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道“峰”味③|看桐鄉如何打造科技創新“超級引擎”
編者按:世界互聯網大會(hui) 烏(wu) 鎮峰會(hui) 的永久落戶,讓互聯網猶如柴米油鹽般,浸潤百姓生產(chan) 生活的方方麵麵。峰會(hui) 十年, 浙報集團嘉興(xing) 分社(紅船分社、長三角分社)聯合桐鄉(xiang) 市委宣傳(chuan) 部,特別策劃推出《十道“峰”味》 係列報道,重點聚焦“互聯網+”工業(ye) 、農(nong) 業(ye) 、醫療、教育等十個(ge) 方麵的成效,深度呈現峰會(hui) 給舉(ju) 辦地帶來的巨大變化。
【“數”讀變化】
【一線看點】每秒18億(yi) 億(yi) 次,在烏(wu) 鎮看見浙江“最強大腦”
18億(yi) 億(yi) 次,這是“烏(wu) 鎮之光”超算中心1秒鍾的最高運算量。
這座“最強大腦”在哪裏?來到桐鄉(xiang) 市烏(wu) 鎮大道與(yu) 龍翔大道交界處,有一座三層樓高的藍色立方體(ti) ,步入其內(nei) 部,一台台超級計算機堆疊其中,仿佛科幻電影的畫麵照進現實,這裏就是“烏(wu) 鎮之光”超算中心。
“我們(men) 叫它‘矽立方’,機房裏麵是一台台堆疊起來的超級計算機,總算力達到180P,排名達到世界前十位。一秒的算力相當於(yu) 14億(yi) 國人算4年。”“烏(wu) 鎮之光”超算中心工作人員介紹,“烏(wu) 鎮之光”直接服務於(yu) 國家級的大科學、大係統和大工程類應用,並為(wei) 浙江、全國各重點領域的科技創新、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升級和城市經濟社會(hui) 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全力護航杭州第19屆亞(ya) 運會(hui) ,“烏(wu) 鎮之光”超算中心以其強大的算力,為(wei) 杭州亞(ya) 運會(hui) 提供“量身定做”的空氣質量和海洋環境的預報預警。在比賽期間,“烏(wu) 鎮之光”超算中心協助浙江省大氣環境監測預警預報平台提供1km*1km分辨率的氣象數值預報,預報時長上從(cong) 7天延長到15天、中長期預測可達30-90天。同時,“烏(wu) 鎮之光”超算中心支撐全省海洋智能網格的空間分辨率由原來10公裏提升到5公裏,並在短時間內(nei) 完成對7天天氣過程的精細預報,風暴潮漫堤風險係統分辨率更是能精確到每一條一線海塘。特別是支撐亞(ya) 運會(hui) 海洋環境保障服務海洋數值模型的空間分辨率精細到10米,時間分辨率精細到10分,進一步提高了海洋環境監測能力。
“烏(wu) 鎮之光”超算中心於(yu) 2020年世界互聯網大會(hui) 期間開工,2021年世界互聯網大會(hui) 期間建成投用。今年六月,“烏(wu) 鎮之光”又正式納入國家超算中心序列,成為(wei) 浙江唯一、全國第14個(ge) 國家超算中心,填補了浙江在國家超算中心領域的空白,建成浙北最大科學裝置。
未來,“烏(wu) 鎮之光”超算中心將依托強大的算力,持續服務於(yu) 智慧城市、人工智能、新材料的研發,以及生命科學包括基因密碼解讀等科研創新,全麵融入生活的方方麵麵,真正成為(wei) 浙江乃至全國技術創新和產(chan) 業(ye) 發展的“超級引擎”。
秉持“立足桐鄉(xiang) ,輻射全國”理念的“烏(wu) 鎮之光”超算中心,也讓桐鄉(xiang) 借此醞釀孵化新科技。如今,烏(wu) 鎮實驗室、華友鈷業(ye) 、墨卓生物等本地企業(ye) 和科研院所正依靠“烏(wu) 鎮之光”超算中心開展科技創新,將超級算力轉化為(wei) 生產(chan) 力。
支持墨卓生物完成MobiVision生信軟件開發,滿足單細胞建庫樣本高通量分析需求,廣泛應用於(yu) 遺傳(chuan) 學、免疫學、細胞生物學等領域;與(yu) 百度合作,支持桐鄉(xiang) 新材料工業(ye) 互聯網平台和合成纖維產(chan) 業(ye) 大腦建設…… 目前,國家超級計算烏(wu) 鎮中心平均利用率已達40%以上,總用戶數9874個(ge) 。去年,烏(wu) 鎮之光產(chan) 業(ye) 園已超額完成10億(yi) 元產(chan) 值,切實將超級算力轉化為(wei) 了生產(chan) 力。
【桐鄉(xiang) 蝶變】從(cong) “長三角中心腹地”到“創新策源地”
世界互聯網大會(hui) 烏(wu) 鎮峰會(hui) 永久落戶桐鄉(xiang) 後,青石板與(yu) 信息高速公路並軌而行,這座城市從(cong) 長三角中心腹地逐漸成為(wei) 引領發展的創新策源地。僅(jin) 僅(jin) 用時273天就落成的“烏(wu) 鎮之光”超算中心,對標世界舞台出擊,成為(wei) 桐鄉(xiang) 乃至全省科技創新的超級引擎。作為(wei) 全省首批“浙江院士之家”試點的“烏(wu) 鎮院士之家”,已有58名院士“進家”,帶動全市引育各類人才超21萬(wan) 人。桐鄉(xiang) 還與(yu) 清華大學、電子科技大學等深度合作,建成烏(wu) 鎮實驗室、未來產(chan) 業(ye) 研究院等100餘(yu) 個(ge) 創新平台。今年,桐鄉(xiang) 成功入選第二批國家創新型縣(市)建設名單。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