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兒童肺炎支原體感染五問五答

發布時間:2023-10-24 15:23:00來源: 新華社

  近期,肺炎支原體(ti) 在部分地區流行,一些醫院接診兒(er) 童肺炎支原體(ti) 感染病例增多。什麽(me) 是肺炎支原體(ti) 感染?出現哪些症狀要提高警惕?怎樣做好防治?針對社會(hui) 關(guan) 注熱點,記者采訪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兒(er) 童醫院呼吸科主任徐保平、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兒(er) 童醫院呼吸二科主任趙順英、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兒(er) 科醫師張海迪等專(zhuan) 家,進行解讀。

  問:什麽(me) 是肺炎支原體(ti) 感染?

  答:肺炎支原體(ti) 是大小介於(yu) 細菌和病毒之間的病原微生物,直徑為(wei) 2微米至5微米,是原核致病微生物,缺乏細胞壁。肺炎支原體(ti) 主要通過飛沫、直接接觸傳(chuan) 播,潛伏期為(wei) 1周至3周。

  肺炎支原體(ti) 感染好發於(yu) 任何季節,北方地區秋冬季流行,南方地區則是夏秋季流行,每3年至7年出現地區周期性流行,流行時間可長達1年。肺炎支原體(ti) 感染是我國兒(er) 童常見的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多見於(yu) 5歲及以上兒(er) 童,但5歲以下兒(er) 童也可發病。

  問:肺炎支原體(ti) 感染有何表現?出現哪些症狀要提高警惕?

  答:肺炎支原體(ti) 感染患兒(er) 的臨(lin) 床表現差異較大:輕者可不發病,或僅(jin) 表現為(wei) 上呼吸道感染;重者可致肺炎、肺實變、胸腔積液等。

  該病以發熱、咳嗽為(wei) 主要臨(lin) 床表現,可伴有頭痛、流涕、咽痛、耳痛等,持續高熱提示病情可能較重。部分患兒(er) 有喘息表現,以嬰幼兒(er) 多見。

  家長如果發現孩子劇烈咳嗽、高熱不退,應盡快帶其就醫。如果患兒(er) 出現發憋、喘不過氣的症狀,家長可以用力拍其後背,清理氣道,然後盡快到醫院就診。

  問:肺炎支原體(ti) 感染的症狀容易與(yu) 流感等疾病混淆,如何區分辨別?

  答:診斷肺炎支原體(ti) 感染的方法有很多,如血清抗體(ti) 檢測、核酸檢測等。是否為(wei) 支原體(ti) 肺炎,需要醫生根據患兒(er) 的病史、症狀及體(ti) 征,結合相關(guan) 常規化驗檢查來綜合判斷。

  除了結合臨(lin) 床和影像學表現以及病原學、血清學檢查來判斷之外,家長還可以觀察患兒(er) 的咳嗽情況。肺炎支原體(ti) 感染一般會(hui) 出現陣發性、成串的咳嗽,早期為(wei) 幹咳,咳嗽比較劇烈,甚至影響到吃飯和睡眠。

  問:怎樣做好防治?

  答:肺炎支原體(ti) 對作用於(yu) 細胞壁的抗菌藥物(如青黴素與(yu) 頭孢菌素類)固有耐藥。目前,一線治療的藥物主要是大環內(nei) 酯類抗生素,常用的藥物包括阿奇黴素、紅黴素、克拉黴素等。耐大環內(nei) 酯類抗菌藥物患兒(er) 可能需要使用其他抗菌藥物。

  抗生素類藥物屬於(yu) 處方藥,必須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難治性支原體(ti) 感染和重症支原體(ti) 感染患兒(er) 需綜合治療,如糖皮質激素及支氣管鏡介入治療等。今年2月,國家衛生健康委印發了《兒(er) 童肺炎支原體(ti) 肺炎診療指南(2023年版)》,旨在進一步提高診療規範化水平。關(guan) 鍵是及時識別、及時就診,最佳治療窗口期為(wei) 發熱後5天至10天以內(nei) 。

  預防肺炎支原體(ti) 感染,要養(yang) 成良好個(ge) 人衛生習(xi) 慣,如保持社交距離、手衛生、勤通風等,必要時戴好口罩。秋冬季室內(nei) 通風的同時也要注意保暖。

  問:支原體(ti) 肺炎是否會(hui) 引發“白肺”?

  答:這類肺炎可能會(hui) 帶來黏液栓堵住支氣管,進而引發“肺不張”,即肺的含氣量減少,造成影像學上的“白肺”。但這跟雙肺彌漫性病變的“白肺”是兩(liang) 個(ge) 概念。

  通過拍背排痰、藥物祛痰、支氣管鏡治療等手段,患兒(er) 可以在較短時間內(nei) 治愈,基本不會(hui) 引發生命危險。多數肺炎支原體(ti) 感染患兒(er) 預後良好,重症及難治性肺炎支原體(ti) 感染患兒(er) 可能遺留肺結構或功能損害,需進行長期隨訪。(記者董瑞豐(feng) 、顧天成)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