源、5G等領域有著先進的技術,相信兩(liang) 國間科技創新合作將有助於(yu) 促進烏(wu) 拉圭能源轉型、改善民眾(zhong) 生活。
“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邁向更高質量發展”
發展是人類社會(hui) 的永恒主題。本屆高峰論壇形成的最重要共識是開啟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新階段,作為(wei) 其中兩(liang) 項重要內(nei) 容,綠色發展之路和創新發展之路得到各方呼應支持。
英國非政府組織“為(wei) 地球辯護”創始人詹姆斯·桑頓表示,中國在綠色發展方麵擁有資金、技術、產(chan) 能等優(you) 勢,可以為(wei) 廣大發展中國家實現綠色轉型、打造綠色絲(si) 綢之路提供助力。亞(ya) 太“一帶一路”共策會(hui) 主席翁詩傑說:“中方提出的推動科技創新之舉(ju) ,有利於(yu) 共建國家促進科技合作、發展數字經濟,將助力更多國家實現高質量發展。”
沙特利雅得政治和戰略研究中心研究員阿卜杜勒·阿齊茲(zi) ·沙巴尼表示,在共建“一帶一路”框架下,一係列基礎設施、綠色發展、金融合作項目落地見效,為(wei) 共建國家改善民生提供有力支持。本屆高峰論壇為(wei) 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實現綠色創新發展提供了新的路線圖,各方需要團結起來,不斷加強合作,落實好合作項目。
北京師範大學“一帶一路”學院執行院長胡必亮表示,習(xi) 近平主席宣布支持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的八項行動,為(wei) 更高質量、更高水平地推動共建“一帶一路”明確了重點工作。基於(yu) 中國數字技術和綠色能源發展的良好基礎,將有力促進共建國家的綠色和創新發展,實現合作共贏。
老撾計劃與(yu) 投資部部長坎堅·翁普表示,通過本屆高峰論壇,世界各國對老撾有了更進一步的了解和關(guan) 注。“老中兩(liang) 國山水相連,傳(chuan) 統友誼源遠流長,共建‘一帶一路’惠及老撾民生福祉。希望更多中國企業(ye) 家到老撾實地考察電力、農(nong) 業(ye) 、旅遊等領域的發展潛力,拓展更多合作可能。”
印度尼西亞(ya) 阿拉紮大學校長亞(ya) 瑟普·賽福鼎對八項行動提出促進綠色發展和科技創新深表讚同。“我們(men) 應該重視科技在推進共建‘一帶一路’中的作用。共建國家與(yu) 中國加強合作,尤其是加強大學科研合作,重視在數據科學、生物技術、可再生能源、人工智能、智慧農(nong) 業(ye) 等領域的研發與(yu) 培訓,將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邁向更高質量發展。”
共建“一帶一路”10年,給世界帶來深刻變化,成為(wei) 人類社會(hui) 發展史上具有裏程碑意義(yi) 的重大事件。展望未來,綠色發展和科技創新必將推動共建“一帶一路”實現更高質量、更高水平的新發展,讓現代化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各國人民。
(本報北京、迪拜、雅加達10月23日電 記者張夢旭、王驍波、周輖、王海林、張誌文、曹師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