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信心 穩預期 促發展丨東莞:建一座“橋”,讓廣東“智造”加速走向世界
南方網訊(記者/張彥瑾 許萌萌)有言道,“東(dong) 莞塞車,全球缺貨。”作為(wei) “世界工廠”,東(dong) 莞擁有成熟的製造業(ye) 高質量發展的天然優(you) 勢。作為(wei) 全球領先的金融中心之一,香港擁有繁忙的國際貨運機場,承擔粵港澳大灣區75%的空運貨物流轉。
香港有通道,東(dong) 莞有客戶。如何讓兩(liang) 地的距離更短,貨物通過香港直達全球?
今年4月18日,空港中心海關(guan) 監管作業(ye) 場所獲批設立,項目正式封關(guan) 運作,為(wei) 全球首個(ge) 全球海陸空聯運項目,通過海空聯運將貨物往返運送於(yu) 空港中心和香港國際機場。它的成立,在伶仃洋畔上架起了東(dong) 莞製造業(ye) 與(yu) 香港航運通道之間的一座橋。
航空安檢前置,貨物一站式通關(guan)
空港中心選址東(dong) 莞港臨(lin) 港地塊,總建築麵積達55萬(wan) 平方米,包括智能化空運貨站、高增值物流中心、現代化國際快遞倉(cang) 和高效率貨運代理倉(cang) 等。
為(wei) 讓貨物更快抵達香港機場,空港中心實現了跨關(guan) 境前置航空安檢、製定海關(guan) 監管方案、香港貨站內(nei) 地收貨、創新設計海空兼容載具、設置香港直飛航線五大突破。
中心於(yu) 2022年4月獲得香港民航處批準實施安檢,由香港國際機場下屬保安公司派駐安檢人員,按照香港機場空運安檢標準執行,貨物在空港中心完成安檢後無需在香港機場安檢。空港中心的建設把安檢、打板、集拚、報關(guan) 等核心功能遷至東(dong) 莞港操作,簡化了手續,提高了通關(guan) 效率。
同時,黃埔海關(guan) 針對空港中心的業(ye) 務需求專(zhuan) 門製定了監管方案,將空港中心設立為(wei) 獨立監管場所,滿足區外普通貨物、跨境電商、區內(nei) 保稅貨物等多種業(ye) 務,同時實現查驗前置,避免拆板查驗,貨物放行後進行航空打板。
目前香港機場現有的三大貨站,國泰貨站、香港空運貨站和亞(ya) 洲空運中心已進駐空港中心,25家香港空運貨代完成民航處備案。此外,還有4家公共打板倉(cang) 進駐,為(wei) 貨代提供打板理貨等增值服務。
以往,貨物經香港出口要先到深圳完成出口清關(guan) ,後抵達香港安檢、打板。貨物物流鏈長,中間經曆的波折多,貨運時間較長。
如今,東(dong) 莞港空港中心將這一係列環節集中,出口貨物到達空港中心後,經過出口清關(guan) 、航空安檢、裝箱打板、貨運站收貨的流程,可通過莞港專(zhuan) 線送達香港後直接卸貨。
通過簡化中間流程,貨物水運速度基本與(yu) 陸運齊平,僅(jin) 地麵運輸成本即下降30%左右。在不斷縮短優(you) 化前期運輸流程的努力下,未來東(dong) 莞港空港中心水運速度有望超過陸運。
已累計服務超過240家大灣區外貿企業(ye)
記者參觀空港中心時,正遇上貨物進行安檢。經了解,目前,空港中心一天至少有兩(liang) 班固定貨運班機起飛,根據客戶需求則會(hui) 增加班次。貨運高峰時期,運量達到一天100噸。
自今年4月18日封關(guan) 運作以來,全球40多個(ge) 國家及地區,超120家航空公司覆蓋220個(ge) 航點的航線可通過空港中心啟航,空港中心已累計服務超過240家大灣區外貿企業(ye) 。
10月25日,東(dong) 莞港務集團董事長萬(wan) 輝與(yu) 香港機管局商務執行總監陳正思在香港機管局簽署《香港國際機場東(dong) 莞空港中心合資協議》,雙方就合作發展香港國際機場東(dong) 莞空港中心達成一致意見。
據東(dong) 莞港產(chan) 業(ye) 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葉景超介紹,空港中心未來將研發投入海空兼容裝卸設備、無人駕駛係統、高速貨船等轉運設施。預計2025年,空港中心還將建成航空物流園區,容納香港的貨站、快遞站,在原有貨運基礎上將逐步形成涵蓋貿易、研發、旅遊、會(hui) 展等功能的空港經濟產(chan) 業(ye) 。
待空港中心設施更加齊全後,每年貨物處理能力將超100萬(wan) 噸,東(dong) 莞製造企業(ye) 的物流成本對比現有模式有望降低約50%,物流時效可提升30%,投產(chan) 十年內(nei) 每年貢獻外貿進出口貨值將達3000億(yi) 元。
眾(zhong) 所周知,粵港澳大灣區區位優(you) 勢明顯,海陸交通十分便利。東(dong) 莞港務集團正是將這種天然的連結轉化為(wei) 商貿通道,加速讓廣東(dong) “智造”走向世界,也進一步推進粵港澳大灣區融合發展。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