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全媒體聯盟激發公益意識 湖南青基會:紮深做大公益蛋糕的思想根基

發布時間:2023-10-26 11:08:00來源: 中國青年報

  “20年了,他們(men) 每年都來給學生送溫暖。滴水之恩,我們(men) 沒齒難忘。”湖南省汨羅市三江鎮智鋒小學教師王磊,是從(cong) 智鋒小學這所希望學校走出的學生。如今她重返母校任教7年有餘(yu) ,見證了一所鄉(xiang) 村希望小學的成長。

  2003年後,湖南希望工程的持續關(guan) 注讓智鋒小學發生了質的改變。

  過去,泥土跑道、旱廁蹲坑、師生自帶冷飯冷菜……湖南希望工程到來後,學校陸續有了籃球場、足球場、餐廳、木質桌椅、多媒體(ti) 設備,每間教室配備空調和飲水機,過去一個(ge) 老師身兼數門學科,現在每門學科都有專(zhuan) 業(ye) 老師任教,“棍棒教育”理念也演變成寓教於(yu) 樂(le) 的教學風格。

  在湖南省青少年發展基金會(hui) (以下簡稱“湖南青基會(hui) ”)援建的1000多所希望小學裏,有很多像王磊一樣淡泊名利、自願紮根鄉(xiang) 村、把青春撒向田野、靜待花開的老師。這些年,他們(men) 和湖南希望工程攜手共進,見證成長。

  傳(chuan) 遞:全媒體(ti) 聯盟發力 公益意識深入人心

  “當天晚上數錢數了一個(ge) 通宵。4個(ge) 月時間籌得緊急救災捐款7000多萬(wan) 元,捐款全部用於(yu) 救災助學,幫災區青少年渡過難關(guan) 。”湖南青基會(hui) 副秘書(shu) 長朱新根回憶,2008年汶川地震,湖南青基會(hui) 聯合電視媒體(ti) 在湘江邊啟動大型現場捐助活動,呼籲社會(hui) 各界慷慨解囊。短短幾個(ge) 小時的直播,收到賑災捐款幾百萬(wan) 元。

  2010年西南幹旱,湖南青基會(hui) 再度聯合媒體(ti) 支援西南五省。四川雅安地震、青海玉樹地震、河南洪水、河北水災……每一次大災大難麵前,湖南青基會(hui) 都協同媒體(ti) 第一時間多角度全方位報道災區災情,並特別針對災區青少年災後麵臨(lin) 的生存、生活困難,開展救災募捐活動。

  2007年以來,湖南青基會(hui) 同時與(yu) 數十家媒體(ti) 深度合作,通過媒體(ti) 互動推廣公益品牌,延伸公益理念。

  “愛心助學崗·同圓一個(ge) 夢”湖南希望工程圓夢行動在當地電視台曆時兩(liang) 個(ge) 月黃金時段滾動宣傳(chuan) 後,4000多名貧困新生通過自己的雙手賺到學費走進大學,157家企業(ye) 幫助孩子實現夢想,捐款累計達200多萬(wan) 元。

  “愛心直航·快樂(le) 回家”公益活動在深圳和北京兩(liang) 地提供專(zhuan) 機,免費接送在外務工的湘籍農(nong) 民工和貧困大學生按時回家過年。經當地媒體(ti) 持續跟蹤報道,這成為(wei) 2007年湖南春節期間的熱點新聞。

  一個(ge) 嘉賓闖關(guan) 成功就有一個(ge) 孩子獲得資助,這批愛心基金在全國援建了35所希望學校,配備希望圖書(shu) 室340所,快樂(le) 體(ti) 育園地近百個(ge) ,資助學生300多名——這是2007年湖南青基會(hui) 與(yu) 當地電視台合作開展的《勇往直前》節目,成為(wei) 湖南希望工程與(yu) 電視媒體(ti) 共同探索出的公益事業(ye) 新路徑。它將影視娛樂(le) 與(yu) 公益慈善結合起來募集社會(hui) 捐資,讓公眾(zhong) 人物、企業(ye) 、老百姓都能參與(yu) 其中。

  近一年半的時間,70多期節目的宣傳(chuan) ,每期的收視率都居全國同時段前六,每期收看的觀眾(zhong) 均在4000萬(wan) 人次以上,社會(hui) 各界200餘(yu) 位名人參與(yu) 節目錄製,百餘(yu) 家企業(ye) 或個(ge) 人通過節目奉獻自己的愛心回饋社會(hui) 。

  “讓公益理念與(yu) 媒體(ti) 欄目完美融合,引導大客戶、大企業(ye) 在參與(yu) 活動中開展公益捐贈,既宣傳(chuan) 了公益理念,又讓社會(hui) 大眾(zhong) 在潛移默化中接受公益文化。”朱新根說,不僅(jin) 貧困山區的孩子得到資助,節目也推廣了希望之星資助、希望學校、希望圖書(shu) 室等公益品牌,高收視率為(wei) 企業(ye) 樹立了正麵形象,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明星效應的慈善行為(wei) 也為(wei) 廣大青少年帶來良好的公益教育。

  湖南青基會(hui) 通過與(yu) 媒體(ti) 合作,逐漸引導公眾(zhong) 、捐方、受助者互動,走出了一條資助服務、文化傳(chuan) 播、誌願行動的新路徑。

  2008年,厚厚的冰雪覆蓋三湘大地,湖南的電網、交通係統遭遇重創。湖南希望工程在抗冰救災行動中,通過電台媒體(ti) 宣傳(chuan) ,把受到資助的留校大學生組織起來,到機場、火車站、高速路等開展誌願服務,為(wei) 受困群眾(zhong) 送去餅幹、飲用水、牛奶、收音機等物資。同時麵向社會(hui) 招募了上百個(ge) 愛心家庭,讓留校大中專(zhuan) 學生去愛心家庭過年。

  2007年開始,希望工程在湖南全麵升級,資助理念發生轉變。湖南希望工程的捐贈從(cong) “授人以魚”轉向“授人以漁”。社會(hui) 各界的公益意識在越來越多創新公益項目的宣傳(chuan) 中不斷強化。

  2012年,湖南青基會(hui) 推出希望工程“一元捐”項目,借助團組織的優(you) 勢,動員全省廣大團員、少先隊員通過“微捐贈”方式匯集資金,幫助困難學生完成學業(ye) ,從(cong) 而培養(yang) 共青團員、少先隊員的公益意識。

  “愛心助學崗·同圓一個(ge) 夢”湖南希望工程圓夢行動鼓勵大學生通過愛心企業(ye) 提供的愛心崗位以勤工儉(jian) 學的方式賺取生活費,使貧困學子在獲得經濟資助的同時得到勵誌教育。

  真維斯大學生助學基金、曙光基金等公益項目,通過“資助服務+社會(hui) 實踐+公益服務”三位一體(ti) 的助學模式,在資助大學生的同時,讓他們(men) 參與(yu) 公益社團,提升社會(hui) 實踐能力,培養(yang) 回報社會(hui) 的公益意識。

  大學生精英成就計劃、鄉(xiang) 村振興(xing) 公益計劃等項目鼓勵支持大學生公益團隊赴身邊的社區、鄉(xiang) 村開展公益服務和產(chan) 業(ye) 調研,成為(wei) 公益文化的倡導者。

  湖南希望工程資助理念的轉變,營造了全民公益、人人公益的良好氛圍。

  延續:希望學子擦亮希望工程品牌

  蘭(lan) 朝紅是湖南青基會(hui) 首批資助的學生。

  當年,在她的學業(ye) 和生活陷入絕境時,湖南青基會(hui) 在當時的普通貧困生資助標準基礎上“連破三格”,每年給她800元的生活困難助學金,最大限度地幫她解決(jue) 實際困難。

  1995年,她從(cong) 湖南第一師範學校(今湖南第一師範學院)畢業(ye) 後,主動申請放棄省城工作調回家鄉(xiang) 一所偏遠小學任教。

  蘭(lan) 朝紅說,偏僻的山村需要優(you) 秀教師,回到家鄉(xiang) 能讓更多和她一樣的窮孩子走出大山,是對所有恩人的最好回報。

  “國家不會(hui) 讓一個(ge) 孩子因家庭困難而失去讀書(shu) 的機會(hui) ,隻要自己不放棄、夠努力,就一定能夠順利完成學業(ye) ,還有機會(hui) 拿到希望工程獎助學金等各種渠道的支持和幫助。”2003年9月的一天,電話那頭青基會(hui) 工作人員的話,讓因交不起學費的楊懷保一家重燃希望。

  楊懷保走進湘潭大學後,一邊刻苦學習(xi) 一邊打工照顧生病的父母,每天早出晚歸。在學校勤工助學管理中心擔任市場拓展部部長期間,楊懷保為(wei) 3000多名貧困大學生創造勤工助學的機會(hui) ,為(wei) 貧困大學生創收20餘(yu) 萬(wan) 元,同學們(men) 稱他為(wei) “拚命三郎”。

  2007年12月,楊懷保獲得“芙蓉學子·感動湘大獎”,成為(wei) 一名“希望學子”。

  碩士研究生畢業(ye) 後,他先做公益後當老師,繼續帶領和他一樣的“希望學子”在希望工程的幫扶下勇敢追夢。

  “在我最困難的時候拉了我一把,很感恩。”2013年高考結束後,做瓦工的父親(qin) 雙膝受傷(shang) 不得不停止工作,家裏失去了唯一的經濟來源,是“芙蓉學子”項目解了周貴遷的燃眉之急。

  碩士研究生畢業(ye) 至今,周貴遷一直堅持做誌願服務,“收到資助後要回饋社會(hui) ,把愛心奉獻出去,生活條件好些我也會(hui) 資助有困難的人”。

  1998年,湖南青基會(hui) 推出希望工程助學品牌“芙蓉學子”。2004年,“芙蓉學子”大型公益活動走出湖南,走向全國。31年來,湖南希望工程打造的“芙蓉學子”“湘窖·我的大學夢”“微益中國”等多個(ge) 公益品牌項目為(wei) 農(nong) 村學子帶去知識的曙光,改變了一個(ge) 又一個(ge) 大山孩子的命運。

  創新:希望工程項目迭代升級

  近年來,新時代希望工程不斷改革創新,湖南青基會(hui) 也從(cong) 單一的聚焦學生資助,日益向綜合性引領時代風尚、傳(chuan) 播公益理念邁進。

  “老師,喂豬、種玉米、洗衣服、做飯都是我在做嘞!”一個(ge) 黑黑瘦瘦的六年級女孩像大人一樣邀請新時代希望工程受資助大學生代表何依到家做客。

  黨(dang) 的十九大提出實施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後,湖南希望工程將“芙蓉學子”大型公益項目進行品牌升級,推出“芙蓉學子·鄉(xiang) 村振興(xing) 公益計劃”和“芙蓉學子·青年人才培養(yang) 計劃”,推動和鼓勵優(you) 秀大學生到一線、到基層去,培養(yang) 大學生服務鄉(xiang) 村意識,讓青年學子成為(wei) 公益文化的倡導者和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踐行者。

  鄉(xiang) 村振興(xing) 公益計劃資助了何依負責的“湖工商青年”新媒體(ti) 團隊。今年暑假,他們(men) 赴湘西古丈縣坐龍峽村和科布車村開展公益項目。從(cong) 黨(dang) 史宣講、牆體(ti) 彩繪,到文旅宣傳(chuan) 、走訪慰問等,關(guan) 愛留守兒(er) 童的同時助力鄉(xiang) 村文旅產(chan) 業(ye) 的發展。

  “希望工程的資助為(wei) 我們(men) 下鄉(xiang) 服務提供了平台,讓我們(men) 有經費投身於(yu) 公益服務中,不僅(jin) 鍛煉自我,也更加了解鄉(xiang) 村的實際需求,提供精準幫扶。”何依說。

  進入新時代,湖南青基會(hui) 在實施希望工程公益項目過程中,重視愛國主義(yi) 教育,融入紅色文化,有意識地強化助學育人的思想引領。

  湖南是中國革命的重要策源地之一,湖南青基會(hui) 在全省積極開展希望學校和希望學子的各項主題學習(xi) 分享征集和夏令營活動,資助鄉(xiang) 村青少年參觀曆史博物館、文物展覽館、物質和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地、革命紀念地、烈士陵園等,推進希望工程助學育人和實踐育人成效。

  湖南希望工程的捐贈方式也發生改變,更加關(guan) 注受益人的感受,重獎勵而非簡單資助。

  “現在,資助證書(shu) 前麵都加上了‘獎勵’二字,意在強調孩子們(men) 是通過自己的努力在學業(ye) 或某個(ge) 方麵取得了新的進步,才獲得獎勵資助。”朱新根說。

  在捐贈形式上,也改變過去傳(chuan) 統的頒發資助金和證書(shu) 的儀(yi) 式,通過學子座談會(hui) 、學子見麵會(hui) 等方式與(yu) 學生麵對麵溝通,讓他們(men) 更有尊嚴(yan) 地互動交流。

  團湖南省委啟動關(guan) 愛青少年身心健康“十個(ge) 一”行動後,湖南青基會(hui) 在全省推出“希望校服”公益項目,實施新時代希望工程助學興(xing) 教計劃,為(wei) 鄉(xiang) 村孩子們(men) 提供整潔舒適的校服,培養(yang) 他們(men) 良好的團隊意識和集體(ti) 榮譽感。

  同時,湖南希望工程打造“科普教室”公益項目,麵向希望小學及義(yi) 務教育階段鄉(xiang) 村小學普及自然科學、科技創新與(yu) 航天科技等領域知識,引導激發青少年對科學研究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孩子都有書(shu) 讀不是終點,讓每個(ge) 孩子都能讀好書(shu) 、促進身心健康全麵發展,才是新時代湖南希望工程接續奮鬥的目標。”朱新根說。

  附:小資料

  1992年4月16日,湖南省青少年發展基金會(hui) 成立。

  31年間,湖南希望工程始終堅守讓每個(ge) 孩子有書(shu) 讀的底線,推出了“愛心助學崗·同圓一個(ge) 夢”“芙蓉學子大型公益項目”“希望工程一元捐”“希望工程救災助學”等近百個(ge) 公益活動和項目,設立了30多個(ge) 專(zhuan) 項助學基金。

  截至今年7月底,累計籌集公益資金12.6億(yi) 元,資助家境困難大中小學生51.8萬(wan) 多名,援建希望小學1776所。

  中青報·中青網見習(xi) 記者 王璐璐 記者 陳鳳莉 來源:中國青年報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