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強信心 穩預期 促發展|惠州如何實現藍色經濟占比1/4的2025目標?

發布時間:2023-11-02 11:07:00來源: 南方網

  【開欄語】

  中國是海洋大國。廣東(dong) 是海洋大省,擁有全國最長的大陸海岸線,以及分布在廣闊海域上的1963個(ge) 島嶼。

  2023年4月,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廣東(dong) 視察時作出重要指示,要加強陸海統籌、山海互濟,強化港產(chan) 城整體(ti) 布局,加強海洋生態保護,全麵建設海洋強省。6月召開的廣東(dong) 省委十三屆三次全會(hui) 強調,要全麵推進海洋強省建設,在打造海上新廣東(dong) 上取得新突破。

  沿著領袖囑托的蔚藍坐標,滿載勇立潮頭的信心榮光,今年以來,廣東(dong) 各地開辟出一條又一條向海圖強、依海而興(xing) 的“航線”,共同鼓起落實海洋強省戰略的“風帆”,為(wei) 廣東(dong) 高質量發展、中國式現代化的廣東(dong) 實踐增添“藍色動力”。

  為(wei) 了深入展現新時代“海上新廣東(dong) ”故事,更好地強信心、穩預期、促發展,10月30日至11月5日,由中央網信辦網絡傳(chuan) 播局指導、廣東(dong) 省委網信辦主辦、南方新聞網承辦的“向海圖強看廣東(dong) ”大型網絡主題宣傳(chuan) 活動將聯合100多名中央和省市重點網絡媒體(ti) 記者以及相關(guan) 海洋經濟領域專(zhuan) 家學者、知名網絡達人、自媒體(ti) 創作者等,分東(dong) 、西、中三條線路探訪調研廣東(dong) 14個(ge) 沿海城市。南方日報、南方網、南方+、粵學習(xi) 客戶端即日起推出“強信心 穩預期 促發展”係列報道之“向海圖強·廣東(dong) 觀察”,敬請垂注。

  惠州惠東(dong) 縣白沙村,村邊的鹽洲紅樹林每天都有幾千隻候鳥棲息活動。由此往西40多公裏,惠州港荃灣港區碼頭,船舶出入繁忙,不少船隻正在緊張作業(ye) 。在惠州濱海,世界級綠色石化高地日夜作業(ye) 不息,黃金海岸、巽寮灣、雙月灣等景區遊人如織,中國科學院兩(liang) 項大科學裝置、太平嶺核電項目建設現場熱火朝天。再往海麵上看去,海風徐來,風車轉動;海上牧場,群魚湧動……

  搞建設、布項目、保生態,大力拓展深遠海開發利用空間。位於(yu) 南海之濱的惠州是廣東(dong) 省海洋大市,海域麵積4520平方公裏,海岸線長度281.4公裏,豐(feng) 富的海洋資源稟賦給了城市發展無限的藍色空間,支撐著城市“沿江向海”發展的決(jue) 心。

  就在前不久,廣東(dong) 省前三季度經濟數據出爐,惠州地區生產(chan) 總值(GDP)為(wei) 4014.72億(yi) 元,同比增長5.3%,增速居全省第三、珠三角第二,惠州發展動能十足。其中,海洋經濟發揮著越來越重的“藍色引擎”作用,占比一直在兩(liang) 成以上。

  2023年廣東(dong) 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做大做強海洋經濟,加快建設海洋強省”。當前全省上下都在發力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惠州也正闊步向前,濱海旅遊、海洋交通運輸、現代海洋漁業(ye) 、臨(lin) 海清潔能源以及石化等現代化海洋產(chan) 業(ye) 體(ti) 係加速構建,為(wei) 奮力打造廣東(dong) 高質量發展新增長極、加快建設更加幸福國內(nei) 一流城市注入新動能。

  藍色引擎“強”

  去年全年海洋生產(chan) 總值約1140億(yi) 元

  海洋是高質量發展的戰略要地,海洋經濟是我國拓展發展空間、建設海洋強國的重要依托,具有戰略支撐作用。根據廣東(dong) 省自然資源廳今年發布的《廣東(dong) 海洋經濟發展報告(2023)》報告,廣東(dong) 海洋經濟總量連續28年居全國首位,海洋強省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

  向海而興(xing) ,向海圖強。作為(wei) 廣東(dong) 省的海洋大市之一,惠州如何做大做強海洋經濟、加快建設海洋強市?首先要摸清家底。在資源稟賦上,惠州全市海域4520平方公裏,海岸線281.4公裏,自然海島162個(ge) ,海域麵積、海岸線長度和海島數量分別居全省第六、第五和第四位,廣袤的海域資源為(wei) 城市產(chan) 業(ye) 和經濟發展注入不竭動力。

  有了底數,下一步就是利用好資源聚焦產(chan) 業(ye) 發展。近年來,惠州不斷邁出海洋發展的新腳步,構建以臨(lin) 海石化為(wei) 龍頭,以濱海旅遊、海洋交通運輸、現代海洋漁業(ye) 、臨(lin) 海清潔能源為(wei) 重點、特色鮮明的現代海洋產(chan) 業(ye) 體(ti) 係。

  據惠州市自然資源局綜合統計數據,2022年全年海洋生產(chan) 總值約1140億(yi) 元,海洋生產(chan) 總值約占全市GDP的21%。自2020年以來,海洋經濟產(chan) 值一直穩定在1000億(yi) 元以上。縱觀惠州經濟結構,海洋經濟已成為(wei) 引領惠州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藍色引擎”。

  今年初,惠州市政府印發實施的《惠州市海洋經濟發展“十四五”規劃》提出,到2025年,海洋生產(chan) 總值占全市GDP比重達到25%,港口貨物年吞吐量達1.2億(yi) 噸以上。

  為(wei) 了實現這一目標,惠州堅持強化規劃統籌引領、精準配置資源,提出要整體(ti) 謀劃海洋發展區的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確立陸海統籌、立體(ti) 開發的理念,深挖海洋高質量發展戰略要地價(jia) 值,建設海洋特質更加明顯、海洋經濟競爭(zheng) 力更強、民生福祉更好、資源利用效益更優(you) 、開放水平更高、可持續發展韌性更足的粵港澳大灣區現代化海洋城市,成為(wei) 廣東(dong) 沿海經濟帶上的璀璨明珠和珠江東(dong) 岸海洋經濟新增長極。

  新動能起“勢”

  新型儲(chu) 能等海洋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加速崛起

  在惠東(dong) 縣稔平半島以南的海域,40台單支葉片長達86.5米的風機佇(zhu) 立在湛藍的海上,海風吹動葉輪,風力就轉化電能,點亮萬(wan) 家燈火。一旁,新的風機正在有序安裝,到今年底,這裏將新屹立64台機組。

  這是粵港澳大灣區首個(ge) 百萬(wan) 千瓦級海上風電基地——中廣核惠州港口100萬(wan) 千瓦海上風電項目,也是惠州有效利用海風資源的首個(ge) 標誌性重大項目。項目分兩(liang) 期建設,到今年底全部建成,實現全容量並網發電,屆時,每年將提供清潔電能約30億(yi) 千瓦時,可等效節省標煤約100萬(wan) 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約235萬(wan) 噸。

  惠東(dong) 縣稔平半島的黃埠鎮太平嶺核電項目,1號機組建設已進入冷試準備的最後衝(chong) 刺階段,按計劃今年年底將實現冷試,明年年初進行熱試。同樣在黃埠鎮,兩(liang) 個(ge) “國之重器”——“強流重離子加速器(HIAF)”和“加速器驅動嬗變研究裝置(CiADS)”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設。它們(men) 是《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中長期規劃(2012-2030年)》中優(you) 先安排建設的16項大科學裝置中的兩(liang) 項。

  當前,惠州正奮力打造廣東(dong) 高質量發展新增長極,建設更加幸福國內(nei) 一流城市。這3個(ge) 重大項目是惠州發揮海洋優(you) 勢,培育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塑造高質量發展新優(you) 勢的縮影。重大項目的意義(yi) 並不止於(yu) 項目本身,其自帶的引領帶動作用,將助力惠州形成新產(chan) 業(ye) ,鍛造新勢能。

  隨著中廣核惠州港口100萬(wan) 千瓦海上風電項目、中廣核太平嶺核電項目、LNG接收站項目等項目有序實施,惠州已在臨(lin) 海地區初步構建形成以核電、風電、天然氣發電等為(wei) 重點的清潔能源產(chan) 業(ye) 項目群,助力惠州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清潔能源中心。

  這些重大項目是惠州布局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和未來產(chan) 業(ye) 而種下的一顆種子。在可預見的未來,它會(hui) 長出粗壯的分支和茂密的枝丫,形成新質生產(chan) 力,帶動城市經濟實現跨越式發展。

  營商環境“優(you) ”

  海洋油氣化工產(chan) 業(ye) 集群邁向世界級

  10月12日,大亞(ya) 灣石化區,瑞士化工巨頭科萊恩集團在亞(ya) 洲的首座無鹵阻燃新材料生產(chan) 基地投產(chan) 。從(cong) 2009年在大亞(ya) 灣投資建設首座環氧乙烷衍生物生產(chan) 基地開始,科萊恩持續在中國追加投資、升級擴產(chan) 。僅(jin) 2020年以來,其在大亞(ya) 灣的總投資達到1.95億(yi) 美元。

  這是大亞(ya) 灣石化區以開放和優(you) 越的營商環境吸引外資持續投資的一個(ge) 縮影。

  漫步在大亞(ya) 灣畔,海風徐徐,濤聲陣陣,寬闊筆直的大亞(ya) 灣石化大道兩(liang) 邊,縱橫交錯的管廊、高聳林立的塔林之間點綴著簇簇紅花綠樹。這座石化產(chan) 業(ye) 新城,是惠州探索海洋油氣化工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的起源,也是惠州從(cong) 沿江城市向濱海城市、“石化強市”轉型的有力實踐。

  自第一個(ge) 項目中海殼牌一期項目投產(chan) 後,國內(nei) 外眾(zhong) 多石化中下遊企業(ye) 紛至遝來。如今,這裏集聚了埃克森美孚、中海殼牌、恒力石化、宇新化工等一批重大石化產(chan) 業(ye) 項目,共有13家世界500強企業(ye) ,以及20多個(ge) 國家和地區的65家化工企業(ye) 。石化區也連續5年居全國化工園區30強第一。

  近年來,惠州進一步提出建設世界級綠色石化產(chan) 業(ye) 高地,打造石化能源新材料萬(wan) 億(yi) 級產(chan) 業(ye) 集群的產(chan) 業(ye) 升級目標,並在石化區直線距離10公裏的惠東(dong) 縣白花鎮高水平規劃建設惠州新材料產(chan) 業(ye) 園,延伸附加值更大的石化下遊產(chan) 業(ye) 。

  這一舉(ju) 措進一步提升了惠州石化能源新材料產(chan) 業(ye) 的核心競爭(zheng) 力。惠州新材料產(chan) 業(ye) 園和大亞(ya) 灣石化區形成“雙子星”聯動格局,成為(wei) 石化巨頭、行業(ye) “小巨人”和專(zhuan) 精特新等企業(ye) 投資的首選地。

  今年1月至8月,惠州新材料產(chan) 業(ye) 園累計已落戶產(chan) 業(ye) 項目18宗,總投資約226.7億(yi) 元,年產(chan) 值約507億(yi) 元,形成了大開發、大建設、大招商的良好局麵。

  濱海旅遊“熱”

  打響“惠州灣”國際影響力旅遊品牌

  十月的海邊,碧海藍天、水天一色,不少遊客來到巽寮、港口等地,腳踩細軟的白沙欣賞海景。

  濱海旅遊業(ye) 是惠州海洋經濟的重要一環,也是惠州旅遊產(chan) 業(ye) 的支柱。對於(yu) 旅遊資源豐(feng) 富的惠州來說,巽寮灣、小徑灣、雙月灣向來是遊客濱海旅遊的青睞之地。

  稔平半島海釣、遊艇、帆船等海上運動新業(ye) 態快速發展;休閑療養(yang) 類型的濱海康養(yang) 產(chan) 業(ye) 也正在起步發展;打造了巽寮媽祖文化旅遊節、海龜文化旅遊節等濱海旅遊節慶品牌,承辦了省旅遊文化節及東(dong) 坡文化節惠東(dong) 分會(hui) 場等大型活動;舉(ju) 辦南粵古驛道定向比賽、帆船公開賽等品牌賽事,極大促進了當地文化、旅遊和體(ti) 育產(chan) 業(ye) 效益提升……

  近年來,惠州著力推動稔平半島整合海島、海灣及岸線旅遊資源,建設濱海旅遊示範區,打響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惠州灣”旅遊品牌。這些深體(ti) 驗、慢生活的微度假產(chan) 品,形成更多都市周末消費微旅遊新場景,讓粵港澳大灣區的遊客們(men) 熱情高漲。2022年,惠州濱海地區接待遊客1464.6萬(wan) 人次。2023年1-8月濱海地區接待遊客1422.5萬(wan) 人次。

  展望未來,濱海旅遊已成為(wei) 惠州海洋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在惠州“十四五”規劃綱要中提出,推動全域旅遊高質量發展,建設一批以海洋文化為(wei) 主題的旅遊度假區、精品線路和活動賽事。

  對此,惠州規劃建設“惠州灣”濱海旅遊帶,增強濱海旅遊發展動力,積極打造“百裏濱海旅遊長廊”。目前,已初步構建了以巽寮灣、雙月灣、小徑灣、三角洲島、三門島為(wei) 基礎的海洋—海島—海岸旅遊立體(ti) 開發體(ti) 係。並啟動雙月灣風景名勝區、黑排角地質公園、好招樓濕地公園建設,金融街、星河智樂(le) 穀、九銘嶼海等濱海旅遊項目有序推進,旅遊產(chan) 業(ye) 向集群化、規模化、高端化發展。

  生態修複“美”

  綠色發展貫穿海洋事業(ye) 發展全過程

  惠東(dong) 考洲洋,不少市民會(hui) 來到灘塗旁遊玩。日落時分,鷺鳥在紅樹林上空飛翔,盤旋幾回後再飛回,與(yu) 紅樹林、碧海、藍天構成一幅靜謐、祥和的風景,讓人們(men) 不禁感歎惠州的自然生態之美好。

  過去,考洲洋地區因無序過度開發,導致紅樹林生長空間壓縮,生物多樣性遭到破壞。自2014年開始,惠州積極推動考洲洋紅樹林保護修複,到2022年已先後投入將近2.3億(yi) 元,組織實施了多項海洋生態保護修複工程,新增紅樹林種植約7600畝(mu) ,進一步提升了海洋岸線的生態功能,有效築牢海洋生態保護屏障。

  考洲洋紅樹林生態環境係統修複,不僅(jin) 豐(feng) 富了海洋生物資源和鳥類資源,為(wei) 周圍百姓提供一個(ge) 良好的生產(chan) 生活環境,同時也帶動當地產(chan) 業(ye) 的發展,促進當地人民的生產(chan) 生活方式由單一傳(chuan) 統水產(chan) 養(yang) 殖向生態效益型養(yang) 殖、體(ti) 驗式休閑旅遊、相關(guan) 服務業(ye) 等多元化發展,成為(wei) 了惠州市新的生態名片之一。

  在海洋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近年來,惠州堅持推動海洋生態環境保護修複,從(cong) 養(yang) 殖與(yu) 捕撈設施的清理整治、海漂垃圾收集、入海河流整治、紅樹林種植、濱海濕地公園建設等方麵入手,海洋生態環境進一步提升,形成了經濟效益、社會(hui) 效益和生態效益協調統一的格局。

  可以看到,在惠州,生態文明建設貫穿海洋事業(ye) 發展的全過程。海洋產(chan) 業(ye) 類型越來越豐(feng) 富,產(chan) 業(ye) 基礎越來越雄厚,海洋生態保護展現新作為(wei) 。一幅海洋經濟發展與(yu) 海洋生態文明建設相得益彰的“海洋強市”建設藍圖正徐徐展開。

  總策劃:侯小軍(jun)

  總統籌:金強 張純青

  策 劃:李琳 袁佩如 朱景

  采 寫(xie) : 惠州日報記者 邱若蓉馮(feng) 麗(li) 均

  執 行:蘇若倩 韓薇 曾文宇 歐文恒 劉玉倩 張涵青

  視 頻:惠州市廣播電視台

  設 計:李江銳 張琪達 楊晨悅 汪婉瑩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